山东软硬件提升,促老剧院新生
来源:
时间:2015-04-09 10:48:37
以筹办“十艺节”为契机,山东一批老旧剧院的硬件水平得到了改善,一些地市更是新建了大剧院。
4月6日晚,山东省济南市中心繁华处的历山剧院,一场来自北美的《炫舞青春》春季逍遥音乐会正在举办,许多家长带着孩子前来欣赏,不时响起的热烈掌声让坐在场边的山东演艺集团副总经理、山东演艺联盟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历山剧院负责人于剑稍感欣慰,“你看,观众数量和对节目的反响说明人们正对历山剧院越来越认可。”
历山剧院建于上世纪80年代。彼时的剧院,严格意义上是一家影剧院,以放映电影、演出儿童剧、向外出租场地为主。后来居民文化消费习惯逐渐多元化,历山剧院也和其他老剧院一起,步入“门前冷落车马稀”的发展困境。情况在2010年发生转变。当年,山东正式启动“十艺节”筹备工作,对部分省内剧院进行维修改造。历山剧院获得上千万元资金,开始对设施硬件水平进行集中提升。修缮后的历山剧院,一层演艺厅有座席1080个,二层则设置数码厅,有230个座位,以小剧场演出为主。
以筹办“十艺节”为契机,山东一批老旧剧院的硬件水平得到了改善,一些地市更是新建了大剧院。2013年9月,德州大剧院启用;泰安则新建了以泰山大剧院为主体的泰安市文化艺术中心……
硬件上了档次,是否有足够的内容来填充?山东省内各剧院开始了探索之路。
“十艺节”筹备期间,历山剧院引进国外演出数十场。当时泉城的外来演出较少,一时间,剧院门票“洛阳纸贵”。也有业内人士质疑,“十艺节”结束后,相应的宣传舆论支持减弱,历山剧院能否继续坚持高频率的演出?于剑用实际行动给出了答案。
“十艺节”结束后的2014年,历山剧院自主经营了近百场次的演艺项目,与相关方合作举办30多场演出,同时引进了30余场国外演出,全年演出超160场次、持票进场观众9万余人、上座率80%,基本每两天就有一场演出,这在山东省内的老旧剧院中堪称奇迹。
采访中,于剑屡次强调“业态建设”的重要性。“剧院是一个平台,艺术团体与民众、艺术团体之间都能在此得到交流的机会。”于剑说,城市需要有一座经常演出的剧院,可能上座率有时不理想,但这是逐步提高民众欣赏水平、培养受众的必经过程。
泰山大剧院则打出惠民牌:由本土文化企业接管,排练驻场演出剧目,发挥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优势,让寻常百姓能够走进大剧院享受高雅艺术。其在2013年8月启用,一年内演出就超过100场。
山东省内多家剧院的负责人认为,剧院有引领社会风气的作用,不能单纯追求票房,而应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也由此,历山剧院无论自身打造演艺品牌抑或引进国外演出,都坚持以“百姓喜闻乐见”为原则,同时注重讲好中国故事,传递社会正能量。
2014年6月,泉城进入溽热的盛夏之时,历山剧院对外宣布推出“历山艺享汇”——周末相声俱乐部活动:每周五,历山剧院二楼小剧场定时举办曲艺专场演出,登台的都是山东省内曲艺界的知名艺人。“把演出时间固定下来,老百姓知道后,慢慢就想进来看。如果时间不固定,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老百姓就难以养成走进剧场的习惯。”于剑说。值得一提的是,演出以20元起的亲民票价,让济南民众重新领略了老济南“曲山艺海”的盛景。
“小剧场演出多少带有实验性质,在其中我们可以探索如何打造百姓喜闻乐见的、与经济社会发展相衔接的演出形式。”于剑介绍,历山剧院的探索说明民众对剧院正越来越关注,他们期待从中找到适合自己的文化消费产品。
今年历山剧院仅自主经营的演出项目预计超150场次,上半年计划演出64场,而今年中下旬,“世界艺术之窗”多国舞台艺术展演将再次在历山剧院上演。这一品牌活动从去年开始打造,获得了不错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艺术水准高,价格不是很昂贵,这是我们引进国外演出的前提。”于剑认为,一座剧院只有打造出自己的演出品牌,才能培育更多的观众,为健康的演艺市场贡献一份力。
对于演出品牌的打造,山东省话剧院也做出了探索。从2006年开始,其在山东省话剧院小剧场内推出“亲子剧场”,专打“儿童剧”牌。省话剧院负责人表示,现有文化消费群体中,孩子年龄较小的家庭占比很大,“亲子剧场”正是瞄准了这一受众群。迄今为止,“亲子剧场”已推出《灰姑娘》、《海的女儿》、《卖火柴的小女孩》等12部经典剧目,颇受市民欢迎。
山东省内剧院近几年的探索成效逐渐显现,中东欧地区的艺术团体开始主动接触一些剧院洽谈来华演出,民众去剧院看演出的热情逐渐高涨。一些有识之士更是结合自身经验联合制定了山东省剧场地方标准,以期让全省剧场运营更加职业化、规范化。住在历山剧院附近小区的老济南人田俊华表示:“前几年只知道历山剧院是个停车的地方,最近几年很多人开始去那里看演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