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台搭在民间创作扎根生活
来源:中国上海
时间:2015-08-06 10:47:10
全国戏曲工作座谈会的召开,无疑为上海戏曲进一步繁荣发展注入了新动力,上海各戏曲院团积极贯彻落实会议精神,深入民间,努力发掘和激活全新的艺术生命力。
向公众开放训练、旅游景点驻场演出、社区推广、把创作扎根于真实典型……全国戏曲工作座谈会的召开,无疑为上海戏曲进一步繁荣发展注入了新动力,上海各戏曲院团积极贯彻落实会议精神,深入民间,努力发掘和激活全新的艺术生命力。
“青春跑道”直通戏迷
上海京剧院“青春之歌”演出季昨晚开幕,这是京剧院人才培养项目“青春跑道”五年计划最后一年。2011年“青春跑道”项目启动第一年,京剧院为青年演员们安排7出传统折子戏演出,结果票房一般。“青年演员挑大梁,售票势必要经受考验,从票房平平到热售需要时间。”院领导当时的预言在2015年得到了验证,如今不少演员有了自己的粉丝团,“青春跑道”成了戏迷口中的热词。网络时代,戏曲“造星”紧随观众需求更新升级。演员们挥汗如雨踏上“青春跑道”,京剧院同期举办集训摄影比赛,向公众推出“开放日”,邀请摄影爱好者近距离跟拍演员集训,组织拍摄微电影《梦·青春》,展现青年演员不同于同龄人的梦想青春,在优酷网、土豆网及触动传媒等滚动播出。
昨晚起至9日“青春之歌”6台青年演员演出,盛况与2011年不可同日而语。剧目编排,也体现出戏迷“与名角共成长”亲近感。经典武戏专场有《挑滑车》《虹桥赠珠》《借扇》三折,凸显上海京剧院完善的人才梯队。傅希如首次出演全本《珠帘寨》。文武兼备的《十三妹》对高红梅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大名府》绝响于上海舞台半世纪有余,京剧院整理改编老演出本,由蓝天挑大梁。《杨门女将》是京剧院保留剧目。主角穆桂英除了有扎实的唱念功底外,还有多段武戏,京剧院特地为田慧安排这出戏,希望通过《杨门女将》磨练,让以往唱念见长的田慧武功大涨。最后一晚《龙凤呈祥》选择较少出现在舞台的南派版本,一段几人轮唱长达数十句的“五音连弹”将重现舞台。
“驻场演出”拓展空间
戏曲走向民间,服务群众,除了惯常的剧场,还有更多发挥空间。上海昆剧团携手复星集团,计划9月在豫园推出驻场系列演出。昆剧团团长谷好好认为,国家院团与社会资本的合作模式,可以更好地将昆曲推向大众,扩大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力,“昆曲将成为上海豫园的文化品牌,豫园将成为继绍兴路9号俞振飞昆曲厅之后,又一处上海地标性的昆曲驻场演出场所。”舞台变了,演出质量不能变。原计划6月开始的驻场演出推迟了3个月,用于完善场地,调试音效。首演剧目《红楼梦》选段,放弃观众熟悉的宝玉、黛玉、宝钗故事,转以宝玉、妙玉为主角,务求让观众耳目一新,流连忘返。演出班底以昆三班、昆四班演员为主力,刚毕业入团的昆五班也将得到锻炼机会。
把舞台搭到百姓跟前
炎炎烈日,上海沪剧院却将舞台搭在露天公园里。8月14日、15日,上海沪剧院几代名家新秀将在徐家汇公园登台,演绎《星星之火》《芦荡火种》《红灯记》《邓世昌》等剧选段,为26日沪剧抗战题材优秀剧目演出周预热。当天徐家汇公园将被沪剧包围,除了演出外还将展出相关剧目演出道具、剧本、说明书、海报等珍贵实物,并反复播放剧目精彩片段的视频,带领观众走进历史和艺术的“现场”。上海沪剧院副院长龚孝雄表示,夏日室外场地对演出有挑战,所幸演员们都久经考验,“沪剧院每年演出有60%在市郊进行,与观众近距离接触,就像回娘家。”
现实生活中挖掘题材
好的作品必须走向人民、服务于人民。上海越剧院院长李莉与两位青年编剧刚完成《燃灯者》剧本创作,该剧取材于上海优秀法官邹碧华先进事迹。李莉坦言,“在现今的社会条件下,大家都受过良好的教育,组织文字不会太困难,困难的恰恰在于能不能沉下心来,扎根生活、体验生活,不断学习补充新知识,逐步完善认知深度与人格修为。”如何让现实中的先进人物在艺术中变得生动立体,被观众接受认同?剧本中,邹碧华着手解决的案子都源自真实案例,又加入了角色性格的细节,比如邹碧华捡起老上访户的脸盆和木棒说:“大妈,你喊,我帮你敲!”机智风趣又平易近人。之所以敢进行这样的艺术想象,源于编剧们查阅近80万字材料后,对邹碧华性格的全面体认,“使观众在艺术感染的氛围中,体悟先进人物所秉持的精神要义。”李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