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赚钱抄底艺术品是否正当时
清乾隆 铜凤凰摆件潘天寿 鹰石山花图清乾隆 青花缠枝莲纹双耳鹿头尊一对中国艺术品市场即将开启2015年的春拍大戏,虽然前面已有中国艺术...
中国艺术品市场即将开启2015年的“春拍”大戏,虽然前面已有中国艺术品引爆纽约亚洲艺术周,但2014年的市场大起大落还是让很多藏家、行家表示“看不透”。再加上今年一开春中国股市强势崛起,股市会不会与艺术品市场争夺资金?新常态经济状态之下,今年中国书画市场将有怎样的表现?
这个周末,中国嘉德2015春拍巡展到深圳,下周(4月29日至30日)还将带来众多重磅拍品在广州粤海喜来登酒店与广州市民见面。作为中国艺术品市场的风向标,大家都很好奇,这次嘉德春拍(5月16至20日在北京正式拍卖)将给中国艺术品市场开启什么样的行情?带着这样的疑问,羊城晚报记者提前探营,邀请两位业界专家把脉春拍。
普遍低估价成为买家新机遇
羊城晚报:一年之计在于春,“大观之夜”又向来是市场的风向标,大家都在等待,就看嘉德春拍给中国艺术品市场开启一个什么样的行情。对于今年中国书画市场的表现,两位有怎样的预测?
郭彤:我们做了这么多年,每半年都会被问到这个问题。对我们来说,这半年很特别,经历过2010年、2011年的高潮后,面对当下的行情心里会有落差。但每一次面对落差,你回头再反思,2006年相对2005年经历了一次调整,这两年相对2011年又是一次,市场的这种回调,其实是很正常的。要说跟经济形势的关联性,随着艺术品市场整体额度越来越大,它跟经济的关系也变得越来越密切。前十年还没这么明显,因为当时资金量是很小的,构不成与经济的显著关联,但现在我觉得越来越密切了。
具体到书画市场,从2012、2013、2014年已经调整了三年。这三年里,是有一些微妙区别的。2014年的春天似乎看到了非常明显的回暖,然而2014年秋季市场又再一次走冷,这个情况对整体的市场来说,是一个很有力的警告—市场不会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作为委托方和买受方,大家越来越现实了。不卖的人可能就坚定地不卖,而愿意拿出东西来的人在委托的意愿上就会很现实,定价也比较理性,我觉得这对于买家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机遇。整体的估价对市场有利,我反而把2015年春天看成一个新希望的起点。
龚继遂:对于2015年的走势,我个人认为是基本持平的市场。现在所有的寄售人都应当持有平和的心态。对于投资性质的委托方,拍卖行可以为其及时套现来支持他,帮助他捕获其他交易机会。对于有持有力(holding power)的一些世家旧藏来讲,他们一般有强烈的惜售心理和惜售传统,这种人你不能期待他现在逢低出货,艺术品交易有它的周期和大年小年,这种周期性的轮换,是持平的。新的常态就是经济不会高速发展了,进入了稳定增长、平衡增长、温和增长,不会再是爆发性的增长。
北京过半拍卖行不搞春拍
羊城晚报:今年几乎所有拍卖行都遇到了“征集难”,因为手里没货,听说北京过半规模较小的拍卖行今年春拍都不拍了?
郭彤:“征集难”的确是各个拍卖行普遍遇到的难题。对我们而言,虽然收货的历程非常艰辛,可能是这十多年最艰难的一次,但是回过头来看,整体的量和质,还是保持了稳定的水准。
比如这次的“大观之夜”,其中潘天寿《鹰石山花图》、李可染《井冈山》两件巨制均为丈二对开,是画家一生中博物馆级的重要创作,极为难得。
回顾美术史我们知道,新国画运动开始于上世纪50年代,特别是1954年以后,文艺界开始调整在创作中对待传统的虚无主义倾向,在这样一个相对宽松的客观环境中,潘天寿进入到了艺术创作的高峰阶段。他的创造力在这个阶段得到了彻底的释放,实现了作为艺术家的抱负。在前几年思考的基础上,以自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中后期创作的一批山水画、花鸟画作品为核心,潘天寿找到了一条别人没有走过的路。没有了古代文人画的荒疏野逸但保存了雅致,带有现代的积极乐观,同时又多了一份沉静。表现题材更是不拘一格,生活中任何目之所及都可入画,作品所体现的意境也不再是旧文人画家追求的“出世”,而是关注自我的精神世界。创作于六十年代的《鹰石山花图》便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
羊城晚报:今年股市十分火爆,不但吸引了老股民的积极参与,也吸引了大批新股民跑步入市。股市会不会与艺术品市场争夺资金?
龚继遂: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兴盛繁荣,永远是与宏观经济的货币增发和流动性过剩连在一起的,这是从资金来源方面讲的。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另一个特色,是过去长期股票市场低迷,投资渠道狭窄,造成大量的资金外溢,涌到艺术品市场,形成一个投机和投资的载体。
现在的股市可能回归长期的牛市,可能会长期与艺术品争夺资金,这是我的一个猜测。但在经济转型期,艺术品和股票作为投资板块,会互相补充,互相转移。对于投资人来说,用艺术品投资市场的平估平卖来进行套现,将资金转移到股票市场以期更好的获利机会,股票市场的繁荣又会产生更多的闲钱,为下一波艺术品市场的持续发展准备金融和经济的基础,这两个是辨证的关系。
热点1
“黄胄年”、“黄宾虹年”之后
张大千强势回归
羊城晚报:在中国艺术品市场,每年都会有某几个艺术家的作品特别红。2013年被称为“黄胄年”,2014年则是“黄宾虹年”,今年不知道会是哪位艺术家更受到市场关注?
郭彤:去年的书画亮点不止有黄胄,还有王铎和春拍时的黄宾虹。过去我们说“南张北齐”并进,才会形成牛市。因为从中国整个书画市场来看,有一定的量、一定的影响力、一定的市场决定权的只有这两个名头,就是张大千和齐白石。他们整体放量增长的时候,就是市场发力的时候。目前来说很难回到2011年的这种状态,但书画市场的好处就在于它有丰富性。
在齐白石、张大千市场饱和稳定的情况下,谁还是对市场有影响力的画家?傅抱石、潘天寿、李可染肯定好,位于市场的高端,但因为他们的量太少,不足以影响收藏格局。所以对市场影响力的作用反而没那么大。
反观有一些画家,比如黄胄,他的影响力从北京到山东再到河北、河南。这么多年以来,不仅在长江以北,在海外市场和南方市场,藏家们也都能够受到他的感染,进入到他的画作收藏的队伍里面来。所以他的影响力比海派的一些作家要大得多。从市场影响力来说,新中国以后,我觉得很难有哪个画家能够和黄胄类比。
但我们今年春拍又将回到张大千,想加强大家对主流的重视。不管我们的新热点有多少,市场是万变不离其宗的,有些大师可以不断深入,加强市场对他们的认知。去年齐白石那一场就令大家对齐白石整体的认知和对他在日本、东欧等海外的影响力更清晰了一些。
在今年“远师古人—1949之前的张大千”专题里,我们选择了一批张大千1949年之前的作品。张大千的整体艺术成就表现在“血战古人”这个方面,我们这个专题对张大千模拟古人的成就回顾了一遍,就是他仿石涛、仿石溪、仿赵孟頫、仿董源、仿敦煌,他的整个艺术成就从何而来,他在“血战古人”方面达到的技术水准到底有多高,他的内心诉求、技术诉求到底到了什么样的地步。
比如当中一幅《陶圃松菊图》,就是1937年张大千39岁时的作品。虽然是仿吴历山水力作,但可以窥见张大千对王蒙山水的超高悟性。深入了解张大千,从这个角度让进入市场的新人,有机会能够跟张大千最精彩的作品对话,深入认识这样一个大师。我觉得也能对张大千的整体市场态势也有一个稳固的作用。
热点2
“书法热”今年还将持续
羊城晚报:“书法热”应该也是最近几年艺术品市场难得的亮点,去年嘉德秋拍的王铎专场就非常成功。这个热潮今年还能持续吗?
郭彤:“书法热”已经热了两三年。从不被重视到大家对书法的认知越来越深入、爱好的人群越来越大,影响到现在写字的人越来越多,我觉得这可能是市场在普及方面很大的优势。
因为王铎专场的成功,我们也在本季收到了很多好的书法。整体来说春天这一场的近现代,尤其是古代,几乎可以说是以书法为最大亮点了。在古代的大观部分,集结了明代最有代表性的书法家的顶级拍品,我想通过这一场,应该会使大家对整个明代书法的面貌,有更全面的了解。
比如王铎的《行书诗文稿》,三十二开共六十四页,抄录有自作诗一百十六首,尺牍稿六首。每一首诗都有圈改涂点的地方,可见王铎致力之勤。字作流利遒美,行笔无滞疑,是他中年书艺成熟的典型风貌。
最受关注的还是钱俶《草书手简》(并铁券图式及宋元明清明贤题跋),这包括唐昭宗赐吴越第一代武肃王钱镠“铁券”之明代木刻拓印本、吴越第三代忠懿王钱俶之草书手简、南宋朱熹书与某君承务札,及宋、元、明、清、民国五朝49人之题跋和观款,是不可多得的国宝级佳作。
热点3
为何中国的古董在西方卖得比国内高?
羊城晚报:从三月的纽约到四月的香港,再回到五月将至的北京,瓷器都拍得出乎意料的好,很多人都说已经感受到一场吹拂在古董器物圈里的“春风”。但尽管如此,中国的古董艺术品在西方的市场成交价似乎比国内更高,这样倒挂的原因是什么?
龚继遂:中国的艺术品市场,简单地讲叫一分为二。一方面是以本土收藏、本国消费为主的字画交易,这个品类我们叫纯艺术。另一类是以官窑瓷器为主,甚至包括一部分高古艺术品,如青铜器、石雕、老窑瓷器,叫做装饰艺术品。
前一类相当于西方的毕加索、克利姆特、蒙克,都是动辄上亿的,因为它是精神的载体,不是工匠之作。但是有一点特殊的是,中国官窑瓷器在国际艺术品市场上,基本被视为和接受为纯艺术品,有着其他西方艺术品无可比拟的崇高声望,而且是一个真正的全球市场。它的全球市场体现在,在国外资源上有充沛的存量。
羊城晚报:在上个月嘉德四季第41期暨十周年庆典拍卖会上,瓷器的行情已经明显显现出回暖的趋势。我们都知道,在瓷器的收藏中,来源与著录是很重要的一个因素,比如嘉德这次春拍有一件“清乾隆茶叶末釉如意耳出戟橄榄瓶”的来源就很显赫,曾经被日本著名收藏家松元重太郎和“松下电器”创始人松下幸之助收藏。很多国外的基金会和私人收藏家都有非常成系统的中国瓷器收藏,他们是怎么规划收藏的?这对中国众多正在崛起的收藏家能够提供什么借鉴?
龚继遂:以英国的大维德基金会为例,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来,大维德基金会已经形成了自成体系的、可以与中国研究系统并驾齐驱的鉴定系统,出处传承、著录研究、展览协同,它有充分学术支持和市场形成良性互动的有效循环。
它基本是以三十年为一个周期,一个人30多岁到40多岁开始收藏,70岁进行财务规划和遗产处置的时候,再卖出来,已经形成了一个非常稳定的流通机制和交易模式。这30年,无论从作品的主题、系统、价格与收购时期的区隔,还是市场的需求,既保持了作品的新鲜感,又保持了对于这个传承门类收藏品流通的连续性。
我们由于以前以官窑瓷器为代表,以高古出土品,尤其是青铜器为代表的,都是世家旧族的收藏,因为中国剧烈的社会变迁,精华基本全外流了。而西方的收藏家,在高古青铜和官窑瓷器方面,乃至于以宋瓷为代表的中国老窑经典瓷器,无论从收藏者数量和他们的出价,都可以与国内市场顶尖行家有一拼,并且目前仍有持续入藏的新藏家入市。而中国一枝独秀的,就是中国字画和中国书法。我问遍了西方的收藏界,收藏中国传统书画的,不管是近现代,还是中国古代书画,新入市的藏家欧美都没有了,一个也没有了。
寻找潜力股:哪些门类值得关注?
羊城晚报:书画板块总是有一些被低估的题材或者名头,你们二位觉得目前还有哪些比较好的增长点?哪些门类是值得特别关注的?
郭彤:藏家们也一直在关心这个问题。但其实好的书画作品就像优秀的人才一样,很少被低估。事实上决定一个画家的收藏的市场评估,大部分还是看拍卖市场上出现了什么东西,然后市场相应的引领和侧重。
比如说陶一清,虽然在上世纪五十年代与傅抱石、李可染齐名,但他在市场上多年来一直被忽略,直到我们从四季拍卖到大拍都出现他优秀的作品,从而逐渐成为一个亮点。
古画就更是这个样子的。我们的宋、元、明、清,资源就这么多,大家都知道唐宋书画的伟大之处,这是毫无疑问的。但是如果市场连对四王、扬州画派都还没有很好的认知和理解,大家对明清书画最基本的真伪认知和价值判断还不是那么一致的时候,奢谈唐宋也是不太现实的。
龚继遂:我们观赏自然的时候,不只是看参天的乔木,还要看到蜿蜒的藤萝、丰富的灌木,乃至于苔藓地衣都各尽其美。如果标准追求过度的单一,过度的同质化,那么就容易产生市场供不应求和赝品横行。
大家应该有多元化的追求,对于大名家、小流派,物竞天择,各成其美,有自己主观的爱好。现在各地方藏家对地方文脉都更重视,不断充实家乡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