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铸造英雄母亲形象
来源:
时间:2015-07-10 09:48:26
《母亲》作为中国评剧院今年力推的新戏已在7月6日登台,且一经首演就赢得了观众的满堂喝彩。
在中国评剧院的舞台上,一场关于母子亲情与民族大义相交融的催泪大戏正在上演。《母亲》作为中国评剧院今年力推的新戏已在7月6日登台,且一经首演就赢得了观众的满堂喝彩。对于《母亲》中的演员们而言,他们演绎的不仅仅是角色本身这么简单。
剧本就能把人看哭了
在纪念抗战胜利的主旋律中又能以剧情、情感来深深地把观众吸引住,考验的是编剧、导演以及演员的通力配合。在记者采访时,演员们都说,看到《母亲》的剧本,就有一种莫名的感动,创作的冲动。
“刚开始拿到剧本翻看了一遍,我就已经被其中的故事情节感动得痛哭流涕了。”尽管成功饰演了今年中国评剧院原创大戏《母亲》中母亲一角,著名评剧演员王平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复。
“入心的剧情,感人肺腑的故事,是成就一部戏最重要的根本。再加上优秀导演及演员对剧本的诠释,才能最终促成一部最好的剧目。我们都是被这部戏感动着,也都走心地去演绎每个角色。”说起《母亲》这部剧目,饰演大儿子永全的青年演员于海泉说。
据了解,《母亲》的编剧是中国著名编剧刘锦云,他童年同样生活在敌后的经历,让他对这部巨作有着独特的情感寄托。该剧导演张曼君则是排演女性情感剧目的泰斗级人物。而此次中国评剧院在演员阵容上更是精挑细选,饰演母亲一角的两位演员,分别是白派领军人物的王平和青年演员中的佼佼者郑岚。而出演其他角色的演员也均是中国评剧院的优秀青年演员。
加大人物反差更催泪
“如果你要看这部剧,请自带纸巾,否则可能会哭湿衣服。”有观众略带调皮地在论坛上向旁人介绍着观看《母亲》的经验。的确,尽管导演别具一格地使用了“倒叙+插叙”的手法让角色看起来有了一种事后的淡定,但高潮不断的剧情,却反复挑战着观众的泪点。
以大儿子永全这一角色而言,在第五场“认子”时,就有大段的情感宣泄,直击观众内心:日本人要认出隐藏在村民里的八路军,就集合所有青年男子,并让妇女将自己儿子认领回去,而剩下的最后一个则是八路军,并将被处死。到了邓玉芬这里,场上只有大儿子永全和八路军战士。最终她经过反复纠结,还是决定以自己儿子的性命换回八路军战士的性命。
于海泉笑着说,在刚开始饰演永全的时候,他总觉得永全作为大哥是家中付出最多却获得最少的人,应该更加照顾弟弟妹妹,是更有担当的男人形象。但是导演却让他在诠释这个角色时,更多以唯唯诺诺、有些窝囊的形象出现,甚至在“认子”这场戏之前,一句台词也没有。
“起初不太理解导演为什么要这么做,但现在看来效果极佳。”于海泉回味着说道,一个如此窝囊的人,听到母亲对自己的爱与歉意,反而决心赴死救八路军,这种反差则会让观众看得更加伤心。
实际上,反差不仅此一处。如老汉刚开始出场时的夸张、搞笑的形象,与之后沉稳、扎实的唱段也形成了鲜明对比。饰演老汉的青年演员张超群则认为,这便是这个人物角色给观众带来的惊喜,一个不同于其他剧中老汉的形象。
演绎的不仅仅是角色
“母亲这个角色,是这么多年来让我感到最沉重的角色,她只是一个普通的母亲,却正是因为她的这种平凡,才凸显出她的伟大。”对于《母亲》,王平说,她所演绎的不仅仅是角色,而是也从中得到了邓玉芬身上的那股子坚韧和生生不息的力量。“当我看着演我儿子的这几个演员,活跃在我身边的时候,我就在想,如果我真的是戏里的主人公母亲邓玉芬的话,我恐怕真的无法承受失去他们的痛苦。”王平哪怕只是回忆着剧中的情节,声音就已经变得有些哽咽起来。
饰演老三永合的青年演员毛宗名就表示,这部剧目的人物角色现在想来实在是十分伤感,而他也从中领悟到那个时代的民族大义与母子情深。实际上,此次参与《母亲》演出的演员,大部分都是80后及90后的青年演员。
中国评剧院院长王亚勋坦言,这部《母亲》是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所创作。在他看来,密云地区的敌后抗战是全国抗战的一个缩影,英雄母亲邓玉芬就是千千万万这样母亲的代表,是民族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