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芈月传“频现史实错误
来源:北京日报
时间:2015-12-02 12:55:10
让观众等了一年多的大型历史传奇剧《芈月传》于前晚在北京卫视、东方卫视同时开播,首播当日北京卫视全国34城收视率1.97%,稳居省级卫视排名首位。
让观众等了一年多的大型历史传奇剧《芈月传》于前晚在北京卫视、东方卫视同时开播,首播当日北京卫视全国34城收视率1.97%,稳居省级卫视排名首位。其中第二集收视率超2%,创下北京卫视电视剧播出首日的收视纪录。不过,与收视齐飞的可不是口碑,针对新剧服化道及史实问题上的讨论,在观众中沸沸扬扬。
抢风头
两个小芈月 冰火两重天
直到昨晚播出的第四集,由孙俪扮演的少女芈月才千呼万唤始登场。而在此之前,观众看到的只是童年时期的芈月,分别由两位小演员扮演。作为一部主打郑晓龙班底、孙俪主演的年度大剧,《芈月传》用接近四集的容量来做前情铺垫,也顺手捧红了两位小萝莉。
前两集中,童年芈月的扮演者刘楚恬,因为乖巧灵秀的外貌、生动灵活的表演,迅速在网络蹿红,她的微博账号也从不太为人熟知而迅速“吸粉”,仅一夜之间粉丝数量就高达133万。“全国最年轻的美女”“三岁倾城,五岁倾国,无数父母因她想生二胎”的夸张说法在网络上流传,刘楚恬也瞬间与萌娃奥莉、甜馨齐名,成为“新一代国民媳妇儿”。
遗憾的是,赞美之词并没有同等出现在童年芈月的另一位扮演者李景儿身上。在微博搜索“李景儿”,自动弹出的关联词多是“丑”“背景”“关系户”,甚至有不少观众因为太过喜爱刘楚恬版小芈月,而专门跑到李景儿的微博下留言开骂,毫不顾忌这个小演员只不过是一个不足10岁的孩子。想来,网络暴力的出现,也是《芈月传》剧组未曾预料到的。
找漏洞
史实性差错 被网友深挖
与自己的姐妹篇《甄嬛传》不同,《芈月传》是根据历史上确有其人的秦宣太后的历史改编而成,既然不属于架空历史,就难免被不少眼尖的观众挑出刺儿来。
首播当晚,剧集中先后出现了商鞅、楚威王、屈原等历史人物。有观众指出,商鞅被车裂是死后处刑,而非剧中展示的生前受刑;商鞅被车裂的时间是公元前338年,屈原的出生日期则是公元前340年,不可能出现剧中屈原谈论商鞅之死的情节。就连为向夫人助产的巫婆所唱的歌曲,也被观众指出是几十年后才被屈原写出来的《九歌·东皇太一》。
诸如此类史实性差错可能需要一定的知识储备才能发现,而另一类“今文古用”的常见漏洞,则很容易被普通观众察觉了。“‘来而不往,非礼也’出自西汉,‘老虎的屁股摸不得’是现代汉语用法,这种‘秦说汉语’的漏洞,如果出现在架空历史剧倒还说得过去,但出现在号称根据历史事件改编的历史剧里,就多少有点难为情了。”有网友批评道。
曾经因为考究的服饰与语言而被力赞的《甄嬛传》,也养刁了观众的审美口味。《芈月传》的故事被设定在战国时期,电视画面整体的色调方面,剧组采用的思路是“秦国尚黑,霸气内敛;楚国尚红,灵秀鲜艳”。不过,不少观众吐槽,这种设定虽说从视觉大方向上看没问题,但具体到人物的服装,“还是过于艳丽,楚国人大多是佩戴玉石制品,而不像剧里那样穿金戴银;衣服的质地也太过现代,棉麻感太弱,没有秦朝时期的年代感。”还有更较真的观众,专门找来了古代官员的官帽形制,对比剧照而指出剧中版本“过于超前”。
看走势
主角刚登场 口碑未形成
尽管各种争论不断,但为《芈月传》点赞、辩解的观众也不在少数。比如,针对服装的色调问题,他们搬出了《诗经·小雅·采芑》中的语句“服其命服,朱芾斯皇”,来证明剧中的设定符合当时的历史情境,“王公贵族以红色为贵,以此彰显他们的尊贵地位。”
这种有弹有赞的收视口碑背后,是毫不意外的收视登顶。根据CSM34城的数据来看,《芈月传》在北京卫视首播当晚收视率达到了1.97%,稳居省级卫视排名首位,其中第二集收视率超2%。如果依照不同城市衡量,该剧不仅在北京获得了12.24%的超高收视成绩,更是在全国多地表现突出。其中,在全国34个核心城市中,有21个城市的收视率超过1%,占比62%,其中西安、石家庄两地收视率均在3%以上。
“这与我们对《芈月传》的预期基本一致。”北京卫视相关工作人员说,因为有郑晓龙、孙俪和《甄嬛传》的口碑做铺垫,电视台方面对该剧的收视预判与目前的实际情况基本一致。面对观众与媒体的大量评论,北京卫视方面表示目前的舆论环境尚能接受,“该剧一共有81集,目前只是刚刚开播,在全国瞩目的情况下有不同的声音是正常的。至于该剧的品质到底如何,观众们倒不必急于下结论,随着剧情的不断推进,真正的观众口碑就会出来。到那时,我们再来评价《芈月传》的好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