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狮》带给我们什么

来源:
时间:2015-03-26 11:26:56

不久前,世界著名的加拿大太阳马戏团的一台杂技综艺剧目《龙狮》在美国安克雷奇市完成此剧最后一场全球巡演。


  不久前,世界著名的加拿大太阳马戏团的一台杂技综艺剧目《龙狮》在美国安克雷奇市完成此剧最后一场全球巡演。自1998年至2014年,16年时间里,《龙狮》演出共计5035场,走遍世界五大洲的150多座城市,累计观众超过1100万人次,创造了太阳马戏团单一剧目全球巡演的辉煌成绩。
 
  《龙狮》在太阳马戏团的所有巡演剧目中,是颇为成功的一台,其鲜明特点在于:这是一台凸显中西文化相交相融并以中国演员为主体与骨架的剧目——整台戏50多位演员中,中方演员占了近一半。太阳马戏团高级副总监迪娅妮•奎恩女士认为,“与太阳马戏团其他演出中方演员只担任一两个节目不同的是,《龙狮》的灵魂就是中方演员,没有他们,《龙狮》就不成其为《龙狮》。”
 
  《龙狮》何以成功?它对我们的杂技演员以及国内杂技表演有什么启示?它能否为我们正致力推动的“中国文化走出去”提供有益借鉴?带着这些问题,我们走访了《龙狮》的编创人员。
 
  (一)
 
  1997年,中国对外演出公司携带自创综艺晚会《东方之风》巡演欧洲。加拿大太阳马戏团的总裁在德国看到了这台演出。正是这台演出让他萌生了合作的愿望,随后经过协商,太阳马戏团出资负责创意、制作和市场推广,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公司所属中演公司负责所有中国演出团队、中国演员、中国节目的遴选、把关、供应和质量管控,《龙狮》正式宣告启动。
 
  “龙狮”这个名字是一个专有名词,在英文中由“龙”与“狮”两个单词组合而成,是专门为这部剧目创造的一个单词。龙代表东方与智慧,狮代表西方与力量。龙与狮合在一处,寓意着“中西文化交融”的主题思想。《龙狮》所有的表演、故事与音乐,都围绕这个主题展开。《龙狮》的一位中方演员张佳南如此表述对于《龙狮》的理解:这里面有空气、土地、水、火四个基本元素,近似于中国古代的金、木、水、火、土五行概念,台上演员都是这些基本元素的子女,一开始他们对抗、搏击,后来逐渐理解彼此,开始和睦相处,最后融合成相敬相爱的一家人。“我认为这台戏传递的是一个‘爱’字:爱自己、爱众生、爱天地,里面有天人合一的思想,也有仁恕礼敬的意思”,张佳南说。
 
  为了把这种意念传递给全世界的观众,《龙狮》在节目的表现形式上进行了精心安排。大量富于中国文化特色的项目如舞狮、空翻、跳绳、抖空竹等被糅合进来,同时,又加入了西方的美声、小丑艺术,印度的舞蹈等等,从而形成中西文化交融交错的表演效果。《龙狮》里没有高难度的杂技项目,这源于太阳马戏团对杂技艺术的理解:杂技更多是一种表演艺术,而非单纯比拼技艺,台上每位演员都应该充分享受表演的快乐,把内心情感恰当地呈现出来,由此感染台下的观众。所以,《龙狮》整台戏看下来,给人的感觉是优雅的、舒展的、放松的,富于热情,从容不迫。
 
  采访中,《龙狮》对细节的重视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在幕后,几台录象机随时保持对前台表演的录制,一群工作人员围着录象机议论评点。据介绍,类似的场记是每场演出都不会缺少的,剧组当场评点演员表现,每演一次就总结一次。甚至对于道具,《龙狮》都到了严苛的程度,比如演员的白色演出鞋,每次登台前都必须清洗,以保证鞋面鞋底看起来一样洁白。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公司董事长张宇评价说:“《龙狮》之所以能这么长时间保持质量不变,与这种近于严苛的细节管控是分不开的。因此他们才有底气承诺:观众看到的每场演出都有一个稳定的水平,绝不会越演越差。”
 
  大量融入中国文化元素,凸显中西文化交融的主题虽然让人眼前一亮,但要让全世界更多地区的观众都欣赏接受,依然面临挑战。这种挑战首先来自不同国家的观众有不同的喜好,对杂技艺术也有不同的理解。尤其在具有悠久杂技传统的国家,要取得当地观众的认可,难度会更大,所以必须做很具体的市场调查。谈到这一点,张宇表示:“文化产品往外走,需要充分重视目标群体。《龙狮》设定的目标群体就是西方观众,如果搬到中国来演,可能就不会那么受欢迎,但如果我们引入《龙狮》的创作理念,制作一台以东方观众为目标受众的杂技剧,效果应该会很好——上海的杂技舞台剧《时空之旅》就是典型的案例。”
 
  (二)
 
  张宇侧重分析了《龙狮》乃至太阳马戏团能带给我们什么启示。首先,他认为,《龙狮》16年全球巡演所带来的国内与太阳马戏团的通力合作,是一个受益匪浅的过程。因为太阳马戏团是一个国际一流的典型现代文化企业,使用现代企业的管理方法,借助现代市场的网络体系,其先进理念值得借鉴。尽管这种学习与借鉴都是相对的、双向的,比如我们的很多杂技项目乃至道具的制作都富含技巧性,可以成为对方的老师,但是张宇坦言:“我们学他们的东西更多。所以我跟我们的演员说,美元要挣,但比挣美元更重要的,就是学习,把世界一流的太阳马戏团当作‘留学’平台,把握这个宝贵的学习机会,把人家的宝贵经验、成功模式学到手,融会贯通化为己有。”
 
  这种学习,最根本的是体现在对于杂技艺术的深度理解上。国内杂技节目,一度专注于技艺表演,专注于在技术上一决高下,看谁的难度高,当难度越来越大的时候,台上的杂技演员实际上是非常紧张的,怕失手、怕受伤。“太阳马戏团不一样,他们认为杂技节目是综合的表演艺术,他们更重视演员在台上与观众的情感交流,他们在杂技中糅合了很多其他艺术样式,并且十分注重灯光、舞美、道具,乃至小丑的串场。”张宇介绍,近些年来,中国的杂技剧目有了可喜的改变,不只是拼技巧,而是更加重视舞台上的表现力,并且也在大胆尝试对京剧、武术等姊妹艺术的有效吸收、运用。
 
  《龙狮》全球巡演,为我们如何推动文化走出去也带来有益启示。作为改革开放30多年中国对外文化交流的亲历者、实践者,张宇认为,文化输出最理想的状态是水乳交融,不光要“走出去”,还要“融进去”,真正为外国观众接受与喜欢,而要做到这一点,不仅要充分研究目标群体,还要树立品牌意识。“太阳马戏团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全球文化品牌的创造及其对全球主流市场、主流媒体的持续影响,才能产生提升一个国家文化产品国际地位的持续动力,才能有效地对外塑造国家文化形象。”张宇说。
 
  虽然杂技艺术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过程中贡献很大,在全球拥有数以千万计的观众群体,但是这项艺术在国内很多观众的心里,似乎并不受重视,有的观众认为杂技不过就是“练活儿的”。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公司副总经理竺自毅认为,这正是当前中国杂技面临困境的原因之一。他说,现在不少国内杂技团招不来年轻演员,面临青黄不接的窘况,“一个原因是大家一说到杂技,就大多以为是低端的艺术﹔另一个原因就是待遇低,杂技演员在收入上毫无优势,很少有家庭愿意让孩子来受这个苦。”
 
  “实际上,中国演艺走出去,杂技居功甚伟,因为它是我们中国表演艺术领域的一绝。尤其在太阳马戏团成为全球知名品牌之后,杂技在西方观众眼里已经成为一种高端艺术。杂技就像一块海绵,包含的文化含量可以很大很大。中国现在一流的杂技团,在今天中国的演出市场里也是最国际化、接地气程度最高的,而且,随着中国杂技从重技巧到重艺术的转变,随着杂技往戏剧化、综艺化方向发展,中国杂技艺术的面貌已经大为改观,杂技艺术应该受到国内观众更多的重视与更大的支持。”竺自毅说。
 
  《 人民日报 》( 2015年03月26日 24 版)

最新热点

更多

荷兰藏家承认肉身坐佛来自中国

肉身坐佛近来,一尊在匈牙利展出的肉身坐佛疑为中国福...[详细]

论    坛

更多

宜    居

更多

海南黄花梨之殇:神木几乎被砍绝

肖亦亮的收藏馆里放着乡村收集来黄花梨材质...[详细]

淘书遭遇古玩碰瓷

生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人,几乎都对连环画...[详细]

刘益谦8690万竞得郑和真迹成亚洲艺术周最贵拍品

大明楷书御制佛经为郑和真迹,每卷尺寸为33&...[详细]

普洱市场鱼目混珠 收藏需擦亮眼睛

藏家收藏的7542茶饼  自2003年普洱茶热之...[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