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文物普查发现元代珍贵佛经

来源:中国文化传媒网
时间:2016-01-13 13:21:57

日前,文物专家在内蒙古开展可移动文物普查时,发现一卷由元代蒙古族和汉族共同捐资刻写的佛经。

日前,文物专家在内蒙古开展可移动文物普查时,发现一卷由元代蒙古族和汉族共同捐资刻写的佛经。专家表示,这一发现丰富了元史研究材料,揭示元代蒙汉通婚、元大都城市街道等历史状况。

文物专家对佛经卷末的捐资题记研究后发现,捐资人是居住在“大元国大都钟楼西街北”的张遵诲和夫人瓮吉剌氏(蒙古贵族)以及长子张洪涛、次子住增台(蒙古姓)。他们共同捐资为五台山金界寺刻写了佛经——《维摩诘所说经》。该佛经是南宋末至元初历时90多年刻于平江府陈湖碛砂延圣院的《平江府陈湖碛砂延圣院大藏经》其中的一部,现藏于内蒙古图书馆,刻经时间为至元三十年(公元1293年),佛经卷末刻有莲花荷叶龛式题记,记载了刻经的缘起。

该卷佛经记载了十分重要的历史信息,比如,捐资人之一的张遵诲在《元史》卷167有传,文物普查发现的历史人物能在《元史》有传者,在全国极为罕见。从捐资人的信息可以看出,汉族人张遵诲与蒙古贵族女子瓮吉剌氏结为夫妻,长子名为张洪涛,次子名为住增台,见证了元代社会不但有蒙汉通婚,而且有子随父亲姓或者随母亲姓的社会情况。

此外,这卷佛经还见证了元大都的城市街道历史,其中的“钟楼西街”一直沿用至今。

元大都城址位于今北京市市区,北至元大都土城遗址,南至长安街,东西至二环路,其城街道布局奠定了今北京城市的基本格局。据记载,1264年,忽必烈下诏改燕京(今北京市)为中都,定为陪都。1267年决定把首都迁往中都,1272年,将中都改名为大都,并兴建新的宫殿和都城。

最新热点

更多

2024山东省文联职业道德和行风建设工作会暨文艺工作者职业

2024山东省文联职业道德和行风建设工作会暨文艺工作者...[详细]

论    坛

更多

宜    居

更多

潘鲁生|传统味道的湛江年例

我曾在2016年到过湛江,亲身感受过年例文化...[详细]

你知道吗?惊艳春晚的中式美学,来自93岁的“敦煌少女”

2024年央视春节联欢晚会上,《年锦》惊艳...[详细]

2024山东新年文艺晚会舞蹈专场丨《济南的冬天》《唢呐》

2023年12月31日晚,2024山东新年文艺晚会...[详细]

孔子智慧,闪耀千年

孔子智慧,闪耀千年 一年一度的尼山世界文...[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