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旬老人与重庆传统曲艺“车灯”结缘60年
昨天下午,北碚文化馆家属院一间简陋公寓里,一位精神矍铄的老人正在教几位五旬大妈表演重庆传统曲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车灯。
“重庆车灯很独到哟喂,历史悠久品位高……”昨天下午,北碚文化馆家属院一间简陋公寓里,一位精神矍铄的老人正在教几位五旬大妈表演重庆传统曲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车灯。他不但一字一句纠正吐字唱腔,还有板有眼地示范着手势动作,那股认真劲儿很难让人相信,这位名叫周传勋的老人,已是83岁高龄。
身为国家级非遗车灯市级传承人的他,与车灯结缘至今已有60年了。去年底,由他创作的车灯作品《把重庆车灯来介绍》,还在中国大众音乐协会主办的“感动中国——第三届全国群众文艺展评活动”中摘得铜奖和最佳人气奖,为重庆传统曲艺争得荣誉。
结缘车灯60年成传承人
“说起来,我跟车灯的缘分有些偶然。”听说记者专为打听他与车灯的故事而来,周老先生半眯着眼,陷入回忆。原来,这位享誉北碚的资深民间艺术家,当年其实是西南公安干部学校的高材生,“1956年学校遭遇调整,正好北碚文工团招人,我就调了过来,平时搞搞创作,后来看到车灯演出时很感兴趣,于是有空就去边听边学,慢慢上了道。”
因为怀着浓厚的兴趣,周传勋很快掌握了车灯的要领。“我从小就爱唱歌,模仿能力很强,学什么像什么,会唱了之后我就想自己创作。”周传勋回忆,那个年代民间文艺不太受重视,但他本着一腔热情多次深入厂矿企业、大专院校、街道社区等地挖掘创作素材,“民间文艺本来就来自民间,我从人民生活中汲取了大量智慧。”
60年来,除了车灯之外,周传勋还广泛涉猎了清音、盘子、扬琴、花鼓、金钱板等在内的川渝传统曲艺,同时,他还创作了大量戏剧、歌剧、话剧等舞台作品,他原创的歌舞《光辉的里程碑》曾连演34场,曲艺作品则在重庆市曲艺大赛以及巴渝艺术节上多次摘得大奖。2013年,他成为车灯代表性传承人。
培养草根阶层唱响北京
与车灯结缘的60年里,周传勋不但自己埋首于川渝民间文艺的搜集整理,还把大量的精力投入到民间文艺的推广传承中。市曲艺团工作人员介绍,迄今为止,周传勋义务辅导过的群众数以万计,“以一己之力推广民间文艺,这个纪录在重庆很是罕见。”
更为难得的是,周传勋深信有教无类,他的学员来自社会各个阶层,目不识丁的农民也欢迎。“北碚龙凤桥是车灯传承基地,我就在这里成立了‘代代传车灯艺术团’,只要感兴趣愿意学都可以加入进来。”周传勋笑着说,民间文艺来自民间也要服务于民间,“最终能够传承下去就是我的心愿。”
去年摘得全国群艺展评活动大奖的车灯节目《把重庆车灯来介绍》,就是由周传勋和夫人王柳生牵头,亲手辅导30多个草根演员完成的。“我们基本都是退休工人或者附近的菜农,起初什么都不会,硬是从零学起。”50多岁的队员冯瑞银告诉记者,她们都是靠兴趣聚集在周传勋身边学艺。而演出收获的巨大成功也让周传勋和王柳生备感欣慰,“很多人是第一次看到重庆车灯,重庆的山水人情风物都在作品中得到展现,不少评委都竖起了大拇指,这一刻,我和老伴儿觉得之前的付出都是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