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手琢木魂,方寸见匠心 ——走进中国木雕艺术大师胡先民
巧手琢木魂,方寸见匠心 ——走进中国木雕艺术大师胡先民的艺术世界
胡先民善以人文思维诠解木雕艺术,工山水写意,擅长肖像,风格独树一帜。创作了《一弦春诗满江南》、《云山春霭》、《岁月如歌》、《月是故乡明》等一批较有影响力的作品。曾多次出国进行工艺美术文化交流,曾获中央、国务院办公厅、浙江省人民政府嘉奖。作品曾被中国美术报、浙江日报、中央电视台、香港凤凰卫视、印度、日本等国内外媒体报导。曾获世界技能竞赛第二名及世界手工艺理事大会2014第十五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国际精品艺术博览会“百花杯”金奖等国内外工艺美术三十余项大奖。
从艺以来担任东阳政协委员期间,积极发挥参政议政作用,为政府和行业建言献策。连续向政府提交《东阳木雕危机》、《促进红木产业的二次提质升级》、《对木雕红木产业提质升级的建议》等提案和论述,得到市委市府充分肯定,因表现突出多次被评为优秀政协委员并被授予东阳市工艺美术产业突出贡献奖。
胡先民作品:《一弦春诗满江南》
巧手琢木魂,方寸见匠心
——走进中国木雕艺术大师胡先民的艺术世界 本刊记者 赵艺瑶
一座粉墙黛瓦的厂房里,前厅是展览区,陈设着绝妙精工的木雕作品,有屏风、壁饰、挂饰、摆件等,有人物、山水、飞禽、走兽、花卉、鱼虫等,还有以历史故事为题材的大型创作;后厅是工作区,是实现木雕大师的独特设计和精心雕刻的场所;中间衔接处,是一座小巧玲珑的典雅园林,角落里弥漫着挥之不去的江南风韵……而这,就是位于东阳木雕小镇的胡先民工作室。近日,记者走进这座充满古典文化气息的胡先民木雕艺术馆,拜访了长期浸染于木雕创作的胡先民大师,胡先民对木雕艺术的侃侃而谈和大家风范,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自古以来,东阳作为“木作”之乡,以独具匠心的中国传统木雕技艺而著称,璀璨悠久的历史文化为其冠上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名词,推动了木雕产业的繁荣发展。浓厚的工艺美术氛围吸引了众多木雕艺术家齐聚于木雕小镇,胡先民便是其中一位,他自幼酷爱艺术,虽身有残疾,但却以顽强的毅力和满腔的热忱专注于木雕创作,几十年的雕刻生涯使他积蓄了厚实的艺术功底,刀刻斧凿之间便有着一番“风雷奔涌”;他不忘初心,始终怀揣着对木雕艺术事业的追求,为东阳木雕的艺术传承和红木家具的发展积极建言献策,在他的木雕创作中,咫尺方寸之间尽染对人文的表达。走进胡先民的艺术世界,感受东阳木雕变幻莫测的刀工技法,寻求至圣至美的精神境界,可谓是一场传统文化的视觉盛宴。
胡先民大师创作中
身残志坚,醉心于木雕艺术创作
胡先民出生于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幼年因身患骨髓炎而导致右腿终生残疾,但这并没有磨掉他对生活的热情。在父亲的影响下,胡先民对绘画艺术情有独钟,即使在病痛的折磨下,他也没有放弃美术学习,这为他之后的木雕艺术打下了坚实的美学基础。初中毕业后,考虑到行动不便的缘故,他听从父亲的建议,转向学习集雕刻和绘画艺术于一体的木雕技艺,从此开启了他艰难的求艺之路。
胡先民最初在东阳木雕总厂所属分厂学习,当时的他对木雕技艺求知若渴,几近痴迷,为了能够夜以继日地练习,他常常忽略因钢架穿刺断开骨骼而造成的身体疼痛,尤其在严寒的冬天,凛冽的冷气更是刺激着他的腿脚,但他依然坚守在木雕雕刻的现场,他的手指被刻刀磨出了鲜血,他的身体也已经僵硬酸涨,但却丝毫没有理会,一心扑在被他翻来覆去的木块上,仿佛面前的木头是一块“香饽饽”。而正是由于勤奋努力和刻苦钻研,他练就了雕刻木雕的扎实基本功。但是,因工厂单调的规模化生产制作工艺不能满足于他对学习进度的奢求,为了寻求自己在木雕技艺上的突破,他便辞掉了工作。
胡先民常去东阳艺海公园观摩木雕大师的绝美作品,也到木雕总厂研习前辈们雕琢的精品,还有图书馆、博物馆、展览馆等地方,都留下了他艰难的足迹。他在观摩时记录下自己的感悟,早出晚归的生活让他觉得充足而丰富。即使后来前往广东打工,他也没有放弃对木雕手艺的研习,白天干活,晚上用捡来的废料打毛坯,通过观察买来的广州佛山陶瓷,研究人物木雕的刻画,直至深更半夜通宵达旦,方才酣然而止。
胡先民作品:《清香图》
然而,自学终究不是正统之路,为了能够系统地学习东阳木雕传统技术,胡先民四处拜师学艺。“我想学东阳木雕最好的手艺!”由于中国传统木雕的发源地在东阳,他毅然决然地从广东回到充满艺术氛围的东阳。拜访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冯文土先生时,他拿出冯先生早年出版的3万余字、近百幅图片的木雕专著的誊抄本,冯文土有感于他的勤奋努力和艺术功底,最后做出了破格收他为徒的决定。在冯文土老师的指导下,他在东阳木雕的传统技法上进行了系统完整的训练,尤其对于传统人物雕刻的深度了解和自学摸索的肖像雕刻技术,使他不再拘泥于形体的刻画,对人物神韵的把握也更加游刃有余,其木雕技艺可谓有了飞速的提升。
一段时间后,胡先民为了改变自己匠气的传统雕刻风格,重新走上了探索的道路。“我们应该走创新的道路,不断去实现突破,而不应该拘束在重复性的技术工作中。”他说道。他对于木雕艺术创作的态度是“执拗”的,也是逆向思维的,在一次纪念活动的作品征集中,他设计了一个有关“三代伟人”的木雕作品,但因种种原因没有被采用,但他依然费尽心力地坚持雕刻这件作品。当时电脑网络技术不发达,他便通过各种途径去寻找更为传神的人物照片,购买材料的费用对当年的他而言也是巨大的,但这阻挡不了他对木雕艺术的热爱,他把自己封闭在乡下整整半年多进行创作,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这件木雕作品获得了业内专家的赞扬和肯定。
基于在创作上的刻苦勤奋和严谨认真,胡先民开始在有着“世界木雕之都”之称的东阳工艺美术领域声名鹊起。他在木雕艺术创作上主攻人物肖像和山水风景,成立木雕工作室后,走上了创作与经营相结合的艺术之路。之后,又进驻木雕产业园区,园区后改造成了产业发展和文化休闲旅游优化结合的木雕小镇,“现在终于在东阳找到了根,这是一个木雕艺术大师的集聚区,是所有木雕爱好者挥洒汗水和实现梦想的平台。”胡先民以惟妙惟肖的人物肖像在木雕领域占得一席之地,又以意境悠远的山水木雕广受业内好评,他从艺多年,用独具魅力的个性和精品延续着东阳木雕文化,也浸染着自己的艺术人生。
胡先民作品:《蓬莱仙境图》
能工巧匠,木作之上的“刀光剑影”
历年来,东阳木雕与青田石雕、黄杨木雕以及瓯塑并称为“浙江三雕一塑”,作为著名的“工艺美术之乡”,东阳木雕其以饱满大气的构图、丰富细腻的层次、写实传神的图像、精雕细琢的做工以及清新淡雅的格调,造就了独具魅力的艺术风情。其实,木雕的雕刻是极其纷繁复杂的,看似简单的图样却需要匠心独具,一刀一划之间只有仔细斟酌,才能不影响整体精美的艺术表现效果。
胡先民刚入行时,虽然有绘画的美学基础,但却在刀工斧凿的技巧上亦步亦趋地模仿传统技法,很难进行创新。对于书画而言,它主要以平面和虚空的形式来表现神韵和意境,因此多结构、多层次的立体木雕是需要破掉原来的表现技法,利用木材纹理使雕刻的刀痕和内容背景融为一体,运刀角度的拿捏、雕刀的手感均有可能出现偏差,分寸把握不好便会使形象失味而导致花板报废。然而他勤于耕耘,即使深受疼痛的折磨,背井离乡地劳碌生计,但却依然没有放弃木雕艺术,而是不断创造条件攻克难关,终于在木作上造就了容纳乾坤的“刀光剑影”,成为了木雕艺术创作的能工巧匠。
胡先民指导徒弟木雕技艺
胡先民早期主要以肖像木雕为主,作为东阳木雕中最难表现的题材,他常仔细揣摩这些人物肖像的神情,最开始他所创作的人物木雕虽然精美,但在神韵结构表现方面有所欠缺。为了能在这方面改变,他在东阳木雕的人物特征“男粗健,女柔细,老露筋,幼短肥,瘦包骨,肥圆腻”的基础上,进行各种各样的素描人物写生,通过对人物的构造抓住形,烘托“神”,以求突破雕刻气质的高难束缚,再搭配以符合主题的背景,人物形象跃然眼前。
在肖像木雕取得成功之后,胡先民开始转向山水创作。在临摹山水画的基础上,他阅读了大量具有诗情画意的书籍。记者看到,在他的山水木雕中,有恢弘大气的山川云峦,也有细腻轻柔的小桥流水,每一刀、每一斧的凿刻,都是别具匠心的设计,呈现出了他别样的情思。
对于创作者来说,艺术往往是需要推陈出新的,而这种“新”却让胡先民有着“觅而不得”的痛苦感,尤其在木雕艺术中,新的设计、新的技法、新的题材、新的思想境界都是考验作品成败的要素,稍有不慎便会成为失败的废弃作品。胡先民不仅从自身的经历中吸取创作的灵感源泉,还从某些被反复研读的古诗词中另辟蹊径,在这些美学的感悟中,他有着强烈抒发的冲动,并让内心那些如泉水般喷涌而出的灵感,完美地体现在东阳木雕的创作技法之中。观胡先民的木雕作品,这些灵感似是为那些木作上的“刀光剑影”敲响了“战鼓”,给人以无限的遐想空间。
胡先民作品:《莲年有余》
胡先民不断汲取传统木雕的技法精髓,在结合古法和当今时代潮流的基础上,用扎实的东阳木雕技法、对神韵的把握功力以及丰富的想象力,雕刻出了众多精妙绝伦的木雕艺术品。他的创作智慧还在贵州省福泉古城的雕梁画栋项目中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胡先民运用东阳木雕的手法,在吸收古建雕刻的特点、传统平面浮雕画工体的精致的基础上,以写意手法体现了拙中藏细、细中显拙的古建木雕工艺,带领团队一起雕刻出上万件内容截然不同的木雕作品,尽显道教的构成要素和故事,复活了福泉古城的道家文化艺术魅力。他曾获邀参加上海世博会中国木雕精品展与生命阳光馆的残疾人才艺展示活动,也曾在第七届国际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中荣获第二名,因其丰富的实战经验,担任过全国以及省地市职业技能竞赛木雕项目裁判,这些,都是对他刻苦勤练的最好回报。
从构思、立意、选材到雕刻等,胡先民的艺术创作是一个破而后立的过程。“我喜欢反其道而行之,当需要精细的雕刻手法时,我就选用块面的写意手法,表现手法随意而为。”他告诉记者。几十年来,他在木雕上不断钻研,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他把东阳木雕的雕刻技法运用得驾轻就熟,在作品中融入了时代主题与生活元素,创作出了许多富有思想灵魂的木雕,彰显了诗意化的情怀和自然本色。
胡先民作品:《岁月如歌》
万种风情,一脉相承的人文思想
在胡先民木雕艺术馆的前厅,众多精雕细刻的艺术作品被罗列在展示台上,它们似乎是被胡先民的“巧手”染上了万种风情,这片山峦之奇峻,那片水流之湍急,远处云雾的飘逸,近处人物的各色神情……每一道雕琢出的线描,不仅塑造出自然和人物的形态,更赋予其内在的气韵和神韵。变幻多端的技巧让木雕作品的画面感极为丰富,但是其中寄托的情感却一脉相承,都是胡先民所表达的人文内涵。在他的雕刻作品中,或以创意抒情,或用雕刻写意,从而写照传神,不仅营造了深远的画面意境,还从人文角度诠释了精美的木雕艺术,给人以深刻的哲理感悟。
《岁月如歌》是胡先民很早之前的肖像创作,也是对他影响最大的木雕艺术作品。“当时我让父亲坐在对面,用了整整一个多月才雕刻出来。”他以父亲为题材,凭借着与父亲三十余载相濡以沫、风雨同舟的生活历程作为创作基础,用自述散文诗作辅引,对父亲的神韵进行了精心雕琢。整座肖像雕塑刻画了父亲为人师表,敦敦教诲的正直风骨,然而双眼里却透射着强烈的忧患意识,那是对儿女们未来的慈爱关怀,也是对孩子们的亲切教诲。所有这些,无声地道出了中华五千年来亲情文化所凝聚的平凡也最不平凡的永恒真谛。
胡先民作品:《乡音》
而在胡先民所有的木雕作品中,《月是故乡明》是凝结了他十年心绪创作出的艺术精品。十年前的中秋傍晚,他站在窗口赏月,忽见窗外树上的三片红叶以曼妙的姿态落下,由此萌发了创作灵感,形成了初稿。直到在“拥抱乡贤·追梦乡愁”为主题的世界东阳人发展大会上,他终于理清了脉络,完成了这座游子思乡的木雕作品。整幅作品以一整块椴木为原料,由三片落叶状的组件构成,最上端的第一片叶子上雕刻着明月和彩云,中间的叶子上雕刻着一幢老屋和一棵落叶后的老樟树,底下流淌着的那片落叶上,一名诗人打扮的游子带着琴童伫立在老屋前。“一叶知秋,二叶思乡,三叶梦归,这是一个情感不断升华的过程。”胡先民用虚实变幻的手法,刻画出游子心中的梦,更寓意着落叶归根,希望通过唤起游子乡愁,呼吁在外的游子更多地关注和投身家乡建设与发展。
胡先民作品:《如相问》
大厅侧面,一幅充满中国传统写意山水画风格的木雕作品极为惹人关注,这幅长10米、高2.4米的《一弦春诗满江南》,以东阳木雕的传统技法,细细勾勒出诗意化的自然风光。初春清晨,乡野静谧,一条蜿蜒曲折的小河漂流而来,河中央一琴师在木舟上瞑目遐想,似是在感受春天的气息,又似在倾听纯净的天籁。两岸的丛林生机勃发,郁郁葱葱,这种新生的力量和掩藏在丛林深处的斑驳房屋形成鲜明对比,像是暗喻着生命的轮回。数点春雨滴答入耳,恰是琴师心中流淌的音符。这片恬静空灵的乡村寄托着胡先民对过去的追忆和故土的情感。“整幅作品是我从父辈老房的岁月沧桑旧迹和新人辈出的时代气象中,勾起无限乡绪而起的一件纯粹的木雕写意艺术品。”胡先民告诉记者。
胡先民还创作了《云山春霭》《岁月如歌》《百子闹春》《如相问》等颇具文化内涵的作品,参赛获奖作品达三十余项,他用刀刻的语言,把自己的思想融入作品中,给人更多的思考和解读。他没有把木雕看成纯粹的工艺,而是作为抒发人文思想的载体,他“玩出”了新思想,形成了新境界,每件作品刻画出的形式虽然截然不同,但却都是胡先民的心声和情感表达。
胡先民作品:《月是故乡明》
传承文化,关注木雕小镇的建设发展
胡先民在木雕创作上有所成就后,便开始带徒授艺,这不仅加深了他在艺术上的深层理解,还为传承东阳木雕文化做出了突出贡献。“东阳木雕的技术非常吸引木雕爱好者”,他带出了多名弟子,这些弟子并在东阳木雕行业中均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为了更好地传授木雕技艺,他重视“速成班”的教授引导方式,更提倡“师徒制”的培训方式,在他的工作室中,经常集聚着一批年轻木雕从业者,这些木雕爱好者教学相长,从技艺探讨到行业探析,无所不谈。
2014年,胡先民工作室被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确立为第二批国家级残疾人培训基地,“希望能借助基地这个平台,培养出几位残疾人木雕大师,改变社会对我们这个群体的印象。”他在木雕行业中,把残疾人就业和工艺传承结合起来,极大地缓解了就业压力,也为木雕文化传承培养了人才。他也曾经省残联牵线,与浙江华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达成初步协议,与该校联合培训残疾木雕技术人才。胡先民寄望于木雕小镇发展壮大,为更多残疾木雕工作者提供就业机会,“年轻人的思维比较活跃,在艺术表达上的创新还得靠他们。”
胡先民作品:《云山春霭》
为了更好地传承木雕文化,胡先民除了在人才培养上下功夫,在从业创业与担任市政协委员期间,他还积极建言献策,连续向政府提交《东阳木雕危机》《促进红木产业的二次提质升级》《对木雕红木产业提质升级的建议》等提案和论述,得到市委市府充分肯定。“基于庞大的社会市场,我认为东阳木雕未来的发展形势很有前景的,它可以有两条路走:一条是纯手工艺术化道路,一条是从古建筑、红木家具、室内装饰中延伸出来的工业化道路。”他解释道,“纯艺术化的道路能达到单体的艺术高度和实现对产业的品牌引领;而工业化的道路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可以形成产业,彼此认同,相互需要,应该共同推进发展。”
作为东阳木雕文化的“表演舞台”,针对木雕小镇的建设,胡先民告诉记者,“要想木雕小镇做得好,一方面要把木雕企业作为文化产业,让大师‘轻装’上阵,使他们在优良的环境中发挥才干;同时要基于实地调研,在税收方面多一些优惠和扶持的减负政策,只有这样,才能带动新生力量,做好做强东阳木雕这张金名片。”他呼吁道,“木雕小镇的建设目前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只有借助这个平台的发展,积蓄优秀的木雕人才,才能延续东阳的木雕文化,推动东阳木雕产业化发展。”
胡先民以“妙手”琢木魂,他的作品,在咫尺方寸之间尽显初心,丰富多变的东阳技法,或恢弘或细腻的谋篇布局,一刀一刻之间蕴藏着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雕刻出的惟妙惟肖的肖像作品和意境悠远的写意山水,还有那古建筑精美艺术的复原与重建,以及木雕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都带着独具特色的东方审美情怀,而这,正是木雕大师胡先民诗意化的艺术世界!
胡先民木雕艺术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