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美展为什么备受质疑?
来源:
时间:2019-10-17 09:27:51
作为本届中国画展区的评委,参与了此前的评选工作。实际上各位评委曾经在评选的过程中反复审视这些作品,以及它们的去留问题。自网上公示以...
作为本届中国画展区的评委,参与了此前的评选工作。实际上各位评委曾经在评选的过程中反复审视这些作品,以及它们的去留问题。自网上公示以来,最近围绕着本届全国美展的作品,网上的各种评论和言论比较多,有的比较激烈。
这些问题的根本在哪里?网上有很多指责评委的,说你们是怎么选的?是怎么把这些画选出来的?没办法,1600件作品经过各省市自治区的初选之后,集中到一起再让评委去选,评选只能在1600件作品中去挑选入选作品。现在有的说是工笔多了,写意少了,这是老问题。但据尚辉统计,工笔并不是很多,才50%多,我觉得这个的统计数字有误,一定会超过这个数字和比例。我虽然没有去统计,只是在评的过程中的直观感觉。
我参加的是山水花鸟组,走了三圈,累得眼睛都直了。就这些作品入选的情况而论,写意少是应该的,其中有一件作品我是没有投赞成票的,就是一件写意花鸟,那件作品太差,我当时没有投它,今天在展厅看到觉得连美院一般的学生作品水平都不具备,可是,却入选了。我没有投票,并不能阻止它入选,因为其他评委投票了。
我们的写意状况就是如此。工笔作品多,占多数,这就是现状。全国美展其中之一的功能就是呈现五年来美术创作的现状,对于这样一个特别的展览,包括题材的选择,包括有很多的内容,都具有“全国美展”的特点。今天,有很多记者相继问我,你认为这一届和上一届有什么明显的不同或者说差异,我认为明显的不同就是题材,因为这届出现了很多新的题材,上一届里面没有高铁,没有天眼,没有人民对幸福生活的憧憬那些新的内容,这都是上一届所没有的。这一届有3件表现天眼的作品,高铁的更多。这就是一个新的变化。至于说表现形式、内容、语言上的问题,我想大家看法几乎是一致的。
我用两个字来表达我对这次展览的感受,就是“密集”。我认为这次全国美展中国画部分是有着“密集恐惧症”。关于此,相关的问题是整个展览的数量太多,这是引起社会不同意见的一个重要原因。如果砍掉一半,我认为评价会好很多;因为数量太多,我看了三层楼以后,就在想,不知道哪一位能把全部作品都认真地看下来。实际上每件作品都很下功夫,好有好的地方、坏有坏的不同,但是,数量太多。
总体趋向除了工笔之外,包括写意也密集,画面的内容、形象、结构,包括表现、渲染等等各方面都非常密集。中国画的疏密关系,大家都学过,但是,全国美展中的中国画,大概有80%是没有疏密关系的。有一幅很好的山水画,我非常看好它,可是那幅作品有一个最大的问题,前后都很平,前后都很细腻;如果那幅作品的远山画得虚一点,能形成一个空间关系,这幅画会很好。类似这样的问题非常明显,也很突出。
因此,我这两天一直在想这个问题,我们应该怎么看这个问题?我们对全国美展的认识,对它的期待应该是什么?美协在历届全国美展中对公众的质疑都没有回应,这是组织工作中的很大失误。应该组织一些专家对这些问题进行解释,去解说这些问题根本在哪里。历年来所沉淀的问题,没有去梳理,没有去解释,没有去研究。我非常感谢山东美术馆做了四楼的关于全国美展70年来的文献梳理,这非常好。
全国美展不是我们业内做游戏,全国美展是面向公众的,要看公众的喜爱程度,我们应该对公众有交代。尚辉谈到的画照片问题,这不能怪评委,评委不可能知道天下的图像。天下图像太多了,谁也不知道你画的是哪来的照片。但是,你画出来,总会有人来揭露出画的是哪张照片。从已经揭露的情况来看,我认为这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问题。画的照片连山涧中流水的弯都是一样的,完全就是投影投出来的。类似这样画照片的画,趣味在哪里?中国画的意境在哪里?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去深思。因此,我们对网上的一些言论应该认真对待。
这些社会关切不是普通的群众,都是我们美术界的专业人士,而且有很多是高人,尤其能够看出画的是哪张照片的人,我觉得这个人就了不起。可以说没有发现,全国美展作品中画照片的问题就会被掩盖,而此风会愈演愈烈。能够发现就很了不起。现在发现了几张,不排斥还有其他的没有发现。中国美协在这方面有没有专门的方法来杜绝这类事情的发生,因为以往也有这样的问题。这些问题实际上对我们今天认识全国美展是提出一个值得思考的当下必须面对的问题,因为如果我们不能积极面对这些问题,不能在理论上来阐述这些问题,或者说全国美展不能定下硬性的规矩的话,这个问题会越来越严重。
为什么我们现在的工笔画得越来越密集。比如说在3张画天眼的作品中,我们就选了一张是相对是水墨写意的,而舍弃了密集的工笔的。评的时候也是有争议,那张工笔画天眼的也不错,但是,多数评委还是选择了水墨的这一张。这说明一个问题,评委反复强调要鼓励多选择写意的作品,可是,写意的作品确实很少,能够选出优秀的写意作品很难,尤其是花鸟。
写意花鸟的入选,在我的印象中好像只有3、4张,有一张很差,这是能说明问题的。因为矮子里面选将军,确实选不出来。这些问题的发生以及今天如何看全国美展的问题,不是我们这次会议能够解决的,我觉得大家都要去做工作、去研究,和上一届比,和社会潮流与方向去比,和我们的周边去比。如此这般,才有益于未来的第十四届全国美展。否则的话十四届全国美展的中国画在今天就可以预想到是什么结果,而且大致就是如此。
我参加的是山水花鸟组,走了三圈,累得眼睛都直了。就这些作品入选的情况而论,写意少是应该的,其中有一件作品我是没有投赞成票的,就是一件写意花鸟,那件作品太差,我当时没有投它,今天在展厅看到觉得连美院一般的学生作品水平都不具备,可是,却入选了。我没有投票,并不能阻止它入选,因为其他评委投票了。
我们的写意状况就是如此。工笔作品多,占多数,这就是现状。全国美展其中之一的功能就是呈现五年来美术创作的现状,对于这样一个特别的展览,包括题材的选择,包括有很多的内容,都具有“全国美展”的特点。今天,有很多记者相继问我,你认为这一届和上一届有什么明显的不同或者说差异,我认为明显的不同就是题材,因为这届出现了很多新的题材,上一届里面没有高铁,没有天眼,没有人民对幸福生活的憧憬那些新的内容,这都是上一届所没有的。这一届有3件表现天眼的作品,高铁的更多。这就是一个新的变化。至于说表现形式、内容、语言上的问题,我想大家看法几乎是一致的。
我用两个字来表达我对这次展览的感受,就是“密集”。我认为这次全国美展中国画部分是有着“密集恐惧症”。关于此,相关的问题是整个展览的数量太多,这是引起社会不同意见的一个重要原因。如果砍掉一半,我认为评价会好很多;因为数量太多,我看了三层楼以后,就在想,不知道哪一位能把全部作品都认真地看下来。实际上每件作品都很下功夫,好有好的地方、坏有坏的不同,但是,数量太多。
总体趋向除了工笔之外,包括写意也密集,画面的内容、形象、结构,包括表现、渲染等等各方面都非常密集。中国画的疏密关系,大家都学过,但是,全国美展中的中国画,大概有80%是没有疏密关系的。有一幅很好的山水画,我非常看好它,可是那幅作品有一个最大的问题,前后都很平,前后都很细腻;如果那幅作品的远山画得虚一点,能形成一个空间关系,这幅画会很好。类似这样的问题非常明显,也很突出。
因此,我这两天一直在想这个问题,我们应该怎么看这个问题?我们对全国美展的认识,对它的期待应该是什么?美协在历届全国美展中对公众的质疑都没有回应,这是组织工作中的很大失误。应该组织一些专家对这些问题进行解释,去解说这些问题根本在哪里。历年来所沉淀的问题,没有去梳理,没有去解释,没有去研究。我非常感谢山东美术馆做了四楼的关于全国美展70年来的文献梳理,这非常好。
全国美展不是我们业内做游戏,全国美展是面向公众的,要看公众的喜爱程度,我们应该对公众有交代。尚辉谈到的画照片问题,这不能怪评委,评委不可能知道天下的图像。天下图像太多了,谁也不知道你画的是哪来的照片。但是,你画出来,总会有人来揭露出画的是哪张照片。从已经揭露的情况来看,我认为这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问题。画的照片连山涧中流水的弯都是一样的,完全就是投影投出来的。类似这样画照片的画,趣味在哪里?中国画的意境在哪里?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去深思。因此,我们对网上的一些言论应该认真对待。
这些社会关切不是普通的群众,都是我们美术界的专业人士,而且有很多是高人,尤其能够看出画的是哪张照片的人,我觉得这个人就了不起。可以说没有发现,全国美展作品中画照片的问题就会被掩盖,而此风会愈演愈烈。能够发现就很了不起。现在发现了几张,不排斥还有其他的没有发现。中国美协在这方面有没有专门的方法来杜绝这类事情的发生,因为以往也有这样的问题。这些问题实际上对我们今天认识全国美展是提出一个值得思考的当下必须面对的问题,因为如果我们不能积极面对这些问题,不能在理论上来阐述这些问题,或者说全国美展不能定下硬性的规矩的话,这个问题会越来越严重。
为什么我们现在的工笔画得越来越密集。比如说在3张画天眼的作品中,我们就选了一张是相对是水墨写意的,而舍弃了密集的工笔的。评的时候也是有争议,那张工笔画天眼的也不错,但是,多数评委还是选择了水墨的这一张。这说明一个问题,评委反复强调要鼓励多选择写意的作品,可是,写意的作品确实很少,能够选出优秀的写意作品很难,尤其是花鸟。
写意花鸟的入选,在我的印象中好像只有3、4张,有一张很差,这是能说明问题的。因为矮子里面选将军,确实选不出来。这些问题的发生以及今天如何看全国美展的问题,不是我们这次会议能够解决的,我觉得大家都要去做工作、去研究,和上一届比,和社会潮流与方向去比,和我们的周边去比。如此这般,才有益于未来的第十四届全国美展。否则的话十四届全国美展的中国画在今天就可以预想到是什么结果,而且大致就是如此。
编 | 叶芳芳 锵锵
来源:美术报
来源:美术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