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来翰墨女儿红——女书法家们谈书法
历史上有女书法家,有名声留下来的可谓屈指可数。晚清民国开始,知识女性大量涌现,女书法家队伍渐渐形成,到了当代,随着书法热的持续升温...
许多省份陆续成立了女书法家协会,中国书协有专设的全国妇女书法篆刻展和专业委员会,女书法家在国家级的书法篆刻大展大赛中屡奏凯歌,谱写了一曲曲“谁说女子不如男”的赞歌,定位当今是女子书法盛世名实相符的。
春回大地,三·八女神节到来,全国各地女书法家作品展纷纷扮秀竞彩兹刊发国内实力派、代表性女书法家谈书法的一组文字以示庆贺。
随源溢香以恒不辍
耿书香 (女)
《书法导报》编辑
今天,要写自己书法创作的感想,敲起键盘往事历历,在此仅限谈一谈关于对楷书的感慨。
余本不喜欢楷书,写起来比过去的爬格子还累人。欧阳修说:“善为书者,以真楷为难,而真楷又以小字为难。”尤厌宋徽宗创造的瘦金体。1982年奉师源先生令,余初临《张迁碑》,后狂喜《圣教序》,十几年拿笔如游丝忽续,晒网高挂。国画、篆书题字、乃至创作均不得心应手。先生提出:“写钟繇小楷调整书写中的习气。”写是写,总是不情愿,因为,时间有限,事情忒多,无力驾驭。
随着年龄的增加想抄点美文,也可能是写的多了,慢慢的不烦了也不觉得累了。又习王宠,八大山人,以及其它。选帖算是“取法乎上”也是“明源流,识派别”。
上品的小楷大多是“吸取众家之长,融会贯通,勇于创新,独树一帜”。要做到点点精到,笔笔上品,尚且容易;自成一体不易,须持之以恒,临池不辍才有可能创自家风貌,有独特神韵,劲媚挺秀,令人神清气爽。
耿书香 作品
“工百事由懒做不成,临老噬脐悲已晚”,“而勤,巧手超群能动人”。余临池亦如“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侬稳坐王宅,胜游万水千山之间,三五天足不出户,推却琐事,减少家务。乃生活毕竟是生活,包罗万象,阴阳五行无偏差才能平衡稳定。想达到人字共雅之理想境界,只有合理分配时间,舍可舍才得可得可谓舍得。《周易》:“知进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老子:“攻成而弗居,夫惟弗居,是以不去。”
他们又能互补。生活是一切的基础,他能使书法艺术有品位有内涵;不凡的思想,丰富的体验,优美的环境能使作品充满活力和快乐,如歌如舞,冲击观者视觉,冲击内心,生发精彩,提升幸福感。学书使人丰富学养,锤炼心境,陶冶性情。
余追求字要卓尔不群,粲溢今古,人也要有自家风貌,骨气奇高,辞采华茂,体被文质。虽无咏絮才,勇追淡墨痕,虽无天赐冰雪聪明、秀外慧中、神往吐属风流、气质如兰。
总之,完美的人生,美好的事情。需要高于生活的思想来掌控,即“百尺竿头立不难,一勤天下无难事”;又敢于喊停,告诉大家一个秘密——网是需要晒的,还要用猪血养护。
湖上人家独自闲
王洁(女)
苏州中国书协会员
2018年11月16日下午16时,我的16米小楷长卷“千载心在——前贤咏中国梦”如期在苏州独墅湖图书馆听涛阁展出。同时亮相的还有我工作室39位弟子的友情之作。借用开幕式主持人的话就是“一位在墨苑砚田辛勤耕耘了40年的体制外书法工作者率领众弟子同心谱写中国梦,为改革开放40周年放歌礼赞。”这场湖畔之约的观摩展也成为我2018年最值得回味的记忆。
难忘300多个日日夜夜,为了长卷的创意、主题、题材等冥思苦想,从屈原、陶渊明到李白、杜甫,从曹操、岳飞到文天祥、梁启超……历代前贤或悲怆或伤感或激越或慷慨的长歌短叹每每令我思绪万千。
难忘一年来为了长卷的创作和观摩展的早日推出,家父在耳边不时地唠叨、唠叨。因为工作室事务繁杂,长卷的创作成了一场马拉松长跑,让我心绪不宁,不堪折磨。有无数次都是刚提笔即扔下,刚续上又被无奈打断,我甚至产生了彻底放弃的念头。我在日复一日的寻找感觉和调整状态的过程中终于渐渐明白创作大作品和平日的小品有多么的不同,也渐渐体悟到古人那些书法经典之作背后的艰辛和付出。记得唐·吴郡孙过庭《书谱》中有“达其情性,形其哀乐。”这样的话,然而书写者要真正达到这种自然而然的抒情状态又谈何容易!当终于有一天抄完最后篇章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完成了长达16米这件我生命中第一次的马拉松创作,我释然地想大哭一场。就像爬山登顶,一旦登上高山之巅,我不知怎么竟丝毫没有兴奋欢愉的心情!
王洁 作品
难忘华人德老师的恩赐和鼓励。今年深秋,我怀揣着已经托裱过的长卷来到木渎紫薇山房请华老师审读拙作,并冒昧提出请其为长卷敲定名称并题写引首。我再一次感受到华师的认真、严谨和对后学的关怀。当我将事先想好的几个长卷名称提出与华师请教时,他一一作了分析和解读,当然最后的结果是无一幸免,全部被否决。临分别时他再三地对我说:“放心吧,我想好了会题写的。”半月不到,华师即来电让我去取件。我原本只想麻烦华师题几个字,当打开引首,看到满满地写了四尺精美的隶书横幅《文心雕龙》节选时,我喜出望外,一时竟不知用何语言来表达对华师的感恩之情!刘勰说:“鉴悬日月,辞富山海。百龄影徂,千载心在。”当天夜里,我在书房里一遍又一遍地欣赏华老师的墨宝,这才真正地感受到长卷创作带给我的快乐和兴奋,我一下子觉得“千载心在”不正好可以作为此次江苏艺术基金资助项目小楷长卷观摩展的展标吗?同时,我更加切身感悟到文化涵养对一个书法工作者来说有多么重要!
时光回到2017年仲夏,我应兰亭会美术馆之邀赴金陵举办了一次"永以为好"的小楷专题书法展,展出小品数十件。这前后两次展览,相隔一年多,从数十件小品到只展一幅长卷,不同的展览形式和创意却带给我相同而深刻的感受:写字即写心,书法贵书情。书写者只有投入了真性情,其笔下的作品才能打动人。也唯有此书写者才能真正与古人对话,与今人交流!而要臻此境界,除了功夫、性情,恐怕最重要的就是学养。面对前贤留下的无数经典,吾辈唯有努力努力再努力。就在前年,岭南一印友为我刻过一枚细朱文的闲章:"湖上人家独自闲",这句话很贴切地描绘出我这几年的清逸、宁静的心境,不管书坛风云如何激荡变幻,也不管现实如何光怪陆离,我仍将僻居阳澄湖畔的"尘一斋",读帖看书抄经,坐享这份清逸和宁静……
笔尖上的心声
卓玲儿(女)
宁波中国书协会员
若是问我,这辈子最愿意与之厮守的为何物,毫无疑问,恐怕要数手中的这支笔了。虽没有退笔成冢,也没有废纸充栋,但这一管柔翰,确实陪我度过了许多美好岁月。
与笔的情谊自孩提时就开始了,从幼时的描红、给奶奶抄经,到初中时一本柳体《中学生字帖》的陪伴,而后历经中师三年奉化名家裘然之老师的谆谆教诲,我一直是同学以及姐妹眼中的写字高手。感谢这支笔给我的人生带来了别样的乐趣。读宁大专科,得到李彤老师篆隶真行草的全面启蒙。读本科,得到杭师大许洪流、夏一鹏、方爱龙、莫小不等老师的悉心指导。读南艺硕士,以严谨治学出名的恩师黄惇教授给我解答了许多困惑。这一路走来,还得到过许多大家、贤师的指点。我庆幸,我的学书道路上一直有名师提携,少走了很多弯路。
我同时很庆幸,在这个时代中,可以轻易地看到很多展览,观摩到历代真迹,购买到许多喜欢的法帖。一本帖、一支笔、一碟墨、一张纸,这恐怕是我与历代名家最常态的对话方式了。在“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中体会笔尖溢出的超迈逸气,在“抚念摧切,震悼心颜”中感受破发于毫端的家国情怀,在“卧闻海棠花,泥污燕支雪”的人生逆境中品味独孤之美。当上海博物馆的《丹青宝筏》开展时,与众多的书画爱好者一样,在《寒切帖》、《行囊帖》、《鸭头丸帖》等等唐摹本之前驻足流连,欣然忘机。
卓玲儿小楷《西升经》
教书三十年,学书法,写书法,教书法,成了我迄今为止最重要的生活。曾在中国书法家协会第二十三次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专题研讨会上发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书法之博大精深,需要我们这一代人去传承去弘扬。或许,这辈子都可能与成名成家无关,与财富、与传世、与扬名立万无关,但是,本着一颗爱书法的初心,一颗爱书法教育的初心,在我们的下一代身上播下一颗热爱艺术的种子,点亮一颗创作出传世精品的心,我想便无愧于自己的内心了。
业余时间,也曾参加过许多专业的学习团队,常常赶赴身边师友的展览,从他们鲜活的事迹和激情的创作中,去享受书法在这个时代中的美。希望有一日我能触摸到书法“随心所欲不逾矩”的妙处,达到“物我两忘”的挥洒境界。
寄情翰墨,此生不渝!
漫谈书法
龙凤(女)
衢州市女书协主席
书法之于我,是儿时的爱好,读书时的专业,更是终生从事的事业。专业和职业的吻合,使我比大多数人幸运,不用疲于应对和书法毫无相干的日常工作,可以有充裕的时间和精力放在专业上,但同时条件的优越又容易让人心生惰性,认为有的是时间,明日复明日,偷懒懈怠。书法作为中国传统文化艺术,重学养,重品格,重基础,重创新,如此高难度的终极追求,怎能使吾等不心生敬畏,怎敢有一丝懈怠。书法对于我而言,不仅是一种表达手段,也是一种生活方式,更是人生的一场修行。
龙凤 作品
平时只要有空闲喜欢到处走走看看,名山大川自然是少不了的,相对于婉约流美的一江春水,我更钟情于博大恢宏的高山峻岭,清、奇、厚、古、质朴的艺术风格一直是我的审美追求。钟鼎铭文、秦砖汉瓦、碑版石刻,其高古深邃的艺术气息有很强的魔铸力,深深感染着我,让我为之倾心、着迷,侵润于此,取法于此,乐此不疲,这也许是“女汉子”的性格使然。然而有时亦会沉静下来,磨墨试纸,写一两个蝇头小楷,感受笔尖细腻婉转的牵丝映带……在这一切讲求速度的时代,仍然执着于慢的节奏,沉浸在我书法中。
中国的艺术最高审美讲究对立统一,中和之美,书法亦然,两种看似完全对立相反的审美类型如何互相依存、互相协调、互相转换,最终浑然天成一直是我孜孜以求的,“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来源:美术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