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岁郭淑珍与《黄河怨》半个多世纪的不解情缘|纪念《黄河
来源:
时间:2019-05-08 10:52:09
92岁郭淑珍与《黄河怨》半个多世纪的不解情缘|纪念《黄河大合唱》首演80周年
今年是大型音乐史诗《黄河大合唱》
首演80周年
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
女高音歌唱家、声乐教育家
中央音乐学院声乐歌剧系教授
郭淑珍
是该曲《黄河怨》乐章的著名演绎者
她与《黄河怨》有着半个多世纪的
不解之缘
首演80周年
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
女高音歌唱家、声乐教育家
中央音乐学院声乐歌剧系教授
郭淑珍
是该曲《黄河怨》乐章的著名演绎者
她与《黄河怨》有着半个多世纪的
不解之缘
郭淑珍从小喜爱唱歌,中学时代曾观看过抗敌演剧21队来家乡表演的《黄水谣》《黄河怨》等抗日歌曲。她觉得旋律朗朗上口,曲风很新鲜,歌词很感人,音域也适合自己演唱。但是那时的她,对作品的思想内涵还无法深刻理解。
郭淑珍真正接触到全本的《黄河大合唱》,
是1953年公派到前苏联学习时,
由苏联音乐家用俄语演唱的版本。
听完之后她感到非常震撼,自己也很想唱。
1956年,
郭淑珍和著名指挥家李德伦
一起受邀与苏联国家交响乐团、
苏联国家合唱团合作,
在莫斯科的柴科夫斯基大厅
演出《黄河大合唱》。
当时在俄罗斯留学的著名指挥家严良堃负责这次演出排练和独唱者艺术指导,他建议郭淑珍:“对作品的感情处理要有一个布局——一开始要唱得非常压抑,要把声音控制住,气息要很长很匀。‘风啊,你不要叫喊!’以下这三句,每句都要用一口气很轻地唱出来,这样才能使前后形成强烈对比,把后面悲愤的情绪充分发挥出来。”
严良堃认为,“唱好歌曲的前几句是非常难的,要唱得轻、唱得长,既要控制声音,又要使人感染到那深埋在心中的悲和恨。”这次演出经历,让郭淑珍对这首歌曲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和喜爱。她请严良堃将乐队总谱缩为钢琴伴奏谱,以方便自己日后演唱。
翌年,她参加在莫斯科举行的第六届世界青年与学生联欢节古典歌曲比赛。按照章程参赛者必须演唱一首本国的咏叹调(歌剧或康塔塔中的一段),她选择了《黄河怨》,并最终以出色的表现荣获比赛一等奖,这也是中国歌唱家在国际比赛中获得的第一枚金质奖章。
此后,郭淑珍在1962年
随中国青年艺术家代表团赴香港,
与钢琴家周广仁合作演出《黄河怨》;
郭淑珍真正接触到全本的《黄河大合唱》,
是1953年公派到前苏联学习时,
由苏联音乐家用俄语演唱的版本。
听完之后她感到非常震撼,自己也很想唱。
1956年,
郭淑珍和著名指挥家李德伦
一起受邀与苏联国家交响乐团、
苏联国家合唱团合作,
在莫斯科的柴科夫斯基大厅
演出《黄河大合唱》。
当时在俄罗斯留学的著名指挥家严良堃负责这次演出排练和独唱者艺术指导,他建议郭淑珍:“对作品的感情处理要有一个布局——一开始要唱得非常压抑,要把声音控制住,气息要很长很匀。‘风啊,你不要叫喊!’以下这三句,每句都要用一口气很轻地唱出来,这样才能使前后形成强烈对比,把后面悲愤的情绪充分发挥出来。”
严良堃认为,“唱好歌曲的前几句是非常难的,要唱得轻、唱得长,既要控制声音,又要使人感染到那深埋在心中的悲和恨。”这次演出经历,让郭淑珍对这首歌曲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和喜爱。她请严良堃将乐队总谱缩为钢琴伴奏谱,以方便自己日后演唱。
翌年,她参加在莫斯科举行的第六届世界青年与学生联欢节古典歌曲比赛。按照章程参赛者必须演唱一首本国的咏叹调(歌剧或康塔塔中的一段),她选择了《黄河怨》,并最终以出色的表现荣获比赛一等奖,这也是中国歌唱家在国际比赛中获得的第一枚金质奖章。
此后,郭淑珍在1962年
随中国青年艺术家代表团赴香港,
与钢琴家周广仁合作演出《黄河怨》;
1962年,中国青年音乐家演出团赴香港演出,图为郭淑珍在独唱音乐会上表演《黄河怨》,钢琴伴奏:周广仁
1977年随中国艺术家代表团访问联邦德国,
与钢琴家刘诗昆合作演出《黄河怨》;
1977年随中国艺术家代表团访问联邦德国,
与钢琴家刘诗昆合作演出《黄河怨》;
1977年11月,中国艺术家代表团访问联邦德国,左起:雅可比、袁雪芬、周小燕、李德伦、郭淑珍、西德女士、赵沨、邵尔斯、刘诗昆
1977年,联邦德国在斯图加特举行欢迎中国艺术家酒会。图为李德伦(左一)、赵沨(左四)、周小燕(左五)、袁雪芬(右一)、郭淑珍( 右二)、刘诗昆(后右二)在酒会上
1985年受邀与指挥家林克汉合作,
在香港荃湾大会堂演出
千人合唱版《黄河大合唱》。
在香港荃湾大会堂演出
千人合唱版《黄河大合唱》。
1985年,郭淑珍在香港演唱《黄河怨》
在郭淑珍的演出版本中,
影响最大、给人留下印象最深的
是1975年版。
影响最大、给人留下印象最深的
是1975年版。
1975年,郭淑珍与中央乐团合作演出《黄河怨》
1975年时值冼星海逝世30周年,其夫人钱韵玲给中央写信,希望能够恢复“文革”期间停演的《黄河大合唱》的演出。钱韵玲的信最终得到中央的批复,《黄河大合唱》得以重返舞台。当郭淑珍接到参加音乐会选拔的通知时,她正和中央音乐学院师生一起在京郊昌平“开门办学”。由于自己很长时间不唱歌了,复排让她感到既兴奋又很有压力。她担心嗓子是否还能演唱,并且对作品的重新阐释心里也没有底。
一次试唱后,郭淑珍还是觉得不满意,当她把这种忐忑的心情告诉学校时任院长赵沨时,赵院长没有多说什么,淡淡地说了一句:“我有一张唱片,法国人唱的流行歌曲,声音一般,但那感情……”貌似不经意的一句话,却让苦苦思索的郭淑珍豁然开朗。唱歌主要是为唱“情”,而歌唱者要想打动观众,自己首先要动心、动情才可以。
为了能够真正理解这部作品所蕴含的思想情感,郭淑珍把歌词一句一句像过电影一样在脑子里放,整整三天都没有睡好觉。她想到了自己成为亡国奴的亲身经历:家乡天津沦陷后,全家人被迫逃难,途中还遭遇了飞机轰炸。这让她对“命啊,这样苦!生活啊,这样难!鬼子啊,你这样没心肝!宝贝啊,你死得这样惨!”这句歌词有了切身的感受。
郭淑珍还认真阅读了冼星海《黄河大合唱》的创作札记,其中写道:“《黄河怨》代表被压迫的声音,被侮辱的声音,音调是悲惨的,是含着眼泪唱的一首悲歌。假如唱的人没有这种感情,听众必然没有同感的反应。”联想到当时的时代背景,郭淑珍理解《黄河怨》所描写的不仅仅是一个被蹂躏的妇人的悲哀,也是一个受到列强侵略的民族的伤痛,其所唱的不仅仅是一个中国妇女的哀歌,更是被压迫的中华民族奋勇反抗的呼声。因此感情一定要深沉、饱满,还要有起伏、有层次、有戏剧张力。
在艺术处理上,郭淑珍不仅借鉴了俄罗斯民歌中用轻声表现俄罗斯妇女内心痛苦的演唱手法,还受到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中李勇奇母亲哭诉家史唱段的启发,结合了传统戏曲中的“哭头”“哭音”及“散唱”等技巧。她在演唱开头部分,连续4个小节、12拍不换气,并且使用弱音处理,而这些由于需要有强大的呼吸和强有力的轻机能的支持,很少有人能够做到。另外,她还建议指挥把“宝贝呀,你死得这样惨”一句中原有的小提琴的跟唱拖腔去掉。她认为这里没有小提琴伴奏,清唱起来更有利于情感的抒发。
在中央乐团排练大厅进行正式选拔时,郭淑珍把自己的所有感情都投入到了演唱之中。她巧妙地使用了气声、弱音和颤音,并通过音色、音量、力度上的细致变化,把这首悲歌唱得情真意切,如泣如诉,感情的波澜层层推进。高潮之处,令人潸然泪下,十分动情。唱完后她自己的手都是冰凉的,半天没有缓过神来,排练厅里也一片肃静。担任评委的李德伦第一个走过来向她祝贺,连声说:“你唱得真是太好了,都把我唱哭了。”
一次试唱后,郭淑珍还是觉得不满意,当她把这种忐忑的心情告诉学校时任院长赵沨时,赵院长没有多说什么,淡淡地说了一句:“我有一张唱片,法国人唱的流行歌曲,声音一般,但那感情……”貌似不经意的一句话,却让苦苦思索的郭淑珍豁然开朗。唱歌主要是为唱“情”,而歌唱者要想打动观众,自己首先要动心、动情才可以。
为了能够真正理解这部作品所蕴含的思想情感,郭淑珍把歌词一句一句像过电影一样在脑子里放,整整三天都没有睡好觉。她想到了自己成为亡国奴的亲身经历:家乡天津沦陷后,全家人被迫逃难,途中还遭遇了飞机轰炸。这让她对“命啊,这样苦!生活啊,这样难!鬼子啊,你这样没心肝!宝贝啊,你死得这样惨!”这句歌词有了切身的感受。
郭淑珍还认真阅读了冼星海《黄河大合唱》的创作札记,其中写道:“《黄河怨》代表被压迫的声音,被侮辱的声音,音调是悲惨的,是含着眼泪唱的一首悲歌。假如唱的人没有这种感情,听众必然没有同感的反应。”联想到当时的时代背景,郭淑珍理解《黄河怨》所描写的不仅仅是一个被蹂躏的妇人的悲哀,也是一个受到列强侵略的民族的伤痛,其所唱的不仅仅是一个中国妇女的哀歌,更是被压迫的中华民族奋勇反抗的呼声。因此感情一定要深沉、饱满,还要有起伏、有层次、有戏剧张力。
在艺术处理上,郭淑珍不仅借鉴了俄罗斯民歌中用轻声表现俄罗斯妇女内心痛苦的演唱手法,还受到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中李勇奇母亲哭诉家史唱段的启发,结合了传统戏曲中的“哭头”“哭音”及“散唱”等技巧。她在演唱开头部分,连续4个小节、12拍不换气,并且使用弱音处理,而这些由于需要有强大的呼吸和强有力的轻机能的支持,很少有人能够做到。另外,她还建议指挥把“宝贝呀,你死得这样惨”一句中原有的小提琴的跟唱拖腔去掉。她认为这里没有小提琴伴奏,清唱起来更有利于情感的抒发。
在中央乐团排练大厅进行正式选拔时,郭淑珍把自己的所有感情都投入到了演唱之中。她巧妙地使用了气声、弱音和颤音,并通过音色、音量、力度上的细致变化,把这首悲歌唱得情真意切,如泣如诉,感情的波澜层层推进。高潮之处,令人潸然泪下,十分动情。唱完后她自己的手都是冰凉的,半天没有缓过神来,排练厅里也一片肃静。担任评委的李德伦第一个走过来向她祝贺,连声说:“你唱得真是太好了,都把我唱哭了。”
1975年,纪念聂耳逝世40周年、冼星海逝世30周年音乐会在民族文化宫礼堂举行。图为郭淑珍独唱《黄河怨》
在纪念聂耳逝世40周年、冼星海逝世30周年而举办的音乐会上,郭淑珍与指挥家严良堃再度合作,这也使她的名字与《黄河怨》紧密相连。音乐会在民族文化宫、首都体育馆、北京展览馆等当时北京最著名的场馆连演多场,场场爆满,盛况空前。
1975年,《黄河大合唱》在民族文化宫、首都体育馆等场馆演出数场,著名指挥家严良堃执棒,首都的音乐团体汇集一堂,盛况空前。图为郭淑珍( 右四)、刘诗昆(右二)、吴其辉(左二)、黎信昌(左三)在首都体育馆演出《黄河大合唱》后谢幕
郭淑珍与中央乐团(现中国国家交响乐团)一起演唱的《黄河大合唱》,感动了成千上万的中国人。著名音乐评论家李凌对郭淑珍的演唱给予了高度评价:
“这首歌曲,情感很深,变化很大,艺术形象非常突出。但是由于层次较多、起伏太大,特别是后段,音乐语言有点像‘散板’,不易处理。”
“她对《黄河怨》是下功夫的, 她把这首歌曲分得很细,一句一句地细心分析,使得句句的不同意境得到细致地表现,而又把它们连成一片,层次分明,又能做到整体的完整。”
“她不是在唱,而是在用话语诉述。这些话都带有强烈的音乐律动的感染力,使听众不知不觉被艺术所征服。”
“她对着风、云、黄河,哭诉她的愁和怨,每一声歌唱都饱含着无限的血和泪。”
复排演出的舞台监督、中国歌剧舞剧院原副院长金纪广,几十年后回忆那次演出经历时仍激动地表示:
“那时,大家的心情都十分压抑,当身穿藏蓝色演出服、像雕塑一样站在舞台上的郭淑珍,用凄婉而悲哀的声音唱出‘风啊’的时候,我的眼泪刷地一下就掉了下来。”
“那天籁般的歌声真的是让大家久违了。”
多年来,郭淑珍版《黄河怨》已经深入人心,堪称典范。如今虽然年事已高,但她依然坚持登台演唱,并把自己的这部代表作倾心传授给学生们。
“这首歌曲,情感很深,变化很大,艺术形象非常突出。但是由于层次较多、起伏太大,特别是后段,音乐语言有点像‘散板’,不易处理。”
“她对《黄河怨》是下功夫的, 她把这首歌曲分得很细,一句一句地细心分析,使得句句的不同意境得到细致地表现,而又把它们连成一片,层次分明,又能做到整体的完整。”
“她不是在唱,而是在用话语诉述。这些话都带有强烈的音乐律动的感染力,使听众不知不觉被艺术所征服。”
“她对着风、云、黄河,哭诉她的愁和怨,每一声歌唱都饱含着无限的血和泪。”
复排演出的舞台监督、中国歌剧舞剧院原副院长金纪广,几十年后回忆那次演出经历时仍激动地表示:
“那时,大家的心情都十分压抑,当身穿藏蓝色演出服、像雕塑一样站在舞台上的郭淑珍,用凄婉而悲哀的声音唱出‘风啊’的时候,我的眼泪刷地一下就掉了下来。”
“那天籁般的歌声真的是让大家久违了。”
多年来,郭淑珍版《黄河怨》已经深入人心,堪称典范。如今虽然年事已高,但她依然坚持登台演唱,并把自己的这部代表作倾心传授给学生们。
2015年8月,郭淑珍在国家大剧院以88岁高龄演唱《黄河怨》 吴建平 摄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微信公众号)
2015年,
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
世界反法西斯胜利70周年,
郭淑珍倡导并组织学校师生
在国家大剧院举办
以“铭记历史,珍爱和平”为主题的
专场音乐会。
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
世界反法西斯胜利70周年,
郭淑珍倡导并组织学校师生
在国家大剧院举办
以“铭记历史,珍爱和平”为主题的
专场音乐会。
2015年8月,郭淑珍与中国交响乐团著名指挥家严良堃再次合作演出《黄河怨》
从提议到演出不到半年时间,郭淑珍带领管弦系和声乐歌剧系三百多名学生加班加点地进行排练。为了能够让年轻学生真正理解这部音乐史诗,她还带领他们一起看抗日电影,阅读历史文献。
2015年8月,郭淑珍与中国交响乐团著名指挥家严良堃再次合作演出《黄河怨》
郭淑珍还请来自己的老搭档、著名指挥家严良堃,从咬字、换气到音准、节奏直至情感的抒发和表达,对学生们进行逐字逐句的指导,让他们无论是在歌唱技艺还是思想品德上都有了很大的提升。演出当天,当两位年龄相加已180岁的耄耋艺术家登上国家大剧院的舞台,用生命礼赞《黄河大合唱》时,全场观众无不动容。
今年4月13日是《黄河大合唱》
首演80周年,
当日,郭淑珍教授应邀参加
由陕西省委宣传部、延安市委宣传部等单位
在歌曲诞生地延安“鲁艺”旧址
举办的系列纪念活动,
并以92岁高龄再度登台演唱。
今年4月13日是《黄河大合唱》
首演80周年,
当日,郭淑珍教授应邀参加
由陕西省委宣传部、延安市委宣传部等单位
在歌曲诞生地延安“鲁艺”旧址
举办的系列纪念活动,
并以92岁高龄再度登台演唱。
4月13日,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暨纪念《黄河大合唱》首演80周年演唱会在延安举行,92岁的著名歌唱家郭淑珍登台演唱
对于郭淑珍教授来讲, 此次延安之行,是一次圆梦之旅,也是一次朝圣之旅。她表示,来到革命圣地,让她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今日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黄河是中华民族的象征,《黄河大合唱》是一首激励中国人民英勇抗战的经典歌曲,也是一部讴歌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的光辉篇章。
这部被周恩来总理誉为“为抗战发出怒吼,为大众谱出呼声”的恢弘史诗,在新时代依然是一首兼具高度思想性与艺术性、鼓舞人心、催人奋进的艺术精品,依然是一部能够触及人的心灵、唤醒民族魂魄的爱国主义教材,依然葆有重要的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
这部被周恩来总理誉为“为抗战发出怒吼,为大众谱出呼声”的恢弘史诗,在新时代依然是一首兼具高度思想性与艺术性、鼓舞人心、催人奋进的艺术精品,依然是一部能够触及人的心灵、唤醒民族魂魄的爱国主义教材,依然葆有重要的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
2017年6月18日,郭淑珍教授从艺从教70周年音乐会结束后的合影 吴建平 摄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微信公众号) 作为一位音乐教育工作者,一位1952年入党的“新”党员,郭淑珍深感自己有义务有责任,继续将《黄河怨》演唱和传承下去。
文丨宋学军
图丨除标注外均由宋学军提供
图丨除标注外均由宋学军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