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国音乐:为人民而歌,向中国音乐的“高峰”迈进
来源:
时间:2019-12-31 14:12:48
为人民而歌向中国音乐的高峰迈进——2019年中国音乐发展概述赵 倩回顾2019年音乐各领域的发展,我们可以看到,那绚烂多彩的艺术现象,体现...
为人民而歌向中国音乐的“高峰”迈进——2019年中国音乐发展概述
赵 倩
回顾2019年音乐各领域的发展,我们可以看到,那绚烂多彩的艺术现象,体现的是创作者们对现实生活与时代精神的书写,是“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突出显现,也是音乐文化生活丰富多彩的重要表征。
创作与演出
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中国音乐界本年度最为重要的主题。
6月17日,中宣部组织专家遴选了100首热情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优秀歌曲,并汇编出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优秀歌曲100首》。
8月29日晚,由中国文联和中国音协共同主办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奋进新时代》大型原创交响合唱音乐会在国家大剧院音乐厅举办。此次音乐会演出的作品是中国文联和中国音协组织音乐界中坚力量,紧扣新时代主题,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集中创作推出的优秀原创成果,力求全面反映新时代,深情讴歌新时代。《奋进新时代》大型原创交响合唱音乐会由“序”、四个乐章和“尾声”六部分组成,共12首作品贯穿其中,通过独唱、重唱、合唱和单乐章交响曲等形式演绎。音乐家们以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潜心创作,倾情奉献,将中国传统音乐元素、地域民族风情和当代中国音乐表达有机地结合起来,题材视野新颖、思想情怀真挚、风格形式多元,艺术地展现了时代脉动和时代风貌,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和现实意义,具有高度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9月29日晚,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型文艺晚会《奋斗吧 中华儿女》在人民大会堂举办。晚会以“奋斗”为主线,共分为“浴血奋斗”“艰苦奋斗”“团结奋斗”和“奋斗吧 中华儿女”四个篇章,通过交响乐、合唱、舞蹈及朗诵等多种艺术形式的组合,生动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经过28年艰苦卓绝斗争建立新中国的伟大历程,回顾了新中国热火朝天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年代,表达了对改革开放事业的深情礼赞,呈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壮阔图景,以其气势雄壮、主题昂扬的演出,令观众心潮澎湃。
点击图片浏览《奋斗吧 中华儿女》相关报道
12月2日,“抒情新时代——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新创主题歌曲音乐会”在北京音乐厅上演,艺术家们演唱了18首新创歌曲。这些作品由来自全国各地的近百名艺术家从西柏坡出发,到延安、古田、湘江、瑞金、井冈山等地采风之后创作而成,包含着艺术家们对中国革命历史、文化及审美的深刻体验,从不同侧面唤起了国人的文化认同、文化自信及文化自觉。
此外,著名作曲家叶小钢的“中国故事”系列音乐会新作《中国故事·峨眉》于11月16日在西安举办,由青年指挥家侯颉执棒,小提琴家朱丹、打击乐独奏家胡胜男、大提琴演奏家秦立巍联手西安音乐学院交响乐团共同演绎《峨眉》《我遥远的南京》及四幕歌剧《咏别》等三部作品,以震撼人心的演出传达出深沉广博的民族精神内核,给西安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中央民族乐团的“艺术家人才培养项目”于今年推出了“玥之随想:金玥二胡独奏音乐会”“名扬丝路 万花向阳——谌向阳扬琴独奏音乐会”“琴者·茹诉——魏育茹与中央民族乐团阮独奏音乐会”三场音乐会,呈现了三位演奏家各具特色的艺术风格。此类演出,或体现中国传统音乐的多样性,或体现舞台形式的创新,或体现中西音乐风格的融合,成为本年度中国音乐舞台上亮丽的风景线。
在民族器乐创作方面,也涌现出一批新作品,如作曲家王建民为第十二届中国音乐“金钟奖”二胡比赛创作的《第五二胡狂想曲——赞歌》在颁奖典礼中首次亮相。2019年年末,上海音乐学院教授贾达群创作的大型民族器乐协奏套曲《梨园》的上演为民乐界带来不小的震动,引起专家学者的关注。其中,上海音乐学院教授孙国忠认为:“《梨园》破除了传统意义层面上的‘民乐思维’,迎来了一个艺术场域更为宽广的音乐世界,让我们再思‘民乐创作’之当代性的哲理和艺趣。”
国家大剧院原创中国史诗歌剧《长征》首演剧照 王小京 摄
本年度歌剧、音乐剧舞台上亦有不俗的表现。中央歌剧院的原创作品《道路》《萧红》、中国歌剧舞剧院新创民族歌剧《盼你归来》、国家大剧院原创中国史诗歌剧《长征》等诸多剧目上演。3月2日至31日,“全国舞台艺术优秀剧目暨优秀民族歌剧展演”在京举办,《命运》《平凡的世界》等作品上演。音乐剧方面,本年度全国巡演的《白夜行》以及12月14日至18日举行的“深圳创意十二月·国际音乐剧艺术周”也值得关注,其中深圳国际音乐剧艺术周的举办,对于国外音乐剧优质资源的引进、国内音乐剧的发展与培育具有深远的意义。尽管有一些作品在上演之后收到了或褒或贬的意见,但这恰恰反映出观众对剧目“叫得响、传得开、留得住”追求的期待。
此外,中国音协与地方高校在音乐创作采风与帮扶方面纷纷展开了扎实的行动。音乐家们深入全国各地,既把优秀的音乐作品带去,又把创作的精品和优秀的民间艺人带回首都的舞台,如中央民族乐团的《穿越藏羌彝》音乐会。此外,各剧院、音乐厅的年度音乐季及院线上演的中西音乐盛宴,也在广大市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中,继续发挥着丰富、引领及推出新人新作的功能。
奖项、赛事与文化交流
2019年5月,由文化和旅游部、上海市人民政府举办的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上,第十六届中国文化艺术政府奖“文华奖”十部获奖作品揭晓,民族歌剧《马向阳下乡记》位列其中。
10月28日,第十二届中国音乐“金钟奖”颁奖典礼上,李鳌、马小明、党华莉、高白等20名选手成为本届比赛声乐(美声)组、声乐(民族)组、小提琴组、二胡组金钟奖获奖者。作为持续了18载的国家级音乐奖项,中国音乐“金钟奖”为我国选拔了大量优秀的音乐演奏人才,在中国音乐文化体系的构建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9月17日,音乐家郭兰英被授予“人民艺术家”国家荣誉称号。10月28日,曹鹏和郑秋枫两位老音乐家获中国文联、中国音协授予的“终身成就音乐艺术家”称号。这些荣誉无疑是对艺术家们为新中国音乐事业作出的突出贡献的高度肯定,也为所有音乐工作者树立起学习的榜样。
文化交流方面,中国音乐“走出去”在纵深方面得到扩展。1月16日,2019年全球“欢乐春节”活动正式启动,其后在133个国家和地区的396座城市开展了1500余场活动,涵盖演出、展览等30多种类型,音乐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一些民间组织和个人也在努力将中国传统音乐推向国际。比如在英国获得民族音乐学博士学位的穆谦,曾带领安徽灵璧县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菠林喇叭”在欧洲和美国巡演,今年又继续在美国10余个城市巡演,还在英国BBC3台介绍并播放了贵州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侗族大歌”,并于9月带领岩洞侗族大歌队在美国巡演。以穆谦为代表的中国音乐的“走出去”,为中国传统音乐、中国文化的海外传播贡献了智慧。
音乐类“非遗”的保护
中国艺术研究院和上海音乐学院从学术层面作出的成绩同样值得称道。2月24日,中国艺术研究院举办了“枯木龙吟·让古琴醒来——中国艺术研究院馆藏古琴音乐会”,该活动不仅有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田青等人的主旨发言、邵晓洁的主题演讲《中国艺术研究院的古琴收藏》及冯卓慧的主题演讲《古琴保管方式研究》,还邀请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古琴艺术代表性传承人丁承运、王鹏、林晨,以及著名琴家李明忠、李村现场“唤醒”唐琴“枯木龙吟”、宋琴“鸣凤”、元末明初琴“真趣”、明代“小递钟”和蕉叶式无名琴,演奏《神人畅》《鸥鹭忘机》等传世名曲。这不仅是对中国优秀传统音乐的有效传播,也弘扬了保护传世古琴的科学理念。
8月,上海音乐学院贺绿汀中国音乐高等研究院和亚欧音乐研究中心共同承办了两个全国性的活动:“第二届珍贵历史音乐档案(音视频与纸质)处理与保存专业人才培训班”,从技术层面探讨如何处理和保存那些记录了丰富音乐资料的音视频与纸质档案,“让我们不断思考民族音乐学田野采录‘技术-观念-方法’所涉之人-机、人-技术、人-人、人-文化诸关联”;“首届华语音乐影像志展映”活动,其中参展的大部分作品让我们看到了更多音乐类“非遗”的真实面貌,包括技艺、传承人、田野实录、保护历程、文化传承和传播等,开拓了“非遗”保护和研究的新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整体看来,本年度舞台创作和演出的繁荣局面,充分体现了中国音乐“文艺为人民”的创作宗旨。中国音乐的创作、表演及传承者们,以主题鲜明、形式各异的舞台作品与音乐文化实践,探索着中国音乐如何“为时为事”而作的创作路径,践行着对艺术作品“高原”与“高峰”问题的综合思考与创作实践,尽管有些作品还存在不足,但他们为中国音乐的多样化保护与传承做出了努力,体现了对艺术创新的自觉与坚持、对传统文化的使命担当。
(作者系中国艺术研究院副研究员)
来源:中国艺术报
赵 倩
回顾2019年音乐各领域的发展,我们可以看到,那绚烂多彩的艺术现象,体现的是创作者们对现实生活与时代精神的书写,是“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突出显现,也是音乐文化生活丰富多彩的重要表征。
创作与演出
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中国音乐界本年度最为重要的主题。
6月17日,中宣部组织专家遴选了100首热情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优秀歌曲,并汇编出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优秀歌曲100首》。
8月29日晚,由中国文联和中国音协共同主办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奋进新时代》大型原创交响合唱音乐会在国家大剧院音乐厅举办。此次音乐会演出的作品是中国文联和中国音协组织音乐界中坚力量,紧扣新时代主题,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集中创作推出的优秀原创成果,力求全面反映新时代,深情讴歌新时代。《奋进新时代》大型原创交响合唱音乐会由“序”、四个乐章和“尾声”六部分组成,共12首作品贯穿其中,通过独唱、重唱、合唱和单乐章交响曲等形式演绎。音乐家们以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潜心创作,倾情奉献,将中国传统音乐元素、地域民族风情和当代中国音乐表达有机地结合起来,题材视野新颖、思想情怀真挚、风格形式多元,艺术地展现了时代脉动和时代风貌,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和现实意义,具有高度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9月29日晚,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型文艺晚会《奋斗吧 中华儿女》在人民大会堂举办。晚会以“奋斗”为主线,共分为“浴血奋斗”“艰苦奋斗”“团结奋斗”和“奋斗吧 中华儿女”四个篇章,通过交响乐、合唱、舞蹈及朗诵等多种艺术形式的组合,生动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经过28年艰苦卓绝斗争建立新中国的伟大历程,回顾了新中国热火朝天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年代,表达了对改革开放事业的深情礼赞,呈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壮阔图景,以其气势雄壮、主题昂扬的演出,令观众心潮澎湃。
点击图片浏览《奋斗吧 中华儿女》相关报道
12月2日,“抒情新时代——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新创主题歌曲音乐会”在北京音乐厅上演,艺术家们演唱了18首新创歌曲。这些作品由来自全国各地的近百名艺术家从西柏坡出发,到延安、古田、湘江、瑞金、井冈山等地采风之后创作而成,包含着艺术家们对中国革命历史、文化及审美的深刻体验,从不同侧面唤起了国人的文化认同、文化自信及文化自觉。
此外,著名作曲家叶小钢的“中国故事”系列音乐会新作《中国故事·峨眉》于11月16日在西安举办,由青年指挥家侯颉执棒,小提琴家朱丹、打击乐独奏家胡胜男、大提琴演奏家秦立巍联手西安音乐学院交响乐团共同演绎《峨眉》《我遥远的南京》及四幕歌剧《咏别》等三部作品,以震撼人心的演出传达出深沉广博的民族精神内核,给西安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中央民族乐团的“艺术家人才培养项目”于今年推出了“玥之随想:金玥二胡独奏音乐会”“名扬丝路 万花向阳——谌向阳扬琴独奏音乐会”“琴者·茹诉——魏育茹与中央民族乐团阮独奏音乐会”三场音乐会,呈现了三位演奏家各具特色的艺术风格。此类演出,或体现中国传统音乐的多样性,或体现舞台形式的创新,或体现中西音乐风格的融合,成为本年度中国音乐舞台上亮丽的风景线。
在民族器乐创作方面,也涌现出一批新作品,如作曲家王建民为第十二届中国音乐“金钟奖”二胡比赛创作的《第五二胡狂想曲——赞歌》在颁奖典礼中首次亮相。2019年年末,上海音乐学院教授贾达群创作的大型民族器乐协奏套曲《梨园》的上演为民乐界带来不小的震动,引起专家学者的关注。其中,上海音乐学院教授孙国忠认为:“《梨园》破除了传统意义层面上的‘民乐思维’,迎来了一个艺术场域更为宽广的音乐世界,让我们再思‘民乐创作’之当代性的哲理和艺趣。”
国家大剧院原创中国史诗歌剧《长征》首演剧照 王小京 摄
本年度歌剧、音乐剧舞台上亦有不俗的表现。中央歌剧院的原创作品《道路》《萧红》、中国歌剧舞剧院新创民族歌剧《盼你归来》、国家大剧院原创中国史诗歌剧《长征》等诸多剧目上演。3月2日至31日,“全国舞台艺术优秀剧目暨优秀民族歌剧展演”在京举办,《命运》《平凡的世界》等作品上演。音乐剧方面,本年度全国巡演的《白夜行》以及12月14日至18日举行的“深圳创意十二月·国际音乐剧艺术周”也值得关注,其中深圳国际音乐剧艺术周的举办,对于国外音乐剧优质资源的引进、国内音乐剧的发展与培育具有深远的意义。尽管有一些作品在上演之后收到了或褒或贬的意见,但这恰恰反映出观众对剧目“叫得响、传得开、留得住”追求的期待。
此外,中国音协与地方高校在音乐创作采风与帮扶方面纷纷展开了扎实的行动。音乐家们深入全国各地,既把优秀的音乐作品带去,又把创作的精品和优秀的民间艺人带回首都的舞台,如中央民族乐团的《穿越藏羌彝》音乐会。此外,各剧院、音乐厅的年度音乐季及院线上演的中西音乐盛宴,也在广大市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中,继续发挥着丰富、引领及推出新人新作的功能。
奖项、赛事与文化交流
2019年5月,由文化和旅游部、上海市人民政府举办的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上,第十六届中国文化艺术政府奖“文华奖”十部获奖作品揭晓,民族歌剧《马向阳下乡记》位列其中。
10月28日,第十二届中国音乐“金钟奖”颁奖典礼上,李鳌、马小明、党华莉、高白等20名选手成为本届比赛声乐(美声)组、声乐(民族)组、小提琴组、二胡组金钟奖获奖者。作为持续了18载的国家级音乐奖项,中国音乐“金钟奖”为我国选拔了大量优秀的音乐演奏人才,在中国音乐文化体系的构建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9月17日,音乐家郭兰英被授予“人民艺术家”国家荣誉称号。10月28日,曹鹏和郑秋枫两位老音乐家获中国文联、中国音协授予的“终身成就音乐艺术家”称号。这些荣誉无疑是对艺术家们为新中国音乐事业作出的突出贡献的高度肯定,也为所有音乐工作者树立起学习的榜样。
文化交流方面,中国音乐“走出去”在纵深方面得到扩展。1月16日,2019年全球“欢乐春节”活动正式启动,其后在133个国家和地区的396座城市开展了1500余场活动,涵盖演出、展览等30多种类型,音乐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一些民间组织和个人也在努力将中国传统音乐推向国际。比如在英国获得民族音乐学博士学位的穆谦,曾带领安徽灵璧县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菠林喇叭”在欧洲和美国巡演,今年又继续在美国10余个城市巡演,还在英国BBC3台介绍并播放了贵州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侗族大歌”,并于9月带领岩洞侗族大歌队在美国巡演。以穆谦为代表的中国音乐的“走出去”,为中国传统音乐、中国文化的海外传播贡献了智慧。
音乐类“非遗”的保护
中国艺术研究院和上海音乐学院从学术层面作出的成绩同样值得称道。2月24日,中国艺术研究院举办了“枯木龙吟·让古琴醒来——中国艺术研究院馆藏古琴音乐会”,该活动不仅有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田青等人的主旨发言、邵晓洁的主题演讲《中国艺术研究院的古琴收藏》及冯卓慧的主题演讲《古琴保管方式研究》,还邀请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古琴艺术代表性传承人丁承运、王鹏、林晨,以及著名琴家李明忠、李村现场“唤醒”唐琴“枯木龙吟”、宋琴“鸣凤”、元末明初琴“真趣”、明代“小递钟”和蕉叶式无名琴,演奏《神人畅》《鸥鹭忘机》等传世名曲。这不仅是对中国优秀传统音乐的有效传播,也弘扬了保护传世古琴的科学理念。
8月,上海音乐学院贺绿汀中国音乐高等研究院和亚欧音乐研究中心共同承办了两个全国性的活动:“第二届珍贵历史音乐档案(音视频与纸质)处理与保存专业人才培训班”,从技术层面探讨如何处理和保存那些记录了丰富音乐资料的音视频与纸质档案,“让我们不断思考民族音乐学田野采录‘技术-观念-方法’所涉之人-机、人-技术、人-人、人-文化诸关联”;“首届华语音乐影像志展映”活动,其中参展的大部分作品让我们看到了更多音乐类“非遗”的真实面貌,包括技艺、传承人、田野实录、保护历程、文化传承和传播等,开拓了“非遗”保护和研究的新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整体看来,本年度舞台创作和演出的繁荣局面,充分体现了中国音乐“文艺为人民”的创作宗旨。中国音乐的创作、表演及传承者们,以主题鲜明、形式各异的舞台作品与音乐文化实践,探索着中国音乐如何“为时为事”而作的创作路径,践行着对艺术作品“高原”与“高峰”问题的综合思考与创作实践,尽管有些作品还存在不足,但他们为中国音乐的多样化保护与传承做出了努力,体现了对艺术创新的自觉与坚持、对传统文化的使命担当。
(作者系中国艺术研究院副研究员)
来源:中国艺术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