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抗战烽烟中走来,这个团的戏有故事

来源:
时间:2019-05-14 09:59:23

民国年间一群破衣烂衫、精疲力尽的河南难民沿陇海铁路一路向西在见到长安城的那一刻他们忘情地欢呼有活路了,有吃的了。可是进了长安城想象...

民国年间
一群破衣烂衫、精疲力尽的河南难民
沿陇海铁路一路向西
在见到长安城的那一刻
他们忘情地欢呼
“有活路了,有吃的了。”
可是进了长安城
想象中“蒸馍堆成山”的场景没看到
却发现“难民连成片”
连个落脚的地儿都找不到
一群无依无着的逃难人
在长安将遭遇怎样的命运?
豫剧《秦豫情》为您讲述
河南人在陕西落地生根的故事
从抗战烽烟中走来
这个团的戏有故事
中国艺术报记者 金 涛
近日,西安市豫剧团原创豫剧现代戏《秦豫情》在北京天桥艺术中心上演,作为“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展演季”剧目,献礼新中国成立70周年。《秦豫情》以1942年河南的大灾荒为背景,讲述了河南人在陕西艰苦创业、落地生根的故事。当年300万河南人西出潼关大迁徙,一担两筐逃荒来到陕西,《秦豫情》女主人公小勤就是其中之一。河南犟妞遇到陕西楞娃,凭着一根河南担,收获爱情,赢得尊重。
\
豫剧《秦豫情》剧照
搬上舞台四年来,《秦豫情》共演出130余场,并三度进京,是西北地区唯一入选国家艺术基金舞台艺术创作资助、传播交流推广资助、舞台艺术创作滚动资助三个“大满贯”的项目。此次展演是《秦豫情》国家艺术基金舞台艺术创作滚动资助项目“两改两演”的收官演出。该场演出在认真研讨专家意见、结合观众反馈的基础上,合理调整唱词,使其更通俗易懂,人物性格更加凸显。
《秦豫情》充满艺术张力。虽然是一台历史厚重的苦戏,但剧场里却笑声不断,观众看到的是在苦日子里的人物的韧性、乐观。营造氛围的几场群舞颇具代表性:
一段洗油纱的舞蹈,数九寒冬冻得人跺脚咬牙,却能凿冰取水苦中作乐,叮叮咚咚砰砰擦擦,棒槌起落,油纱翻飞,一群难民在长安有了活儿干,有了希望;
又比如张大娶妻贫民窟的一段群舞,融入了陕西老腔元素,热烈奔放。
虽然小勤和张大的婚姻没有得到张大母亲的祝福,但两个年轻人真心相爱,即使跳进穷坑,遭人笑话,他们也全不在乎。用小琴的话说,“只要能活,吃多大的苦都中。”
在人物的塑造上,《秦豫情》既发挥了戏曲程式化的优长,同时又有细腻的个性化处理。泼辣的小勤,全场动作大开大合,扭曲、变形的造型设计有着剪纸似的夸张,但面对张大,情窦初开,当她猛然意识到这一点时,却羞涩地低头擦起了卖胡辣汤的碗;张大的母亲反对两人的婚姻,在张大被抓壮丁后,看到小勤为了生计大雪天挑担子卖胡辣汤,她暗中帮忙,嘴硬心软的婆婆令人落泪。小勤摸着肚子对将要出生的孩子说:“娃,你记住,你也有奶,你奶也疼人。”
\
豫剧《秦豫情》剧照
《秦豫情》的艺术张力,还体现在多个方面:在舞美上,现实中的贫民窟必然是破破烂烂的,但舞台上通过一片片悬挂的门帘,既交代了贫民窟的简陋、拥挤,同时还有很好的视觉效果;虽然是逃难的苦戏,但戏曲音乐轻盈欢快,这次进京演出,乐队再次扩编,从东方古典到西方现代,涵盖了打击乐器、弹拨乐器、弓弦乐器等多种类乐器,极大丰富了现场观众的听觉感受。
西安豫剧团能拿出《秦豫情》这样一出好戏,让很多了解西安市豫剧团的人大感意外。就在推出《秦豫情》之前,这个团还长期徘徊在低谷,连一出完整的大戏都排演不了。《秦豫情》成为转折,让一个走过80多年的老团再度崛起。
历史上的西安市豫剧团曾经非常辉煌。
其前身是1934年著名剧作家樊粹庭创办的“豫声剧院”。
1937年,为唤起市民醒狮怒吼,抵抗日寇,更名为“狮吼剧团”。
1973年,狮吼剧团与豫剧名家曹子道的西安民众剧社合并,成立“西安市豫剧团”。
在剧团的历史中,曾出现陈素真、曹子道、关灵凤等一大批具有影响力的艺术家。
到了上世纪90年代,由于市场不好,演员断代,剧团发展遭遇困境。当时的情况,排了戏也没地方演,下基层到农村,戏价不高,结账困难,下去一个月,行程都顾不住;城里随着城市建设,没了剧场,没有阵地。在西安,豫剧发展在资金、平台方面也没有优势。作为差额拨款事业单位,一个月两三百元,演员迫于生计,要么单干,要么干脆外出打工。
\
豫剧《秦豫情》剧照
2009年,剧团改制,“西安市豫剧团有限责任公司”成立。西安市豫剧团现任总经理赵鹏,副总经理、《秦豫情》男主角张大扮演者王凯,两人同科同学,1997年同年进入剧团,转企之后,他们期望能借机拍戏,并到河南山东招收演员。2014年,两人拜豫剧名家、河南豫剧院院长李树建为师,李树建给出的建议是:西安市豫剧团要发展,就要做事,要排好戏。
困境中出现一线生机。《秦豫情》提上议事日程。两三年时间,剧本几次推倒重来,反复打磨,初具规模。西安市豫剧团倾全团之力,组建团队,2016年春节刚过就进入了排练。但排了一周,主演仍没能到位。此时,河南豫剧院慷慨地伸出援手,派出豫剧院优秀青年演员、梅花奖获得者徐俊霞,作为人才输出来到西安市豫剧团。这也成为河南豫剧院下好全国豫剧一盘棋的重要一步。
\
豫剧《秦豫情》剧照
来西安之前,徐俊霞颇为犹豫,能做出成绩吗?西安豫剧团很多演员已多年不演出,散落在各个行业。戏曲行里有句话:一天不练自己知道,两天不练师傅知道,三天不练所有人都知道。最初排练,整体水平差强人意。但排了第一场戏后,徐俊霞彻底打消了顾虑。西安市豫剧团固然有很长时间在低谷徘徊,但底子厚重。《秦豫情》的开场,是一群难民向死求生,在徐俊霞看来,这也象征了西安豫剧团,虽然在最低谷,但这些戏曲人向死求生,憋着一股劲儿。
遇到《秦豫情》,徐俊霞也感觉自己很幸运。今年48岁的徐俊霞,出生豫剧世家,三四岁开始学戏,八岁进县豫剧团,如今整整40年。虽然早在2009年已获得梅花奖,但她还在等待一出好戏。《秦豫情》正是她梦寐以求的一个作品,用她的话说,两好搁一好了。
\
豫剧《秦豫情》剧照
《秦豫情》推出四年来,每演必改,精益求精。如最后一场小勤生孩子的戏,秦豫之情马上要有一个结晶了,原来在这里有一段仪式感很强的舞蹈,导演非常喜欢,但因为全剧时间长,只能割爱;精简剧情的同时,《秦豫情》也丰富了核心唱段:小勤卖胡辣汤一段,入情入理,配合精心加工的唱词,使全剧达到了一个高潮。
作为剧团的管理者,王凯亲历了《秦豫情》创作的艰难;作为演员,王凯感受到了一出好戏对于演员的重要性。《秦豫情》成功后,西安市豫剧团打了个翻身仗,精神面貌大为提升,凝聚力增强,自信满满。以前在西安大家不敢说是豫剧团的,没底气,现在出去就说,西安团有《秦豫情》,有拿得出手的戏了。
\
豫剧《秦豫情》剧照
《秦豫情》的成功也体现了“戏曲一颗菜”的精神。从总导演李利宏、编剧杨林、作曲左奇伟、舞美设计罗江涛等从各地加入的强大的主创阵容,到剧中每一个群众演员,都精益求精。王凯介绍,在排练时,剧组要求给每一个逃荒的人设计家庭背景。这些难民在老家可能是富商、地主,也可能是平民,都有一大家子十几口人,每个人背后都有故事,因此剧组要求演员给自己的人物设计背景,你是什么样的人,在处境中有什么表现?挖掘人物的内心。演员上了台,每个人都不愿意让这个戏有丝毫瑕疵。在多次研讨会上,专家都提到这些群众演员真牛,想不到西安市豫剧团还有这么好的群众演员。
谈及未来,徐俊霞希望能多招一些年轻演员。她提及在西安市豫剧团改制后,河南的青年演员不愿过来,来了,又留不长。但她希望青年演员不妨放低身段,到周边有潜力、处于上升期的豫剧院团发展。虽然河南是豫剧的根,主阵地,但周边豫剧团会有更多锻炼的机会、更大的成长空间。
来源:中国艺术报

最新热点

更多

自信之路|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26年

【编者按】中国最早的拍卖活动在魏晋寺院中就已出现。...[详细]

论    坛

更多

宜    居

更多

人这一生,沉得住气,才能成器

01越焦虑,越迷茫老家附近有个面馆,生意火...[详细]

济南新政:支持城市商圈、特色街区、旅游景区打造夜间消

济南新政:支持城市商圈、特色街区、旅游景...[详细]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美民间”中国花馍艺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美民...[详细]

二十四节气 | 立夏:低眉春已逝,抬头夏伊始

今年的立夏时间2019年5月6日星期一农历已亥...[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