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电影制片厂厂长高黄刚:用电影诠释“民族团结一家亲

来源:www.wenyiw.com
时间:2019-04-24 10:20:00

天山电影制片厂厂长高黄刚:用电影诠释“民族团结一家亲”

\
天山电影制片厂厂长高黄刚
天山电影制片厂厂长高黄刚:
用电影诠释“民族团结一家亲”的深刻内涵
中国艺术报记者  李博
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宣传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闻出版广电局、天山电影制片厂联合摄制的电影《远去的牧歌》4月12日在全国上映,影片以胡玛尔和哈迪夏两家人因一次意外事故造成的矛盾展开故事,演绎了40年来中国哈萨克族人民草原轮回迁徙的生活,以及在这种生活方式下的生产生活变迁、人物的情感心路历程。
\
在电影《昆仑兄弟》北京首映式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田文(左六),天山电影制片厂厂长高黄刚(右五)与影片主创团队合影
4月19日,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宣传部组织策划、天山电影制片厂创作拍摄的电影《昆仑兄弟》在京举办首映式。影片以新疆正在开展的“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为背景,讲述了一个民族团结的故事:结对认亲干部徐昆来到离家1500公里的新疆南部农村,与当地村民马尔丹的母亲热依汗大妈结为亲戚,并得知了马尔丹的遭遇——3年前,马尔丹和同伴在河床里捡到一块估价几十万元的和田玉,大伙委托他到乌鲁木齐出售玉石,可马尔丹不慎将玉石丢失,成了村民眼中的“骗子”。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马尔丹背井离乡打工还债,母亲盼儿子哭坏了眼睛,未婚妻也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为了帮助马尔丹找回清白,徐昆踏上了寻玉之旅。在经历了重重困难之后,他终于找到了玉石,并说服5个买卖经手人退款退玉,最终守护了马尔丹的诚信。
\
电影《昆仑兄弟》海报
日前,记者专访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副巡视员、天山电影制片厂厂长、《远去的牧歌》《昆仑兄弟》出品人、艺术总监高黄刚。他表示,以世代“逐水草而居”的中国哈萨克族为代表的牧民享受到了改革开放带来的红利,游牧文化可能从此消失。面对这一即将消失的人类文明进程中的草原文化载体,《远去的牧歌》完成了一次抢救性的、带有纪录使命的拍摄。这个横跨近40年的故事,既为中国人类学、社会学研究留下了重要的影像,也为观众奉献了一场草原原生态生活的视觉盛宴。
《昆仑兄弟》则紧密结合了“民族团结一家亲”这一时代背景,紧紧围绕“诚信”和“友善”两个主题展开叙事,用汉族结对认亲干部徐昆和维吾尔族兄弟马尔丹的真诚情谊,传递了真善美和向上向善的价值观,谱写了民族团结的时代篇章,更践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此让广大观众体味到真善美的无穷魅力。
用纪实性拍摄手法记录
哈萨克族的历史文明进程
改革开放的40年,也是新疆哈萨克牧民从轮回迁徙向定居逐渐过渡的40年。在游牧文化即将消失的时间点,天山电影制片厂抢救性拍摄的《远去的牧歌》,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改革开放深刻改变了中国的历史文明进程,也使世代逐水草而居的草原牧民与全国人民一道享受到了改革开放的发展红利,切身感受到了改革开放带给新疆各族牧民翻天覆地的生活变化,这些方面都有着非常好的表现力和现实意义。”高黄刚表示,《远去的牧歌》是新疆电影人代表天山儿女向伟大祖国献上的最深情的祝福和最深厚的感激之情。
\
电影《远去的牧歌》海报
《远去的牧歌》的故事围绕胡玛尔和哈迪夏两家人展开,刻画了具有时代意义的人物形象——胡玛尔、哈迪夏、博兰古丽等,这些人物命运的改变,有力地说明了改革开放对于推动中国社会发展、改变人们生活方式、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意义。影片在创作风格和创作手法上也别具一格,比如从一开始就确定了纪实性、记录性的影像风格和手法,同时克服诸多困难将草原上的四季都拍摄了下来。
“只有这样才能完整地呈现牧民四季转场游牧的生活状态,真实还原‘转场’盛景。”这是天山厂拍摄《远去的牧歌》的初衷与坚守。“转场”的艰辛众所周知,而要将这一场景用影像真实还原,其中的拍摄难度不言而喻——哈萨克牧民成群结队、扶老携幼,赶着成群的羊、牛、马、骆驼,与暴风雪奋勇搏斗,在高山峡谷间艰难穿行……影片中呈现的“四季转场”,剧组拍了整整3年。
除了与自然险境“搏斗”,剧组还要克服资金有限的困难。因此,如何把每一笔经费都用在刀刃上,这一难题也时时考验着天山厂的“掌门人”高黄刚:“因为影片预算有限,不可能花钱组织牧民带领几十万牲畜大规模转场,剧组只能跟随在牧民的身后,循着他们的日常生活一道展开拍摄。”牧民翻山,剧组也翻山;牧民过河,剧组也跟着过河。就这样“走一路拍一路”,高黄刚说,“实实在在拍摄到了最真实的画面和场景,所有的困难和挑战都被我们克服和战胜了。”
《昆仑兄弟》的创作过程同样艰辛。高黄刚介绍,与影片的故事相映成趣的是,这部影片也是由汉族、维吾尔族两位兄弟导演阿不都克力木、姜宏联合执导的。拍摄团队由9个民族的兄弟姐妹组成,他们上昆仑、蹚戈壁,忍受着气候干燥、昼夜温差大、高山反应等诸多困难,有时为追求完美的影像呈现而不得不风餐露宿。
\
电影《昆仑兄弟》海报
“《昆仑兄弟》以玉石为线索,讲述了徐昆和马尔丹因玉而结成异姓兄弟的一段‘美玉奇缘’,传递了诚信友善的核心价值观,既贴合了‘玉石不形于外而凛于内’的固有特性,又彰显了中华民族的脊梁精神,使得电影主题进一步升华。”高黄刚表示,“在弘扬诚信友善、民族团结的新时代新疆热土,影片呈现的正是各民族群众团结一心、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的欣欣向荣之势,向世人展示着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正面形象,各民族兄弟姐妹在‘建设美好家园,共圆祖国梦想’的逐梦之路上高歌猛进。”
《远去的牧歌》新疆地区票房超千万
观众“拖家带口”跨城观影
《远去的牧歌》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出品的首部巨幕电影。一部主旋律电影制作巨幕版,这是很罕见的事情。高黄刚表示,这部影片无论在内涵、气质上,还是在格局、视觉方面,都适合制作成巨幕版本,“巨幕电影最能够将这部影片的艺术效果呈现出来。”看过《远去的牧歌》的观众都能感受到影片传递出的“天之高远,地之浑厚”的视听震撼效果。影片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放映时,观众反响十分热烈,仅在新疆的票房就超过了千万元,甚至超过众多好莱坞大片在新疆的票房。
\
电影《远去的牧歌》海报
高黄刚介绍,由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一些县城还没有电影院,许多观众只能拖家带口,开着车或者乘长途车去有影院的地方观看《远去的牧歌》。“这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也让我特别感动。这说明,只要我们拍出观众喜爱的影片,就一定会得到观众的认可,就一定会有好的票房回报。”
\
电影《昆仑兄弟》海报
《昆仑兄弟》在上映后,也取得了良好的观众口碑和社会反响。正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田文在影片北京首映式上致辞中所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团结带领全疆各族干部群众积极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团结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广泛深入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各级干部与群众真结亲、结真亲,同吃同住同劳动同学习,成为各民族融情发展的重要载体和有效形式,积极促进了各民族的交流交往交融。《昆仑兄弟》正是以‘民族团结一家亲’这一生动的现实为题材,经过新疆电影工作者深入挖掘、精准提炼、艺术升华而创作的主旋律影片,影片以小见大,‘微言大义、言近旨远’,从小的视角反映民族团结大主题,展现人性美好,把诚信融入到民族团结的主题中去,讴歌了人性的真善美,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围绕重大历史节点布局创作
《乘着歌声的翅膀》即将开机
天山电影制片厂近年来先后推出了《真爱》《塔克拉玛干的鼓声》《远去的牧歌》《昆仑兄弟》等多部优秀电影作品,不仅展示了新疆如诗如画的美丽风光,更折射出时代变革风貌和新时代新疆人民的精神变迁轨迹。
\
电影《塔克拉玛干的鼓声》海报
高黄刚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的文化艺术界、社会科学界委员时发表的重要讲话,如春天里的一股暖流,激荡在每一个文艺工作者的心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与时代同步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希望大家承担记录新时代、书写新时代、讴歌新时代的使命,勇于回答时代课题,从当代中国的伟大创造中发现创作的主题、捕捉创新的灵感,深刻反映我们这个时代的历史巨变,描绘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图谱,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
具体到拍摄新疆题材的影片,高黄刚认为,新时代的新疆展现出了波澜壮阔的发展图景——社会稳定、民生改善、民族团结。在这人民书写历史的华彩篇章里,蕴含着太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和感人故事,这些都为电影创作者讴歌时代精神提供了丰富的精神养料和宝贵素材,也应当成为创作者在题材选择上的标准。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明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年,2021年是建党100周年。面对接下来的几个重大历史节点,天山电影制片厂拍摄的多民族题材影片自然也不会缺席。在《远去的牧歌》《昆仑兄弟》先后公映后,为新中国成立70周年精心筹备的献礼之作——大型歌舞电影《乘着歌声的翅膀》也即将开机。“这部影片将展示出各民族青年美人之美、美美与共、融合发展的时代风貌。此外,天山电影制片厂明年和后年的生产创作计划也已确定,目前前期采访和创作已经启动。”高黄刚表示。
来源:中国艺术报

最新热点

更多

故宫天灯万寿灯复原品拍卖 最高拍出1060万元

2日,景禧灯华——故宫万寿灯天灯宫灯复原品公益拍卖...[详细]

论    坛

更多

宜    居

更多

摄影180年,从媒体时代走入美术馆时代

目前,摄影作为一门在国外已经相对成熟的艺...[详细]

喜讯!沂蒙山地质公园正式成为世界地质公园

4月1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执行局通过决议,...[详细]

错过今春再等一年!济南泉城公园牡丹花开正艳丽

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唯有牡丹...[详细]

非遗丨西府雍州的瑰宝——凤翔皮影戏

微薄的身躯刻画出厚实尊严小小屏幕 撑起大...[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