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香弄筋骨,书意写气度 ——杜敬义书法的笔墨意象
来源:
时间:2019-05-21 09:58:43
杜敬义,字正之,号归德,归德堂主。自幼随父习字,五十年用功尤勤,主攻楷书。兼习隶、行和草书各体。传统功底深厚,是把传统书艺与当代书韵...
杜敬义,字正之,号归德,归德堂主。自幼随父习字,五十年用功尤勤,主攻楷书。兼习隶、行和草书各体。传统功底深厚,是把传统书艺与当代书韵结合较好的当代书法家,被收藏界称为名副其实的潜力股书法家。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书法创作员)会员、中国书画院副院长、北京艺术创作中心副主任兼秘书长、北京容珍堂书画院副院长、中国文化复兴促进会理事、中国书画家联谊会理事、中华国礼艺术家协会理事、中国书画收藏家协会理事、文化部中国国际书画艺术研究会理事、中华诗词协会会员、中国楹联协会艺术委员、著名国礼书法家、人民美术报艺术顾问等职。其作品自上世纪八十年代起在全国比赛中获奖初露头角,其后在全国、全军书法大赛中多次获奖。作品有拍卖记录,多幅作品被国内外重要部门收藏、刻碑、悬挂等等。在2015年米兰世博会中国书画名家全球巡展暨威尼斯颁奖盛典活动中荣获米兰国际金奖:被CCTV影响力栏目评为“德艺双馨”书法家。被编入《中国书画名家大典》等辞典。出版有中国实力派书法家《杜敬义卷》、《杜敬义书法字帖》、《杜敬义楷书精写百法》、《杜敬义楷书歌诀字帖》和当代名家书《正气歌》、《杜敬义楷书二十四诗品》、当代书法名家作品集《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和《杜敬义书楹联百副集》等书集、字帖。编著有《楷书教学》和《楷书结构》讲议等书集。是当代最具有收藏潜力的实力派著名书法家。
杜敬义作品:博极道源 68cm×136cm
墨香弄筋骨,书意写气度
——杜敬义书法的笔墨意象
本刊记者 / 赵艺瑶
——杜敬义书法的笔墨意象
本刊记者 / 赵艺瑶
书法作为我国国粹文化,其不仅是表达日常交流的书写技法,更是一种审美观念在宣纸上韵染开来的雅致墨香,优美的书法艺术线条千变万化,有缓有急,刚柔并济,引人陶醉。它取材于大自然的万千气象,服务于人文社会,笔墨结体间给人传递出诗意盎然的生命律动和高远绵长的神采意境。著名书法家杜敬义先生的作品亦有如此气势。多年来,杜敬义“写尽八缸水,砚染涝池黑;博取百家长,始得龙凤飞”,在博览群贴的基础上,专注于探索褚遂良书法,深厚的书写功底使其形成了以楷书为主、草隶行等书体兼习的艺术风格。空灵矫健、行云流水的笔墨构筑了饱含筋骨血肉、气度不凡的艺术佳作,他在悟道中修古、修身、修心,书写出了颇有生命气度的精神书法,尤其对于社会正能量的讴歌,是他始终在翰墨艺术世界里的本真追求。
杜敬义作品:善福 68cm×68cm
博览群贴,孜孜以求
杜敬义出生于中原大地,作为古老文化的发源地,这里有着丰厚的历史遗存。他自幼深受家学熏陶,痴迷于方块字点画艺术,在父亲的悉心教导下,他在书法上刻苦钻研,学而不倦,未曾懈怠。手持的第一本启蒙字帖便是遒劲秀美、法度严谨的《柳公权字帖》,他以此为基础,每日临池尤勤,通过固定的书法结构临摹获得新知,长此以往最终习得一手好看的毛笔字。高中毕业在农村锻炼两年后便入伍参军,即使军事工作繁忙,他也没有放弃对书法的临习,“不论任何书体、任何风格,都必须以扎实的笔墨功夫为后盾。”杜敬义告诉记者。他常常利用业余时间对书法细心苦练,尤其对于所见到的优秀书法牌匾手追心摹,迷醉于这些古朴翰墨的正大气象,由此打下了扎实的书法基础。
然而,杜敬义深知,没有专业的书法指导,书艺之路终究不会长久,为了能有更大的进步,他参加了中国书法家协会培训中心“从书法高级班至研修生班”的学习,深受名师的谆谆教诲,他开始潜心钻研褚遂良的碑帖。“当时因为社会的浮躁,书风主要以拙、丑、怪等形字为主,即不丑不能入展,不怪不能获奖等,这让我深感迷茫,”他说道。但是,著名书法家欧阳中石先生和刘炳森先生的一席话,“要继承传统,不要学那些穷山恶水、死蛇挂树、肢解汉字的一套,”“咱写咱的字就行了”在他的耳边回响,幸得这些名师的指点,他避免了书法点画中“偏、露、浅、歪”的陋习,坚定了自己的书写方向。而后在温彦国老师的教导下,他的笔墨点画、线条力度、间架结构等方面都有极大的提升,其艺术之路也从“业余”上升到“专业”的艺术层面,产生了质的飞跃。
杜敬义出生于中原大地,作为古老文化的发源地,这里有着丰厚的历史遗存。他自幼深受家学熏陶,痴迷于方块字点画艺术,在父亲的悉心教导下,他在书法上刻苦钻研,学而不倦,未曾懈怠。手持的第一本启蒙字帖便是遒劲秀美、法度严谨的《柳公权字帖》,他以此为基础,每日临池尤勤,通过固定的书法结构临摹获得新知,长此以往最终习得一手好看的毛笔字。高中毕业在农村锻炼两年后便入伍参军,即使军事工作繁忙,他也没有放弃对书法的临习,“不论任何书体、任何风格,都必须以扎实的笔墨功夫为后盾。”杜敬义告诉记者。他常常利用业余时间对书法细心苦练,尤其对于所见到的优秀书法牌匾手追心摹,迷醉于这些古朴翰墨的正大气象,由此打下了扎实的书法基础。
然而,杜敬义深知,没有专业的书法指导,书艺之路终究不会长久,为了能有更大的进步,他参加了中国书法家协会培训中心“从书法高级班至研修生班”的学习,深受名师的谆谆教诲,他开始潜心钻研褚遂良的碑帖。“当时因为社会的浮躁,书风主要以拙、丑、怪等形字为主,即不丑不能入展,不怪不能获奖等,这让我深感迷茫,”他说道。但是,著名书法家欧阳中石先生和刘炳森先生的一席话,“要继承传统,不要学那些穷山恶水、死蛇挂树、肢解汉字的一套,”“咱写咱的字就行了”在他的耳边回响,幸得这些名师的指点,他避免了书法点画中“偏、露、浅、歪”的陋习,坚定了自己的书写方向。而后在温彦国老师的教导下,他的笔墨点画、线条力度、间架结构等方面都有极大的提升,其艺术之路也从“业余”上升到“专业”的艺术层面,产生了质的飞跃。
杜敬义作品:承至言于古训,受真教于上贤 136cm×68cm
“书法习练本是一门艺术,一定要从基础的点画入手,切忌浮躁,只有练就了扎实的基本功,才能在书法上有所得。”杜敬义极为注重古人的笔墨技法,他忠于先贤,注重传承,兼收并蓄,融会贯通。他以褚楷为主,临习过褚遂良的《雁塔圣教序》和《大字阴符经》等,同时取法魏碑神品《郑文公碑》、元氏墓志以及大唐名碑《等慈寺碑》,从而形成了空灵潇洒、活泼劲健的笔墨情趣,其楷书作品结体均匀,疏密有度,布局恬淡从容,疏朗明净,他以行书的笔意写楷书,端庄的字体中寓予着灵动,方圆兼备,波势自如,字与字之间的互动,行与行之间的呼应,线条的粗细明暗、墨色的浓淡干湿、笔势的跌宕起伏、气韵的接连贯通,无一不透漏着美感。
杜敬义也兼习隶、行、草等书体,他的隶书基于秀美多姿的《曹全碑》、雄厚朴茂的《张迁碑》、端庄典雅的《史晨碑》和流动飘逸、被称为“隶书中的行书”的《石门颂》等碑帖,结体方正,古朴自然,风姿雅逸,力透纸背;其行书追求行云流水的静美风范,他曾临习王铎的《赠汤若望诗翰》、米芾的《宋米襄阳辨法帖》、《蜀素帖》等,得丰腴润泽之意,其笔墨之间颇有几分洒脱的韵味;草书则笔意连绵,一气呵成,翩若惊鸿,矫若游龙,萦绕盘曲,气韵贯通,他吸收《真草千字文》的研美简静和《急就章》的古拙内敛,融入章草的笔法神韵,形成了厚重飘逸的艺术风格。他始终以楷书为基础,在草隶行上随心而写,朴拙俊美,天然自成,变化多端,雅俗共赏,抑扬顿挫之间无不合乎法度,故有方家评之,“见其字早知其人”。
投身书艺五十余载,随着阅历和学识的拓展,杜敬义在书法悟道的过程中,对自己的书法作品进行不断地“否定”和“肯定”,其书法水平也随之提高,不断飙升。自上世纪1986年起,他相继在省、部级书法大赛中多次获奖,之后在全国、全军大型书法比赛中数十次获奖。其作品曾多次在中国美术馆、中国历史博物馆、军事博物馆等重大场合展出,并被送往日本、新加坡等地进行国际交流,有些作品被毛主席纪念堂、人民大会堂、中国政协礼堂、中国驻外使馆以及中南海等重要场所收藏。如今,杜敬义虽然身兼多职,琐事缠身,但却依然笔耕不缀,在书法的翰墨世界里锲而不舍地畅游,以求追逐艺术的真谛。
杜敬义也兼习隶、行、草等书体,他的隶书基于秀美多姿的《曹全碑》、雄厚朴茂的《张迁碑》、端庄典雅的《史晨碑》和流动飘逸、被称为“隶书中的行书”的《石门颂》等碑帖,结体方正,古朴自然,风姿雅逸,力透纸背;其行书追求行云流水的静美风范,他曾临习王铎的《赠汤若望诗翰》、米芾的《宋米襄阳辨法帖》、《蜀素帖》等,得丰腴润泽之意,其笔墨之间颇有几分洒脱的韵味;草书则笔意连绵,一气呵成,翩若惊鸿,矫若游龙,萦绕盘曲,气韵贯通,他吸收《真草千字文》的研美简静和《急就章》的古拙内敛,融入章草的笔法神韵,形成了厚重飘逸的艺术风格。他始终以楷书为基础,在草隶行上随心而写,朴拙俊美,天然自成,变化多端,雅俗共赏,抑扬顿挫之间无不合乎法度,故有方家评之,“见其字早知其人”。
投身书艺五十余载,随着阅历和学识的拓展,杜敬义在书法悟道的过程中,对自己的书法作品进行不断地“否定”和“肯定”,其书法水平也随之提高,不断飙升。自上世纪1986年起,他相继在省、部级书法大赛中多次获奖,之后在全国、全军大型书法比赛中数十次获奖。其作品曾多次在中国美术馆、中国历史博物馆、军事博物馆等重大场合展出,并被送往日本、新加坡等地进行国际交流,有些作品被毛主席纪念堂、人民大会堂、中国政协礼堂、中国驻外使馆以及中南海等重要场所收藏。如今,杜敬义虽然身兼多职,琐事缠身,但却依然笔耕不缀,在书法的翰墨世界里锲而不舍地畅游,以求追逐艺术的真谛。
杜敬义作品:悟道 68cm×136cm
楷书风度,自成一体
自古以来,书法本是书写者审美意识的体现,而杜敬义的书法作品则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尤以楷书作为主攻书体,他坚持传统,以古为徒,拥抱古贤,点画之间刚柔并济,和谐统一;墨色的浓淡干湿,巧妙变化;结体均衡欹正,千姿百态;章法布置,节奏感强。在漫长的学习过程中,他又与时俱进,求新求变,强烈的流动运笔,使势由气而生,使韵由墨而出,增加了书法作品的神采,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体系。他的笔墨浸染了唐宋书帖的风韵,欧体的挺拔、颜体的端庄、柳体的清秀、赵体的飘逸、虞体的圆润等,在他的笔下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线条一波三折,时藏时露,形随笔出,字随势生,自然流畅的结构变化多得益于其博览群贴,他用丰富的艺术语言,使书法作品变化无穷,尽收诡谲野趣之奇效。
其实,丰富的笔墨语言,来自于丰富的学养。杜敬义主攻一家,以褚体为宗,并兼习历代诸家名贴,深悟“二王”,追溯唐初“欧虞”,师古而不泥古,以“勤为上”的坚持形成了更加灵动飞扬、笔墨凝实、骨正筋柔、气血贯通的结构佳作。褚遂良的书体素有“字里金生,行间玉润,法则温雅,美丽多方。外拓取姿,中擪有法,瑶台婵娟,不胜绮罗”的高度赞誉,为了取得其中灵动活泛之法度,他在温彦国老师的指导下,认真研究褚遂良不同时期的书法艺术风格,如褚遂良四十多岁所作的《孟法师碑》、五十多岁所作的《房梁公碑》《伊阙佛龛碑》,和被后人称为“唐代书坛教化主”的《雁塔圣教序》《倪宽赞》,以及被传为褚遂良所书的《阴符经》等精品,又不惜代价收罗有关类似褚遂良书体的书法字帖,诸如《龙藏寺碑》《信行禅师碑》《李靖碑》《王居士砖塔铭》等,他对这些书帖持之以恒地反复习练,在经年累月的功夫实践中,从点画、结构到谋篇布局,无一不细心体会,手追心摹,以娴熟的笔墨领悟出了清腴华润、法度严谨的审美意象。
有业内人士评价杜敬义的书法作品时说,“杜敬义的书法作品师古而不拘古,法中有法,自出新意,有唐朝楷书之根,又有魏晋书法之意和宋元书法之情,圣贤的心灵痕迹在笔墨中流淌。”为了改变呆板单调的楷书结构,杜敬义下了很大的功夫,他开始着手变化字形,基于朴茂沉重的篆隶风格,其不仅吸收了褚体的空灵开阔,更以行书之法写楷书,在坚守传统中挑战自我,从而达到了一定的书之境界。基于此法,他总结道,“我临帖时始终做到三个必须:一是守定一帖,必须坚持临习,练习眼力,强化点画记忆;二是搜集与所临主帖相近之其他名家字帖临习,必须加以改造,融会贯通,为我所用,以储备自己跨越障碍的能量;三是创作之前的临帖,必须以提高作品的创作水平为目的。”他的书法之道在于胸中有书,下笔不落俗套,思路不拘一格,他的字内功夫深厚,字外功夫也顿有所悟,而这些都是他从万卷书法理论所得。
自古以来,书法本是书写者审美意识的体现,而杜敬义的书法作品则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尤以楷书作为主攻书体,他坚持传统,以古为徒,拥抱古贤,点画之间刚柔并济,和谐统一;墨色的浓淡干湿,巧妙变化;结体均衡欹正,千姿百态;章法布置,节奏感强。在漫长的学习过程中,他又与时俱进,求新求变,强烈的流动运笔,使势由气而生,使韵由墨而出,增加了书法作品的神采,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体系。他的笔墨浸染了唐宋书帖的风韵,欧体的挺拔、颜体的端庄、柳体的清秀、赵体的飘逸、虞体的圆润等,在他的笔下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线条一波三折,时藏时露,形随笔出,字随势生,自然流畅的结构变化多得益于其博览群贴,他用丰富的艺术语言,使书法作品变化无穷,尽收诡谲野趣之奇效。
其实,丰富的笔墨语言,来自于丰富的学养。杜敬义主攻一家,以褚体为宗,并兼习历代诸家名贴,深悟“二王”,追溯唐初“欧虞”,师古而不泥古,以“勤为上”的坚持形成了更加灵动飞扬、笔墨凝实、骨正筋柔、气血贯通的结构佳作。褚遂良的书体素有“字里金生,行间玉润,法则温雅,美丽多方。外拓取姿,中擪有法,瑶台婵娟,不胜绮罗”的高度赞誉,为了取得其中灵动活泛之法度,他在温彦国老师的指导下,认真研究褚遂良不同时期的书法艺术风格,如褚遂良四十多岁所作的《孟法师碑》、五十多岁所作的《房梁公碑》《伊阙佛龛碑》,和被后人称为“唐代书坛教化主”的《雁塔圣教序》《倪宽赞》,以及被传为褚遂良所书的《阴符经》等精品,又不惜代价收罗有关类似褚遂良书体的书法字帖,诸如《龙藏寺碑》《信行禅师碑》《李靖碑》《王居士砖塔铭》等,他对这些书帖持之以恒地反复习练,在经年累月的功夫实践中,从点画、结构到谋篇布局,无一不细心体会,手追心摹,以娴熟的笔墨领悟出了清腴华润、法度严谨的审美意象。
有业内人士评价杜敬义的书法作品时说,“杜敬义的书法作品师古而不拘古,法中有法,自出新意,有唐朝楷书之根,又有魏晋书法之意和宋元书法之情,圣贤的心灵痕迹在笔墨中流淌。”为了改变呆板单调的楷书结构,杜敬义下了很大的功夫,他开始着手变化字形,基于朴茂沉重的篆隶风格,其不仅吸收了褚体的空灵开阔,更以行书之法写楷书,在坚守传统中挑战自我,从而达到了一定的书之境界。基于此法,他总结道,“我临帖时始终做到三个必须:一是守定一帖,必须坚持临习,练习眼力,强化点画记忆;二是搜集与所临主帖相近之其他名家字帖临习,必须加以改造,融会贯通,为我所用,以储备自己跨越障碍的能量;三是创作之前的临帖,必须以提高作品的创作水平为目的。”他的书法之道在于胸中有书,下笔不落俗套,思路不拘一格,他的字内功夫深厚,字外功夫也顿有所悟,而这些都是他从万卷书法理论所得。
杜敬义作品:王维诗《画》 68cm×68cm
观杜敬义的楷书作品,其书法结构主要根植于褚遂良书体,起笔时逆锋而行,提按顿挫间尽显从容的笔力,自然流畅,律动明朗,结体不臃不滑,端庄秀丽,墨色沉实凝拙,不漏锋芒,笔势秀媚舒展,浑厚大气,章法连贯舒适,和谐统一,从而达到了疏密均匀、平正飞动的结构之美。他常常对于诸多书论的知识进行反复研读,每当困惑不解时,便翻阅这些基础的理论,“入笔要灵活有力,点画要质量有法,章法要自然合理,结构要传统变通,只有这样的书法才是佳作。”杜敬义告诉记者。在他的楷书作品中,他始终主张灵活用笔,在法古师今的书法理念中,创作出筋骨劲挺、潇洒飘逸、结构严谨的作品,自然平和的笔墨中有着灵秀的新奇,这是墨的舞动,也是心灵的气韵,给人以无穷的愉悦魅力。
作为中国书法家协会的资深会员,随着其知名度的提高,杜敬义的楷书作品在全国各地有多处被刻入碑林,在全国各大场所收藏,并被《求实》杂志社主办的《红旗文摘》等多家报纸刊用。其楷书代表作毛泽东诗词《沁园春?雪》曾在国家博物馆展览,并被北京市政府和非洲多个大使馆收藏或补壁,“我非常喜欢毛泽东的诗词”,创作时吸收“虞筋”、“褚肉”、“欧骨”的笔法,笔锋由浅入深,转折翻挑,力透纸背,既有碑刻的味道,又有行书的笔调,苍润朴厚,活泼自然,欹侧多姿,秀润高华。他并不刻意表现内容的磅礴大气,而用质朴的笔墨语言追求音乐的节奏感,点画的轻松秀逸、线描的方圆兼备、墨色的浓淡干湿、结构的疏密聚散,它们不拘常规,相互呼应,丝丝入扣,一气呵成,笔酣墨饱时直抒胸襟气度,让人酣畅淋漓。
而最近新作的弘一法师格言“以冰霜之操自励,则品日清高;以穹窿之量容人,则德日广大;以切蹉之谊取友,则学问日精;以慎重之行利生,则道风日远”则是另一幅楷书佳作。短短48个字中,他在细微之处穷尽了线条、结体、章法的变化,他把楷书端庄的体态和行书使转的笔调相结合,规矩之中又作放逸之势,笔画均匀,结构紧密,字形平稳,通体有筋骨气力,或快或慢的运笔上下连绵,自然流畅,萧散恬淡,清劲舒朗,挺拔中含朴质,清隽中见风骨,摒弃一切繁琐的用笔,达到了内秀外实的和谐统一。除此之外,杜敬义还出版有《杜敬义楷书字帖》《杜敬义书法韵歌》和《楷书精写百法》以及蒙学知识《千字文》《百家姓》《三字经》《楹联百幅》《二十四诗品》等楷书字帖。
孙过庭《书谱》有云,“初学分布,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务追险绝;既能险绝,复归平正。”杜敬义最初守定褚体,博览群贴,吸取古人书法的精华,去其糟粕,严格按照规矩法度创作,力求结体端正平稳,这为他打下了良好的书法基础。之后在临摹书法的基础上悟道,在不失法度的前提下开始追求险绝的变化,最终形成自己独特的楷书语言风格。“学习书法贵在勤思苦练,贵在持之以恒。”杜敬义日积月累地钻研书法,其楷书作品深受社会各界人士的喜爱,“‘人书俱老’是返璞归真、随心所欲的书写过程,这是我在书法上追求的理想境界。”杜敬义说。多年来他不断在艺术高峰上攀爬,寻求着那回归“二王”神韵的书法之道。
作为中国书法家协会的资深会员,随着其知名度的提高,杜敬义的楷书作品在全国各地有多处被刻入碑林,在全国各大场所收藏,并被《求实》杂志社主办的《红旗文摘》等多家报纸刊用。其楷书代表作毛泽东诗词《沁园春?雪》曾在国家博物馆展览,并被北京市政府和非洲多个大使馆收藏或补壁,“我非常喜欢毛泽东的诗词”,创作时吸收“虞筋”、“褚肉”、“欧骨”的笔法,笔锋由浅入深,转折翻挑,力透纸背,既有碑刻的味道,又有行书的笔调,苍润朴厚,活泼自然,欹侧多姿,秀润高华。他并不刻意表现内容的磅礴大气,而用质朴的笔墨语言追求音乐的节奏感,点画的轻松秀逸、线描的方圆兼备、墨色的浓淡干湿、结构的疏密聚散,它们不拘常规,相互呼应,丝丝入扣,一气呵成,笔酣墨饱时直抒胸襟气度,让人酣畅淋漓。
而最近新作的弘一法师格言“以冰霜之操自励,则品日清高;以穹窿之量容人,则德日广大;以切蹉之谊取友,则学问日精;以慎重之行利生,则道风日远”则是另一幅楷书佳作。短短48个字中,他在细微之处穷尽了线条、结体、章法的变化,他把楷书端庄的体态和行书使转的笔调相结合,规矩之中又作放逸之势,笔画均匀,结构紧密,字形平稳,通体有筋骨气力,或快或慢的运笔上下连绵,自然流畅,萧散恬淡,清劲舒朗,挺拔中含朴质,清隽中见风骨,摒弃一切繁琐的用笔,达到了内秀外实的和谐统一。除此之外,杜敬义还出版有《杜敬义楷书字帖》《杜敬义书法韵歌》和《楷书精写百法》以及蒙学知识《千字文》《百家姓》《三字经》《楹联百幅》《二十四诗品》等楷书字帖。
孙过庭《书谱》有云,“初学分布,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务追险绝;既能险绝,复归平正。”杜敬义最初守定褚体,博览群贴,吸取古人书法的精华,去其糟粕,严格按照规矩法度创作,力求结体端正平稳,这为他打下了良好的书法基础。之后在临摹书法的基础上悟道,在不失法度的前提下开始追求险绝的变化,最终形成自己独特的楷书语言风格。“学习书法贵在勤思苦练,贵在持之以恒。”杜敬义日积月累地钻研书法,其楷书作品深受社会各界人士的喜爱,“‘人书俱老’是返璞归真、随心所欲的书写过程,这是我在书法上追求的理想境界。”杜敬义说。多年来他不断在艺术高峰上攀爬,寻求着那回归“二王”神韵的书法之道。
06杜敬义作品:感恩包容 68cm×68cm
笔意墨象,神采为上
如果说笔法是书法创作所用的技巧,那么笔意则是形法之上超然于笔墨之外的意境追求,而在杜敬义的书法作品中,其丰富的笔墨意象主要来源于内容的表达。“国学是书法创作的土壤,诗词是养料,生活是补充,这三者的关系相辅相成。”杜敬义说。他在习练中极为注重传统国学的基础,从《三字经》《千字文》《百家姓》等启蒙读物,到《论语》《正气歌》《二十四诗品》等,他都进行了持之以恒的反复研读和临摹,品味其内在的文化意蕴。他的书法作品多以劝世、养生、励志等具有正能量的国学内容为主,清雅流动的线条给人传递出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我认为书法是有法的,法中有技法,技法中有艺术,艺术中又饱含情怀,其实就是书法家本身的心灵抒发。”杜敬义书法的笔意墨象,在他的自作楹联诗词中体现得淋漓尽致,他自作了大量精妙的诗词楹联,深厚的国学功底和扎实的笔墨技法,让他的诗词楹联作品秀丽挺拔,器宇轩昂,一派积极向上的风貌和气象,并被多家报纸、杂志及网络媒体刊登,深受人们的喜爱。
书法总是能抒发书者的真性情,所谓“书为心画,言为心声”,杜敬义的作品也不例外,观其真草隶篆行的书法作品,其内容不仅是对古典文学的精心记录,墨迹里更有着思想情感的流露。“书法本身就是技术,必须服务于文字应用,但同时架构之间也能联想审美意境,从而营造属于自己的精神气度。”杜敬义谈道。深受“书之妙道,神采为上”,“文以载道,以书焕采”等书法理念的影响,他在书法创作时随其心性,结体为姿,无言的笔墨语言是他在宣纸上的情绪宣泄,或流畅的笔势,或奔放的书风,或内敛的墨色,或圆润的线描,他用千变万化的法度挥洒出中国汉字的结构,传递着书法风姿绰约的神采,而这正是其魅力所在。
如果说笔法是书法创作所用的技巧,那么笔意则是形法之上超然于笔墨之外的意境追求,而在杜敬义的书法作品中,其丰富的笔墨意象主要来源于内容的表达。“国学是书法创作的土壤,诗词是养料,生活是补充,这三者的关系相辅相成。”杜敬义说。他在习练中极为注重传统国学的基础,从《三字经》《千字文》《百家姓》等启蒙读物,到《论语》《正气歌》《二十四诗品》等,他都进行了持之以恒的反复研读和临摹,品味其内在的文化意蕴。他的书法作品多以劝世、养生、励志等具有正能量的国学内容为主,清雅流动的线条给人传递出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我认为书法是有法的,法中有技法,技法中有艺术,艺术中又饱含情怀,其实就是书法家本身的心灵抒发。”杜敬义书法的笔意墨象,在他的自作楹联诗词中体现得淋漓尽致,他自作了大量精妙的诗词楹联,深厚的国学功底和扎实的笔墨技法,让他的诗词楹联作品秀丽挺拔,器宇轩昂,一派积极向上的风貌和气象,并被多家报纸、杂志及网络媒体刊登,深受人们的喜爱。
书法总是能抒发书者的真性情,所谓“书为心画,言为心声”,杜敬义的作品也不例外,观其真草隶篆行的书法作品,其内容不仅是对古典文学的精心记录,墨迹里更有着思想情感的流露。“书法本身就是技术,必须服务于文字应用,但同时架构之间也能联想审美意境,从而营造属于自己的精神气度。”杜敬义谈道。深受“书之妙道,神采为上”,“文以载道,以书焕采”等书法理念的影响,他在书法创作时随其心性,结体为姿,无言的笔墨语言是他在宣纸上的情绪宣泄,或流畅的笔势,或奔放的书风,或内敛的墨色,或圆润的线描,他用千变万化的法度挥洒出中国汉字的结构,传递着书法风姿绰约的神采,而这正是其魅力所在。
杜敬义作品:陶渊明《饮酒》诗 136cm×68cm
雅俗共赏是书法艺术的最高境界,尤其随着当今社会的发展,传承民族文化精神,让欣赏者从书法中获得美感的享受,成为了众多书家的追求。而对于气韵生动佳作的鉴赏,杜敬义谈及了其评判标准,“点画要自然流畅,整体结构有本可依,章法要行云流水,墨法讲究浓淡干枯,只有达到点画、结构、章法和墨法的四者统一,这才是好的书法作品。”而他也在这条书法之道上不断地努力,借古思今,独具匠心,创作出的作品端庄典雅、灵动活泼,既有古代文人的朴茂风范,又有新时代正能量的特色,字里行间颇具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
而对于书写者要达到这种境界如何习练的问题,杜敬义认为,第一,采风是一种学习方式,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到全国各地观摩书帖碑刻,能开阔自己的视野;第二,要面向大众讲学,这样才能巩固复习书法理论知识,查漏补缺;第三,阅读大量的书法理论和古典文学,提升自己的专业和文化素养;第四,参加展览,只有在交流学习中才能获得更多新颖的观点,求新求变。他始终坚持临习褚体,补充国学文化知识,力求从基础书论中获得新知,古为今用,敬畏艺术,传承文化,书写气度,最终达到追求真善美的灵魂气质。他以热情为帆,以勤勉为桨,以书艺为船,以新时代为航向,在翰墨的海洋里不畏艰难,自由徜徉,相信未来他将在书法的艺术世界里谱写出新的笔墨篇章!
而对于书写者要达到这种境界如何习练的问题,杜敬义认为,第一,采风是一种学习方式,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到全国各地观摩书帖碑刻,能开阔自己的视野;第二,要面向大众讲学,这样才能巩固复习书法理论知识,查漏补缺;第三,阅读大量的书法理论和古典文学,提升自己的专业和文化素养;第四,参加展览,只有在交流学习中才能获得更多新颖的观点,求新求变。他始终坚持临习褚体,补充国学文化知识,力求从基础书论中获得新知,古为今用,敬畏艺术,传承文化,书写气度,最终达到追求真善美的灵魂气质。他以热情为帆,以勤勉为桨,以书艺为船,以新时代为航向,在翰墨的海洋里不畏艰难,自由徜徉,相信未来他将在书法的艺术世界里谱写出新的笔墨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