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汇报》|潘鲁生:开展乡村文化需求调研
开展乡村文化需求调查,潘鲁生委员就加强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建议内容化,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开展乡风文明创建活动,推进...
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内容统领,多渠道、多形式、多角度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针对乡村文化实际,开展“乡风文明创建活动”。一是发掘本地乡风民俗、村规民约、家训家规,开展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实现地方道德文化资源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推进家风、乡风、民风建设。二是针对乡村文化具体存在的问题,如人情攀比、厚葬薄养、酗酒赌博、封建迷信、好逸恶劳、家庭不睦等,通过通俗易懂、针砭有力、诙谐生动的村头讲座、漫画海报、小品演出等,把道理化为口头语,使教育有内容,引导有目标,文化活动见成效。三是宣传当地有关环境美、风尚美、人文美、秩序美、创业美的典型,图文并茂、丰富载体,崇真向善,建设文明家园,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自觉追求。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内容统领,多渠道、多形式、多角度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针对乡村文化实际,开展“乡风文明创建活动”。
2019年 陕北榆林传统年俗调研
精准化,以乡村生产、生活需要为出发点,开展“乡村文化需求调查”,使文化服务更接地气。
乡村文化是一套生产和生活经验体系,由社会的生产和生活条件所决定,乡村公共文化建设要与农民的生产生活相融合。不仅要避免“以工业的方式发展乡村,以城市的文明统合乡村”,也要避免“一刀切”造成的资源浪费。调研发现,一些地方的送书、送电影、建电脑室活动,由于内容、形式与农村群众的需求不相适应,加之后续利用管理不够,作用不够理想。文化服务要讲求精准化,对不同乡村的人员、产业结构、文化需求等项目进行精准调查研究,根据不同地方的农民对不同公共文化产品的实际需求,做精、做细,“订制”重内涵、重品质、重效果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切实提高各类文化基础设施及公共文化产品的使用效益。
2010年 曹县江米人手艺调研
特色化,以乡村文化资源为载体,举办“乡村戏台”“乡村学堂”等品牌文化活动,使文化服务有根基有传统有影响。
广大农村历史文化底蕴往往比较深厚,有宝贵的文化遗产和鲜明的地方特色文化,要把公共文化服务和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结合起来,一方面,运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样式,使文化服务更对胃口、更有共鸣,满足文化娱乐、交流、建设的需求;另一方面,推动当地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促进契合乡民的内生型文化成长和发展。具体可以举办“乡村戏台”活动,组织当地群众喜爱的小品小戏演出,融入有关民间曲艺、文艺样式,提供真正适合农民口味的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可以举办“乡村学堂”,邀请生产能手、致富带头人、能工巧匠、文化传承人、道德模范以及有关专家学者、管理者做主讲人,讲讲身边的文化,提高文化的自觉度和传承发展水平。
2018年 郓城县山东梆子剧团演出现场考察
多元化,以提高地方的公共利益为目的,培育多元文化服务队伍,充实文化服务力量。
我国乡村地域广阔,经济社会发展程度和文化资源基础存在差异,乡村基层群众的文化认知、文化需求也日趋多元化、复杂化,乡村公共文化服务要以提高地方的公共利益为目的,培育多元文化服务队伍,充实文化服务力量,以适应多元需求。一是要以基层文化站、文化中心为骨干,配齐建好专业人才队伍、训练活动场所和教练辅导力量,发挥好带动影响作用,吸引更多的农村基层群众参与到文化活动中,丰富文化生活,全面提高农村基层群众的生活质量和综合素养。二是引导组建乡村各类文化协会,扩大农民文化活动参与面,推动农民自演自赏、自娱自乐的文化骨干队伍,提高广大农民的文化生活质量。三是开展民办公助,吸纳社会力量。制订相关办法和方案,实施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扶持民间文艺社团,注重培育多元文化服务主体,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发挥高校、民间文化机构等在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作用。我国乡村地域广阔,经济社会发展程度和文化资源基础存在差异,乡村基层群众的文化认知、文化需求也日趋多元化、复杂化,乡村公共文化服务要以提高地方的公共利益为目的,培育多元文化服务队伍,充实文化服务力量,以适应多元需求。
来源:潘鲁生民艺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