抉择 ——张平《重新生活》的文本分析
来源:
时间:2019-05-14 10:11:15
抉择——张平《重新生活》的文本分析最早读到张平的《天网》,是在一家发行量颇大的报纸副刊上,正在连载的某一个章节。尽管读到的是《天网...
抉择
——张平《重新生活》的文本分析
最早读到张平的《天网》,是在一家发行量颇大的报纸副刊上,正在连载的某一个章节。尽管读到的是《天网》中的一个片段,却一下子攥住了笔者的心,随后找整部书来读。后来在北师大求学的时候,又观看了根据张平《凶犯》改编的《天狗》,被这种强烈的纪实风格和犀利的锋芒所击倒。这部电影在当年的北京大学生电影节上获得一致好评。从他获得全国短篇小说奖(即现在的鲁迅文学奖)的《姐姐》,到获得茅盾文学奖的《抉择》,都让笔者体会到一种敢于直面现实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单从题材和内容上看,张平的叙述角度和所呈现的思想艺术成色都是与其同时期作家所迥异的,甚或也有别于地域性作家的某些价值取向和题材癖好;第二,张平所抒写的每一个人物形象,每一个生命故事,都是鲜活淋漓而又极具有代表性,并能在读者心目中产生共鸣;第三,张平的小说触角也是极具前瞻性的,而且在他自身的生活领域之中寻找到与整个社会和整个时代相呼应的突破口,使得每一部作品都能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
一
张平的长篇小说《重新生活》(作家出版社,2018年7月),全书除了引子和后记,共有三十章,二十六万五千字。这是他在《十面埋伏》《抉择》《国家干部》之后,时隔十四年的又一部长篇小说。这部小说最早刊登在《收获·长篇专号》上,随后又在《文艺报》《北京晚报》连载,《长篇小说选刊》转载,一时间用文坛瞩目并不为过。打开书页,首先看到的是引子,通过延门市委书记魏宏刚在市委常委会上突然收到市委秘书长邵伟递过来的一个小纸条写起,一下子就紧紧抓住了读者的心。这样的人物故事,一般读者只能在电视报纸的新闻版面中找到一些片言只语来对魏宏刚这类人物进行猜度,而张平《重新生活》里的人物设定,一开始就让读者深入到魏宏刚的内心世界中去,比如小纸条所引发魏宏刚忐忑不安的心理活动,毫无疑问一下子让读者进入到这种特定的人物情境之中。这种熟悉而又陌生的笔触,所呈现的一切似曾相识却又更加近在咫尺的逼近感,使得读者紧紧被揪住的心不由得不往后读下去。对于大多数读者来说,涉及到这种官场生态的小说,主要的阅读经验都来自新闻报道,涉及的是类似于魏宏刚这类人物形象的A面,也就是比较光鲜的一面,而张平《重新生活》所面对的这一切,正是很多作家所谓现实题材所回避的,往往更为关注一地鸡毛的鸡零狗碎——笔者在《重新生活》一开头就看出作家张平具有一种“正面强攻”的勇气,魏宏刚在会场台子上的一举一动尽收眼底,甚或他的种种心理活动。
比如这一段:
他(魏宏刚)的双手猛烈地颤抖了起来,头上也冒出了一层细汗。他想站立起来,去一趟厕所,但看了一眼会议室门口,发现并不是秘书长一个人站在那里,只好作罢。他想把手机里的一些东西删掉,但两只手怎么也不听使唤,手抖得几乎摁不住按键。
作家深入到人物的内心世界里,并以其主观视角来展现这种只有笔者在三言两语的新闻里才能看到却无法想象的画面,因而一开头就有了扣人心弦的效果。这一抒写特点,在张平茅奖作品《抉择》的开头则是呈现的另一种风格。毫无疑问,作家在内容的呈现和结构铺展上又有了一种新的变化。
然后,这仅仅是一个引子,随着接下来的章节里则是武祥这一人物的出现,一开场,武祥就打了高三女儿绵绵一掌。乍然看上去,与引子所呈现的画面在表面上没有关系,其实不然。因为,武祥是魏宏枝的丈夫,今年五十岁,而女儿绵绵十七岁。魏宏枝是魏宏刚的姐姐。这种亲子关系,使得她和她一家三口与出事的魏宏刚暗含了牵连。尤其中国是一个人情社会,不一定株连九族,但国人的处事原则决定了这种错综复杂的关系链条。趋利避害,却又有某种矛盾的心理。
再看这一段:
武祥渐渐地也看出来了,这些人虽然说是这么说,话赶话地这么说,反倒有了此地无银的意味,并没有什么底气。有时候,有些人干脆支支吾吾地避开话题,净扯一些不酸不咸的淡话,甚至问到汽油还涨不涨价的问题……
这种矛盾的从众心理,以及众说纷纭墙倒众人推的零零总总,却也构成了满城风雨的外部压力。这才有了绵绵的神情恍惚,也才有了挨武祥一掌重击,“那些血青色的指印刺眼,鲜亮”,突出了魏宏刚出事后给武祥一家带来的巨大冲击。
然后继续展开,绵绵在魏宏刚出事前后判若两重天的境遇,回望魏宏枝父亲当年如何在当年村里给别人盖房子时倒下的,比如撂瓦的活计,其中的抒写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不得不说,这与作家张平本人早年的生活经历有关。尤其,他的抒写中突出了新老山药蛋几代作家的某些优长,而又有新的拓展。在《凶犯》里那种方言俚语的运用,一个护林员与地痞恶霸的对峙,这些年代感很强的乡土生活场景,似乎在赵树理、马烽、田东照等那一代作家的小说里很难见到,即便在李锐、吕新的小说文本里或也没有类似的场景,所以拍成电影《天狗》之后,把这种对乡村现实矛盾的开挖一下子推向了某种艺术极致,甚或一些真切可感的画面让笔者震悚不已,不得不佩服作家的良知和胆识,获得金鸡奖百花奖也便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了。
二
再回到张平《重新生活》第三章,小说不仅仅写了魏宏枝与魏宏刚之间这种姐弟之情,以及因为家庭困难,魏宏枝提早选择技校早点上班供弟弟魏宏刚上大学,而且还在接下来抒写了魏宏枝与父亲之间的故事,比如骑着自行车把病重的父亲送县医院。小说的笔锋触及到更久远年代所发生的家庭故事。这就是张平在小说文本里强调的人物自身血缘和根脉的问题。这也构成了小说中对应的各种人情世故,并由此呈现出人物心灵轨迹的总体性版图。内容的呈现,虽然是一个貌似宏大的主题,但作家透过冷色调的现实,依然在穿插着一些温暖人心的小故事,比如——
这是一个苦活累活力气活,一页瓦有三斤重,一次撂二至三页,多时可以扔五至七页。越多越容易扔散了,所以得有技术有技巧还得有猛劲有耐劲儿。
作家在抒写这一幕的时候娓娓道来,一下子把读者拉到了劳动现场,也展现了魏宏枝父亲的辛劳,以至于积劳成疾。然后,又写到了一辆崭新的自行车在那个年代的重要性,甚至一家人爱护,平时擦得干干净净,不用时竟然挂在房梁上。这些微观的生活画面,使得小说的推进有了强大的生活基础,也有了更多的艺术张力。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武祥眼中坚强的妻子魏宏枝,在接下来是面对绵绵班主任的那种截然不同的态度,以往的“谦恭谨慎”,变成了现在的“满不在乎地瞅来瞅去”,并说绵绵的校干部班干部问题,以及写检讨书和辞职信,等等。但绵绵也表明了她自己的态度。
魏宏枝一家的故事,或也是一出难以言说的黑色幽默,至少这种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事态还在不断地发酵着。这不,绵绵每天去早点铺吃早点,老板也要加钱。而绵绵学校赵副主任的嘴脸也是让人顿见世态炎凉,魏宏枝的据理力争,赵副主任的落井下石,那些振振有辞的欲加之罪,无不让当事人心寒。
作家继续写道——
这时候,妻子(魏宏枝)说话了:“吴老师,我明白你的意思,你今天这么早来,无非也是一个意思。就是说,这个学校绵绵也不能待了,是不是?”
这一步步的变化,赵副主任之后,又是宁校长谈话,然后班主任老师再次上门,绵绵去民办学校武家寨中学需要十万的赞助费。可见,一个有背景的家庭一旦从众星捧月的的高层云端跌落到了众矢之的底层,一下子变得是如此寸步难行。
不得不说,张平《重新生活》展现了这类大起大落却不被人注意的社会阶层,以及他们的起起落落背后的酸甜苦辣。这些前前后后所发生的故事,突显了社会万象中更为复杂的一面。
作家在抒写中抽茧剥丝,直抵现场,也是直抵灵魂,使得小说面貌呈现了极为难得的深度和广度。
这在某些一般性平面化、快餐化写作的某些文学作品中,无法读到如此真切而让人揪心的生动画面。
三
一段时间以来的国内文坛,有一种刻意追求纯文本的文学审美取向,似乎写什么不是太重要了,而是到了一味强调怎么写的问题,回归到文学本身之后,倒是在一味的象牙塔里或也不痛不痒地纯粹了,甚至早已高大上了,不食人间烟火了,但也失去了普通读者的阅读耐心,使得文学日益变得曲高和寡门庭冷落起来。张平的《重新生活》则不然,他的写作之路一直在走着一条直入现实的“正面强攻”之路,甚至有些笔锋涉及到当今最让百姓关注的反腐问题,以及相关社会结构和历史人文背后的诸多思考,都散落在各个章节的诸多写实性的人物细节里了。
当年的《天网》《法撼汾西》等作品撼动底层百姓的心,都是作家能够走到他们中间,并能切中病灶,把握住时代的脉动。张平《重新生活》的可贵之处正在于这点。
我们再看小说写到在魏宏刚发生重大变故之后,武祥与魏宏枝带着魏宏刚的儿子丁丁回到作为曾经显赫一时的市委书记魏宏刚的家。
作家这样写道——
院门是开着的,其实也用不着上锁,因为所谓的围墙都是一人多高的四季青裁减有致围成的栅栏……这么多东西,哪些重要,哪些不重要,哪些还在,哪些不在,哪些有,哪些没有了也许只有魏宏刚的妻子心里有数……
随后,有关部门的一个副主任和一位年轻的检察官例行公事,并收到相关的一份厚厚的各种证据、证件的副本,尤其开列的现金一栏,可谓十分详尽,再次让人心惊肉跳。这些画面,是以魏宏刚姐姐魏宏枝一家人的角度抒写,尤其是武祥的角度展开的,不能说与魏宏刚没有关联,却又保持了某种维度的距离感。紧接着,魏宏枝也被卷入,却是魏宏刚以魏绵绵的名义存入三百万,又给魏宏枝购买两百八十万的房产,于是,一系列变故接二连三,小说后半部分简直在扑朔迷离的现实世界里跳舞,却又充满了一波又一波的浪潮,吸引人一口气读下去。这些小说描写,既有传统章回体小说的情节铺展,又有现代小说的人物内宇宙的展示,尖锐而深刻。
再看这一段:
“好的,宏枝,听你的。”武祥完全振作了起来,“我刚才也想了,这个地方不能住,也没法住,等丁丁好了,或者等他们将来回来处置吧!咱们现在就回家,和丁丁一起,回咱们家。”
一方面是剧烈的心理动荡和情绪起落,一方面是纷至沓来的现实让人物对话有了一种更加明晰的情节线作用。这就使得小说整体上有了一种宏阔的感性维度,也体现了各种生活场域和人物情境的逼真度和真切感。
四
张平《重新生活》所直面的现实,通过某种时代病理切片的方式冷峻客观地展现了出来,其中的一些人物形象,通过武祥的感性视角来梳理这一切的,也是审视在这一切。如此的展开,从引子开始魏宏刚出事,特定的官员身份以及背后的零零总总,包括其姐姐魏宏枝一家,多是武祥以女儿绵绵高三由延门中学转校,甚或魏宏刚儿子丁丁的命运,乃至从魏宏枝父亲到已八十岁的绵绵姥姥,一路追溯,然后接二连三铺展,并在后半部重点放在了现实场域的一系列急促而来的事件,比如丁丁戏剧性地参加拆迁,甚至在械斗中受伤,送到医院求诊,高额费用,又求到副院长王宇魁门下(王宇魁当年不知情收的纸箱里有五十万,后来其申述材料通过武祥夫妇交到魏宏刚秘书,或才侥幸躲过这一劫),通过合理的社保医保竟然免除各种治疗费用。张平在写王宇魁这个过场人物时,通过王宇魁来现身说法——
自从出了那事,我什么也想明白了。第一,我绝不贪。第二,谁也别想让我贪,医院的好处我一分钱也不想沾。第三,不管是谁找,也不管是做什么,咱都公开透明,全都摆在桌面上说话,私下里我谁也不见,我绝不会再为了别人的事情让自己背黑锅,犯错误。第四,埋头苦干,老实做人,兢兢业业,勤勤恳恳。
王宇魁的话,发自肺腑,却也切中要害。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衍生的各种反腐问题也接踵而来,小说由此对武家寨中学的抒写,也是通过绵绵入学,以及武祥的种种感受,一个接一个的画面,也让人体会到权力和金钱在一个人情社会里时时处处所体现的份量。这个也是一大特色。人性的复杂性却也在这个时候体现的淋漓尽致。
张平前期的小说,之所以冠之为反腐,却也是多为正义和邪恶的生死较量,使得有了一个较为清晰的界面,至少与其他现实题材区别了开来。但这部小说则不然,作家的思考放在更加纵深的社会生活里去抒写。一个家庭中的重要一员被当作腐败分子被抓,而这个家庭及相关亲属也受到不同程度的波及,一如腐败的癌细胞先是从肿瘤周边开始扩散,并几何级增长地发酵。权力的面纱如此美好,只是一旦撕下来,就会打回原形,使得相关成员如同被强大的离心力一次次甩了出去。
客观地说,我们每一个人都置身在权力场域对日常生活的某种强力控制之中,由此带来的下意识选择都是源于对无限权力的膜拜或恐惧。
也正在这种心态之下,张平《重新生活》使得小说一开始的抒写,魏宏刚被抓,却也是打开了一个潘多拉盒子,一系列原本有的规则呀,法律呀,也就在这一交错的现实之上重新开始发生作用,毕竟,这架日夜不停地运转的庞大社会机器,或还是有其强大的自我疗伤的作用力。
这也是小说给笔者的另一个启示。
五
其实,魏宏刚被抓,对于整部小说来看,并非一个孤立的事件。张平试图在巴尔扎克式的上帝视角之外,俯下身来去打量和关注相关衍生的更多千千万万的芸芸众生,正是这些平凡而又神奇的小人物构成了整个社会的肌理,也才有可能具有某种剔除腐败的新陈代谢的巨大功能。比如武祥所遇到的种种难题之后,不得已与各种各样的人物打交道,其中的酸甜苦辣也只有当事人才能感同身受。武家寨中学与延门中学完全不同的场域感,也通过人物对话交流等有了体现。绵绵的同学任颖、班上的老师及班长,等等,都在透射着相关的一些信息。小说结局也是出人意料之外的,却也富有某种生活自身的逻辑。绵绵过于紧张,竟然在摸底测验的考场上晕倒了。
结尾是这么写的:
武祥顿时泪如雨下,一下子抓住陈医生的手说:“陈医生,求你了,就让孩子睡吧,让孩子好好睡会儿吧……”
小说在这里戛然而止。从引子之后的第一章武祥给绵绵那一巴掌,对女儿的不理解,甚至埋怨,到结尾父女之间的关系发生微妙的变化,武祥开始理解了女儿。这一个画面并非是孤立的,而是一系列事件之后,武祥的情绪总爆发,通过“泪如雨下”,来表达他此时此刻的心情。至此,这个家庭所面对一系列万花筒般的遭遇,或有了一个发泄口。
小说所展现出的教育现状,也是置身于整个社会生活的大背景之下,所以,读起来既是细小和直观,充满触手可及的画面和场域感,而某种意义上他又是宏大的,依然具有某种大气磅礴的气势。这就是作家能够站立在一个艺术的制高点上打量着这一切,甚至时不时地俯下身,乃至采用镜头位移的平视方式,更以一种悲悯的方式,去真实展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小说难得的是,所呈现的诸多生活内容并不是那种一蹴而就的概念化,而是给笔者一种不断涌动式的立体感,在一帧帧画面和生活场域之中,充满了活动变人形的深入勘探。 作者简介:
李迎兵,作家,评论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长期担任中国作家协会鲁迅文学院普及部辅导教师,现为文联专业作家、市政协委员。已发表文学作品六百多万字,出版有中短篇小说集《温柔地带》《美人归》《醉芙蓉》,长篇小说《狼密码》《雨中的奔跑》《校园情报快递》《狼狐郡》,长篇评论《浅谈小说创作》及点评集等多部,《文艺报》和央视读书频道作过介绍。
曾在北京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北师大、中国传媒大学、北京物资学院、辽大、东北大学、太原师院、吕梁学院等高校作过百场文学演讲。
《温柔地带》在《滇池》与《小说月报》合办的“中国短篇小说精品展”推出,多家文学刊物转载。长篇小说《雨中的奔跑》曾入选《火花》杂志北京版核心栏目“中国文学六十人”,并获得首届张爱玲文学奖,引发《三晋都市报》《南方都市报》《北京日报》《山西晚报》《生活晨报》《都市》《名作欣赏》等上百家纸媒、多位名家和中国作家网、作家网、中华网等网媒热议,《亚洲周刊》及《纽约时报》撰稿人Afra Wang 给予评论。
长篇小说《狼密码》由山西出版传媒集团山西人民出版社隆重推出上市,参加首届山西省文博会书展,并在北京召开新书发布会,入选晋版优秀图书、年度好书推荐、十位名家为您推荐的共读书目、山西省三晋英才奖励计划等榜单和奖项。
来源:神州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