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尚谊钟涵办展 罕见作品集中亮相
靳尚谊钟涵办展 罕见作品集中亮相
“靳尚谊、钟涵油画作品展”
亮相国家大剧院——
“只要画得动,就要继续画”
中国艺术报记者 吴华
“当年画毕业创作时,画了两个月,身体就像生了一场大病一样,2002年我在延安画的一张老农写生,画了四个小时,画完以后身体差点垮了。油画家跟国画家不一样,油画家年老画画衰退,国画家年老越画越好。我近期的画作在风格上虽然有一些变化,但是没有以前有力,弱了,这是规律。 ”由国家大剧院主办、北京靳尚谊艺术基金会协办的“名家足迹”系列艺术展之“靳尚谊、钟涵油画作品展”正在国家大剧院展出。开幕式上,谈及自己的近作,著名画家、中国美协名誉主席靳尚谊的一席话幽默且风趣,也侧面反映出其对油画的冷静思考。
展览展出了靳尚谊和中央美术学院教授钟涵的油画作品多幅,与以往展览关注两位艺术家的革命历史题材作品所不同,此次展出的作品更多选自他们日常的艺术创作,以人物肖像、风景写生、创作草图为主,创作年代跨越50载,很多罕见作品集中亮相。
参展作品中,《穿蓝裙子的女士》《看手机的女孩》《贵妃醉酒》《画廊经纪人》《晨雾》等靳尚谊画于近两三年的作品前,聚集的观众像一堵厚厚的墙将画作围绕,大家定睛看着,互相交流看画感受。
“靳尚谊先生近年的作品和他以前纯写实的、学院派的人物肖像拉开了很大距离,这些作品追求平面化、装饰性,追求意境和形式、色彩的简洁单纯,强调简约线条造型,画风非常纯净、明快,且具有东方情调,是其个性化的体现,也表现出一种非常平和、超脱的心境。 ”在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王镛看来,靳尚谊近年来在画作上对现代平面装饰风格的探索与其“中国需要补现代主义这一课”的观点分不开。“中国改革开放初期,引进了西方的现代艺术,很多艺术家进行现代实验,很快从传统的学院写实一下子跳到当代艺术,把现代艺术这一块跳过去了。他觉得现代艺术,尤其是现代设计还不成熟,还不够发达,应引起重视。 ”王镛说。
在新中国美术史上,靳尚谊、钟涵对中国油画艺术的探索作出了重要贡献,二人几乎同时开始了油画艺术生涯。“从两者早期的作品中可见,其起步皆始于学习苏联油画,由此出发,逐渐形成不同的个人风格。 ”中国美术学院艺术人文学院院长曹意强表示,就整体面貌而言,靳尚谊趋于变化中的古典优美,而钟涵立根于相对恒定的象征壮美。相较之下,靳尚谊偏重于清晰的线性形体塑造,而钟涵则倾向于明暗块面的涂绘式造型。
在此次展览中,靳尚谊的作品多为人物肖像,除近些年来对现代平面装饰风格探索的作品外,还包括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人物写生、八十年代对人物画探索的作品、九十年代确立个人风格后的系列创作。他所画的身边人物肖像,采用多变的形式,或以线条构形,在平面的形体刻画中寓生动的笔触塑造,或以近似点彩的笔触建构形体,凸显油画笔触的触感和色彩的细腻转化。艺术家根据表现对象的特征以及自身的创作意图而采纳相应的油画语言,然而在这变化之中始终保持清新典雅的特质。此外,本次展览中亦展出了靳尚谊的风景写生系列作品,这些作品语言洗练、色彩质朴、意境悠远,令人耳目一新。
展览开幕式上,钟涵表示,“只要手画得动,就要继续画” 。他曾无数次风尘仆仆深入黄土高原地区,把心血倾注在滚滚黄河、纤夫之路上,他浑厚、质朴的画面中不仅流露出富有诗人气质的哲思,更体现出他精研中西文化之后,对油画本土精神所作出的追求。钟涵的作品大多表现人与自然的艰苦关系,本次展览中所展出的新疆、河南写生系列,黄河系列作品,可以看出艺术家用凝重的笔触和浓重的色彩,表现人与黄土高原、人与黄河等自然艰苦环境的关系,表现人类坚强不屈的悲壮气概。在钟涵的作品中,有一个系列是现代中国油画画坛上少见的,即以古代碑刻文字入画的作品,展现出艺术家深厚的文史素养和人文精神。该系列作品共五件,分别是《碑林》 《后土轻羽》 《白鹤梁》 《沙尘暴之履涉》 《泰山经石峪》 ,也在本次展览中亮相。
“两位艺术家的作品体现出深厚的写实功力与质朴的生活气息,也闪现着‘尽精微,致广大’的美学思想。他们在探索和发展自己艺术风格的同时,也促进了多元化艺术格局的形成,推动着艺术发展的进程。”国家大剧院党委书记、院长王宁表示。据悉,此次展览将持续至3月15日。不同于美术馆等展览馆,在国家大剧院的特别环境中,通过对优秀视觉艺术作品的展示,将为公众提供了多元而立体的艺术体验。
老艺术家钟涵 100x80cm 2017年
西湖一隅 60.7x50.4cm 布面油画 2017年
晨雾 60.8x50.7cm 2017年
泰山经石峪 小稿 布面油画 2014年
来源:中国艺术报
最新热点
更多-
艺术品市场:2018 不平凡的一年
- 山东临沂:31岁的民间艺人创作出“金猪送福”迎新年铝编作
- 120件精品文物亮相国博 穿越古今一睹“大唐风华”
-
齐鲁大工匠何岩:他让华青瓷在上合峰会惊艳世界 卢浮宫都
- 苏轼《木石图》拍出4.1亿元天价 真伪存争议
- 河北邢台:非遗进校园 传承传统文化
论 坛
更多-
趵突泉景区回应“泉水养海豹”:历史由来已久,有许可证
- 艺术新消费 行业再引领
- 2018年终专稿·高质量发展山东答卷丨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
-
范迪安: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机遇期,美术承担着重
- 万字深度 | 16大建议规避防范广播影视产业发展风险
- 聚焦山东22名省管干部的新考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