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美术馆入驻静安新业坊 用艺术重现工业遗存的活力
当一座城市有了艺术,也就有了城市自己的语言。昨天(1月17日),静安·临港新业坊开园暨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入驻仪式在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
活动现场
法国驻上海总领馆总领事柯瑞宇、静安区副区长周海鹰、中国民生银行党委副书记、副行长陈琼、上海临港集团总裁袁国华等出席了此次仪式。活动现场,法国驻上海总领事馆与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签署了三年合作备忘录,双方表示将携手推动中法两国在艺术领域更深层次的文化交流,促进法国当代艺术创作在中国的推广。
活动现场
活动现场
与会嘉宾共同开启静安·临港新业坊与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的新篇章
法国驻沪总领馆与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签署战略合作备忘录
这次民生美术馆选择的新场馆,为改造后的静安·临港新业坊园区。整个园区在上海冶金矿山机械厂原厂房结构的基础上进行了保护性改建,大跃进时代的工业厂房,就这样跨越时空转型成为了公益的美术馆。
据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馆长甘智漪透露,在2018年上半年,美术馆团队曾为了选择新址而考察了14处空间,综合考虑之后,原上海冶金矿山机械厂的工业遗存成为最终选择。
早期工业遗存往往是大尺度的机械和厂房,是一种纪念碑式的存在。这对于后工业时代的市民,尤其是年轻人来说,工业遗存是一种陌生化的存在,具有独特的吸引力。
在新业坊园区的3号楼,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坐拥近7000平方米的场馆。面对原上海冶金矿山机械厂的工业遗存,中国美术学院谢天副教授及其团队用“知白守黑,空色有无”的设计思路与理念对美术馆场地进行设计改建。曾经的人去楼空的生产厂房,如今将因艺术而再次焕发生命活力。
新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场馆效果图(外立面)
据悉,“知白守黑”语出《老子·道德经》,在这里有多层含义:从视觉上,用最简洁的色彩衬托艺术品最丰富的含义;在界面上,用新与旧的材料和肌理来凝固我们的历史认同;在空间情绪上,用一种静默的态度来内化我们的情感。
而“空色有无”源于佛教,此处则是对美术馆空间特殊性的表达。对于艺术品来说,美术馆即是“空”,而艺术品即是“色”,场所的“空”与“无”因艺术品的“色”与“有”而存在。两者有无相生,互为依存。另一方面,空间设置成没有任何痕迹的舞台,进而最大程度去容纳艺术家的创作,去容纳艺术作品,进而更准确地展现其美学的内涵,这也是美术馆团队对空间的一种基本态度。
新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场馆效果图(门厅)
新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场馆效果图(主展厅)
新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场馆效果图(二层南展厅)
新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场馆效果图(文献中心)
这一全新的展馆、全新的周边环境势必给一家民营美术馆带来全新的挑战和机遇。有人说现在是一个“用脚投票”的时代。那么,对于美术馆来说最主要的“投票”就是:观众的“脚”和艺术家的“脚“。与美术馆群落式环境相比,迁址后的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无法再依赖旅游或群落的人流效应,而是需要一方面深耕社区,发展更多的社区型观众,另一方面也要深耕项目,用更高品质的展览和公共教育活动来吸引非社区型的观众和优秀的艺术家。
这一挑战背后隐藏着的机遇使得一家已经运营十年的民营美术馆有机会更严肃地思考:如何在小众式的精英文化和开放式的大众文化之间搭建出多元通路;如何在美术馆急速扩张,而城市发展急需理性化的时期,探索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具有示范性的实践案例。
因此,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的开拓具有三个使命:城市空间的更新、博物馆环境的提升,运营模式的创新。
原上海二十一世纪民生美术馆开馆展“多重宇宙”
原上海二十一世纪民生美术馆开馆展“多重宇宙”
现代美术馆的一大使命则是给这些陌生化空间赋予日常性。上海民生美术馆一直用丰富的文化项目和公教活动来试图平衡陌生化与日常性。如美术馆的学术项目“国际艺术评论奖”、“核心筒空间计划”和品牌公教“上海制造”以及“诗歌来到美术馆”,与展览项目齐头并进,既有对艺术前沿的关注,又有对艺术普及的关心。而新美术馆则也拥有更完善的空间设置来满足多种功能,包括展览区域、核心筒空间、民生美术文献中心、多功能公教教室、咖啡馆、衍生品商店等。
约翰莫尔绘画奖(中国)作品展2016年海报
2016年“抽象以来:中国抽象艺术研究展巡展”论坛现场
上海民生美术馆馆长甘智漪和她的团队已经为迁址后的美术馆定下了新目标,他们知道:只有通过整合资源引领文化生态,才能激发一个区域内文化产业的相关配套和发展活力。日常化的美术馆将链接普通市民生活的方方面面。新民生美术馆的“文献中心”与静安区图书馆联合运作便是一个极佳的范例。
谷文达:西游记(2016.11.10-2017.2.15)
天人之际:蔡志松2017艺术展(2017.11.27-2018.1.4)
葵颂——许江近作展(2018.9.30-2018.12.9)
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是由中国民生银行基于承担社会责任和文化理想而发起成立的艺术机构,在红坊的六年里梳理中国当代艺术发展脉络,如“中国当代艺术三十年历程:1979-2010”、“中国影像艺术:1988-2011”(文化部“2011年度最佳展览”)、“物体系”(文化部2015年全国美术馆优秀展览项目学术展览)、“转向:2000后中国当代艺术趋势”等。
与上海二十一世纪民生美术馆整合后的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举办的国际群展“透明的声音”、品牌公教“上海制造”同时入选文化部“2017年度全国美术馆优秀项目”;展览“生声不息”入选文化部青年策展人扶持计划;民生美术文献中心也得到了来自全国众多艺术机构的广泛支持,一年内已有62家艺术机构捐赠了1800余册图书。经历了这十年的专业积淀,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得到了政府和业界的认可。
2017年第四届IAAC获奖名单揭晓,恭喜中文作者刘加强凭《展览的幽灵—关于出版物》与Sean Ashton分获二等奖,
斯里兰卡艺术评论家Jyoti Dhar斩获大奖
来源:美术报
最新热点
更多-
到底买什么艺术品才是对的?
- 艺术品市场:2018 不平凡的一年
- 山东临沂:31岁的民间艺人创作出“金猪送福”迎新年铝编作
-
120件精品文物亮相国博 穿越古今一睹“大唐风华”
- 齐鲁大工匠何岩:他让华青瓷在上合峰会惊艳世界 卢浮宫都
- 苏轼《木石图》拍出4.1亿元天价 真伪存争议
论 坛
更多-
【要闻】山东省警备区军分区党委第一书记述职会议召开
- 比车比房过时了,比墙比画才是未来
- 夏津取消货运车辆二级维护强制检测 相关责任人被停职免职
-
2018年度中国十大学术热点
- 学术丨张可可:传承意在创新 —— 关于“非遗”题材纪录片
- 高校艺术学学者期刊论文排行榜(2006-2018),第一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