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今日起正式对社会公众免费开放
来源:
时间:2019-09-10 13:42:13
9月8日下午,浙江大学在紫金港校区艺术与考古博物馆一楼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筹建10年之久的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以下简称浙大艺博馆...
9月8日下午,浙江大学在紫金港校区艺术与考古博物馆一楼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筹建10年之久的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以下简称浙大艺博馆)正式开馆。
浙大艺博馆
四大展览同时拉开帷幕,9月9日起对社会公众开放:
浙大艺博馆
四大展览同时拉开帷幕,9月9日起对社会公众开放:
中国与世界: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新获藏品展(一号展厅)
国之光——从《神州国光集》到“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展(二号展厅)
汉唐奇迹之北朝记忆——山西忻州九原岗北朝墓壁画数字化展览(三号展厅)
汉唐奇迹:中国艺术状物传统的起源与发展(四号展厅)
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开馆新闻发布会现场
浙江大学副校长罗卫东在接受媒体采访
浙江大学副校长罗卫东,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馆长白谦慎、常务副馆长楼可程出席发布会,会议由浙江大学党委宣传部副部长卢军霞主持。发布会介绍了浙大艺博馆从缘起、筹备、建设到今后如何用作教学服务、学习研究等情况。
浙大艺博馆
这座矗立于紫金港校区的四层混凝土砌块建筑以灰红为主色调,给人以庄重之感。朴实的清水灰砖又给人亲切之感,使观众不经意间就进入馆内,在现代、极简的空间中流连,徜徉历史的星汉。
缘起
让中国艺术史回家
艺术史在发达国家早已是一门十分成熟的学科,国际著名的中国艺术史学家方闻先生建立了中国艺术史学科,致力于在西方世界构建中国艺术史的话语体系。
作为在西方的中国艺术史学科的主要创始人,反观祖国艺术史学科的发展现况,方闻先生晚年有一个心愿——让中国艺术史回家。他想做三件事:建一个博物馆、建一个学科、办一个研讨会。彼时,浙江大学朝着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迈进,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正是题中之义。2008年春天,方闻先生来到浙江大学,出席了“艺术史与考古学科建设讨论会”,为博物馆建设选址、规划,2009年,这一倡议在学校获得通过,2011年5月22日博物馆奠基,并于次年11月5日开工建设。为铭记方闻先生对中国艺术史研究和浙大艺博馆建设做出的重要贡献,博物馆中的图书馆命名为“方闻图书馆”。
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新获藏品展展品
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的建筑特点是方方正正,遵循极简主义的风格。由于是紫金港西区第一个建筑物,也为设计提供了自由的空间。全馆四个展厅都位于一层,从户外进入没有台阶,展厅大量采用自然光,各类配套设施完整。因为处于校区西南角,毗邻蒋墩路,便于社会公众入馆参观。
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馆长白谦慎教授说,虽然浙大艺博馆不是国内最早的,但自身优势还是非常突出的,比如校领导的重视、校友的支持、标志性的建筑、对标世界一流的规划、巨大的发展空间和高质量的学术研究等等。当然,相较于国外成熟的大学博物馆,浙大艺博馆还需要不断改进。“我们不能因为后面还有一千步就不迈开第一步。”他说,艺博馆将不可复制地积累浙大应有的特色与气质。
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新获藏品展展品
博物馆对大学、社会都承担着美育的功能。人们通过参观古代艺术品,提升对美的鉴赏能力。要更好地开展人文学科的研究,除了文字证据还需要实物证据。“读不懂物,就发现不了实物上所记载的文明史证据。只有学术力量强了,我们才能掌握解释权、话语权。”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常务副馆长楼可程说。
中华美学讲求托物言志,中华文化更是通过一件件文物,传承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力量、精神追求、精神标识。浙大艺博馆“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让中国艺术史回家进而坚定文化自信,实现中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新获藏品展展品
因此,浙大艺博馆的展览将主要服务于浙江大学的通识教学和专业教学。有两种形式,一是常设教学标本展,服务本科通识教学中的文明史、艺术史通识教学。二是学术特展,发布文明史、艺术史的研究成果。
“专业论文发表在专业期刊,‘曲高和寡,养在深闺’,公众没有机会也没有太多能力读懂。”楼可程说,艺博馆将提供一个学术知识公众化的平台,高深的学术通过直观的实物、图像展现走近社会大众,报告厅也将向公众开放,介绍研究者的观点与思想。
使命
读懂青铜陶瓷、书法绘画
不做“多一个不多、少一个不少”的博物馆,浙大艺博馆从设计之初就立志为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探路,注重实物教学、以实物为证据进行研究,让广大师生们读懂青铜器、陶瓷、汉唐书法、宋元绘画,乃至古希腊雕塑、印象派绘画等人类文明史上的艺术瑰宝。
浙大艺博馆的首要使命是为学校服务,支持、提升浙江大学的教学、研究与社会服务水平。通过艺术品原作的收藏、教学、研究与展示,通过与浙江大学不同学科师生的合作,致力于提高浙江大学全体师生的视觉能力、美学素养与批判性思维,同时培养专门的艺术人才。
楼可程介绍艺博馆的使命主要表现在专业教学、全校的通识教育和社会公众教育三大块。他说艺博馆的定位是艺术史文明史教学博物馆,艺术史文明史是教学的范围,教学是服务的功能。艺博馆的教学可以在展厅、专用教室、甚至是库房。可以这么说,对于文博乃至人文大类师生,最好的教室在展厅和库房,博物馆是教学中移动的“桃花源”。
“博物馆是培养艺术史人才的课堂和基地。”白谦慎深有体会。他在耶鲁大学上的第一门艺术史课,地点就是大都会博物馆的库房。当时他每周都要坐火车去博物馆,然后呆在库房里,看宋画和元画,一件件看,一件件讨论。
浙江大学在设计艺博馆时,还在思考一个重要的命题,即教育的功能与方向,进而回答如何通过高质量的通识教育塑造学生的共同价值。“对于不同文明的侧面,每个学生都应该要去追求理解。我们希望通过艺博馆提供高质量的通识教育,全校学生把艺博馆当作大课堂,来这里看展品,写作业。”白谦慎介绍,人文类的通识教育目前已经在规划课程阶段了。
今年5月,浙江大学正式成立艺术与考古学院,这也将为艺博馆带来重要的学术支撑。学院的考古与文博系、艺术史系、美术系、设计艺术系,以及文化遗产研究院数字化保护团队,让白谦慎很有信心,“浙大的优势在于有一支高学术水平、高策展能力的研究团队。”
开馆展览《汉唐奇迹》就是浙大自主策划的展览。
汉唐奇迹展品
楼可程说,博物馆是剧院,文物是道具,核心演员是专业教师。浙大艺博馆最重要的“财富”就是人才,“演什么戏、谁来演,需要专业教师。”他在采访时透露,浙大艺博馆将聚焦全球教师,通过设立访学基金,以更开放的办法,吸引更多的人来“策一个展,开一门课”。
收藏
以中国为中心、以全球为脉络
目前,艺博馆的“镇馆之宝”是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书的《西亭记》残碑,这是由香港近墨堂书法研究基金会捐赠的。“感谢这次捐赠,让我们的师生在自己学校的博物馆就能看到颜真卿的碑,真是太幸福了!”白谦慎说。
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书的《西亭记》残碑,由香港近墨堂书法研究基金会捐赠
据艺博馆工作人员介绍,根据复原推测,全碑原高有270多厘米,四面环刻楷书,碑阴上部浅刻有篆字“柳文畅西亭记”,下部刻文字口清晰,点画饱满而有锋棱。不过,碑阳腐蚀严重,字口略浅。 “西亭位于湖州府治西,乌程县治南六十步苕溪之上。清人所编《颜鲁公文集》卷五中,此碑残存三百余字见载,即为颜真卿所作《梁吴兴太守柳恽西亭记》。据碑侧末行刻文推测,立碑时间为大历十二年(777)首夏(即四月),时值颜真卿出任湖州太守。碑石所刻字体和笔法风格与颜真卿此际书法风貌一致,属颜真卿书风完全成熟阶段作品。”
大学拥有自己的博物馆,最大的便利是什么?
“从收藏到展览都考虑两大功能,一个是通识教育,一个是专业教育。”参与建馆工作的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教授缪哲说,就是根据教学的要求摆设展品,“公立博物馆要把文物最美的一面展现给观众,而教学博物馆的指挥棒是根据教育的要求,摆什么、怎么摆。”
浙大艺博馆一方面要培养浙大学生对本国文明的认识,深化其民族认同;另一方面,它也须培养其多元文明意识,开阔其国际视野。博物馆计划在二十年内,建立一个包含人类不同文明代表性作品的教学收藏。
汉唐奇迹展品
走进“中国与世界”展厅,一进门就可以看到《乾隆平定西域战图铜版画》。这是乾隆在平定西域叛乱后,命郎世宁与宫廷画家合作,绘制一系列记录战役重要事件的巨大绢画后又改制为版画样稿,送到法国巴黎制成两百套铜版画中的一件。
这套铜版画是国家统一、文化交流的例证,非常珍贵。但是整套品相完好的《乾隆平定西域战图铜版画》,或因为战争失落,或因为保存失当,一直没有出现。2017年缪哲的美国朋友给他写信说,有一套品相一流的作品——十六张铜版画挂满了整整一面墙。
缪哲得到消息后,立即动身,来回请人一道鉴定多次后决定购藏这件文物。“藏品不是我们想要,市场就有的,耐心等待是必要的品质。”他说,等了这么多年,终于等到了一套没被折过没被盐酸洗掉细节的品相一流的宝贝,“这套藏品非常符合艺博馆的理念,即藏品要具有足够的教学潜力、重要的艺术价值。”
汉唐奇迹展品
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在浙大艺博馆,记者看到从日本采购的一部佛教写经《御愿经》下卷。这部经文写就于日本奈良时期,相当于中国的唐代。全长10.5米,结体工整、笔力遒劲,其上卷被日本正仓院收藏,是重要的文物。“我们可以从这部日本写经看到,它与唐代写经极其相似,从艺术上讲传承了中国传统文化,从研究上讲可以分析佛教的东渡。”楼可程说,一件文物背后意义解读非常广泛,一件藏品可以从多个角度开展研究,这就是教学博物馆在收藏实物时的意义。
“我们的收藏原则是以中国为中心、以全球为脉络。”楼可程介绍浙大艺博馆的藏品思路,是基于教学需求。在收藏策略上,中国文物和艺术品一般依靠捐赠和借用,主要购藏外国文明艺术品,近期的购藏重点是东亚和南亚文明。比如,开馆展览《汉唐奇迹》就是从国内12个博物馆,借了130多件文物,核心思想是汉代到唐代中国造型艺术的变化。
除了借藏品之外,浙大也希望更多社会人士能够为艺博馆支持藏品。代表古希腊民主制度陶片放逐法的陶片就是由一位瑞士古董商捐赠。“捐赠者告诉我这四片陶片从价格上来说可能并不起眼,但是对于理解古希腊制度与历史,对于不同学科开展实物研究却具有重要价值。”缪哲说。
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开馆新闻发布会现场
浙江大学副校长罗卫东在接受媒体采访
浙江大学副校长罗卫东,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馆长白谦慎、常务副馆长楼可程出席发布会,会议由浙江大学党委宣传部副部长卢军霞主持。发布会介绍了浙大艺博馆从缘起、筹备、建设到今后如何用作教学服务、学习研究等情况。
浙大艺博馆
这座矗立于紫金港校区的四层混凝土砌块建筑以灰红为主色调,给人以庄重之感。朴实的清水灰砖又给人亲切之感,使观众不经意间就进入馆内,在现代、极简的空间中流连,徜徉历史的星汉。
缘起
让中国艺术史回家
艺术史在发达国家早已是一门十分成熟的学科,国际著名的中国艺术史学家方闻先生建立了中国艺术史学科,致力于在西方世界构建中国艺术史的话语体系。
作为在西方的中国艺术史学科的主要创始人,反观祖国艺术史学科的发展现况,方闻先生晚年有一个心愿——让中国艺术史回家。他想做三件事:建一个博物馆、建一个学科、办一个研讨会。彼时,浙江大学朝着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迈进,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正是题中之义。2008年春天,方闻先生来到浙江大学,出席了“艺术史与考古学科建设讨论会”,为博物馆建设选址、规划,2009年,这一倡议在学校获得通过,2011年5月22日博物馆奠基,并于次年11月5日开工建设。为铭记方闻先生对中国艺术史研究和浙大艺博馆建设做出的重要贡献,博物馆中的图书馆命名为“方闻图书馆”。
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新获藏品展展品
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的建筑特点是方方正正,遵循极简主义的风格。由于是紫金港西区第一个建筑物,也为设计提供了自由的空间。全馆四个展厅都位于一层,从户外进入没有台阶,展厅大量采用自然光,各类配套设施完整。因为处于校区西南角,毗邻蒋墩路,便于社会公众入馆参观。
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馆长白谦慎教授说,虽然浙大艺博馆不是国内最早的,但自身优势还是非常突出的,比如校领导的重视、校友的支持、标志性的建筑、对标世界一流的规划、巨大的发展空间和高质量的学术研究等等。当然,相较于国外成熟的大学博物馆,浙大艺博馆还需要不断改进。“我们不能因为后面还有一千步就不迈开第一步。”他说,艺博馆将不可复制地积累浙大应有的特色与气质。
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新获藏品展展品
博物馆对大学、社会都承担着美育的功能。人们通过参观古代艺术品,提升对美的鉴赏能力。要更好地开展人文学科的研究,除了文字证据还需要实物证据。“读不懂物,就发现不了实物上所记载的文明史证据。只有学术力量强了,我们才能掌握解释权、话语权。”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常务副馆长楼可程说。
中华美学讲求托物言志,中华文化更是通过一件件文物,传承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力量、精神追求、精神标识。浙大艺博馆“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让中国艺术史回家进而坚定文化自信,实现中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新获藏品展展品
因此,浙大艺博馆的展览将主要服务于浙江大学的通识教学和专业教学。有两种形式,一是常设教学标本展,服务本科通识教学中的文明史、艺术史通识教学。二是学术特展,发布文明史、艺术史的研究成果。
“专业论文发表在专业期刊,‘曲高和寡,养在深闺’,公众没有机会也没有太多能力读懂。”楼可程说,艺博馆将提供一个学术知识公众化的平台,高深的学术通过直观的实物、图像展现走近社会大众,报告厅也将向公众开放,介绍研究者的观点与思想。
使命
读懂青铜陶瓷、书法绘画
不做“多一个不多、少一个不少”的博物馆,浙大艺博馆从设计之初就立志为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探路,注重实物教学、以实物为证据进行研究,让广大师生们读懂青铜器、陶瓷、汉唐书法、宋元绘画,乃至古希腊雕塑、印象派绘画等人类文明史上的艺术瑰宝。
浙大艺博馆的首要使命是为学校服务,支持、提升浙江大学的教学、研究与社会服务水平。通过艺术品原作的收藏、教学、研究与展示,通过与浙江大学不同学科师生的合作,致力于提高浙江大学全体师生的视觉能力、美学素养与批判性思维,同时培养专门的艺术人才。
楼可程介绍艺博馆的使命主要表现在专业教学、全校的通识教育和社会公众教育三大块。他说艺博馆的定位是艺术史文明史教学博物馆,艺术史文明史是教学的范围,教学是服务的功能。艺博馆的教学可以在展厅、专用教室、甚至是库房。可以这么说,对于文博乃至人文大类师生,最好的教室在展厅和库房,博物馆是教学中移动的“桃花源”。
“博物馆是培养艺术史人才的课堂和基地。”白谦慎深有体会。他在耶鲁大学上的第一门艺术史课,地点就是大都会博物馆的库房。当时他每周都要坐火车去博物馆,然后呆在库房里,看宋画和元画,一件件看,一件件讨论。
浙江大学在设计艺博馆时,还在思考一个重要的命题,即教育的功能与方向,进而回答如何通过高质量的通识教育塑造学生的共同价值。“对于不同文明的侧面,每个学生都应该要去追求理解。我们希望通过艺博馆提供高质量的通识教育,全校学生把艺博馆当作大课堂,来这里看展品,写作业。”白谦慎介绍,人文类的通识教育目前已经在规划课程阶段了。
今年5月,浙江大学正式成立艺术与考古学院,这也将为艺博馆带来重要的学术支撑。学院的考古与文博系、艺术史系、美术系、设计艺术系,以及文化遗产研究院数字化保护团队,让白谦慎很有信心,“浙大的优势在于有一支高学术水平、高策展能力的研究团队。”
开馆展览《汉唐奇迹》就是浙大自主策划的展览。
汉唐奇迹展品
楼可程说,博物馆是剧院,文物是道具,核心演员是专业教师。浙大艺博馆最重要的“财富”就是人才,“演什么戏、谁来演,需要专业教师。”他在采访时透露,浙大艺博馆将聚焦全球教师,通过设立访学基金,以更开放的办法,吸引更多的人来“策一个展,开一门课”。
收藏
以中国为中心、以全球为脉络
目前,艺博馆的“镇馆之宝”是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书的《西亭记》残碑,这是由香港近墨堂书法研究基金会捐赠的。“感谢这次捐赠,让我们的师生在自己学校的博物馆就能看到颜真卿的碑,真是太幸福了!”白谦慎说。
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书的《西亭记》残碑,由香港近墨堂书法研究基金会捐赠
据艺博馆工作人员介绍,根据复原推测,全碑原高有270多厘米,四面环刻楷书,碑阴上部浅刻有篆字“柳文畅西亭记”,下部刻文字口清晰,点画饱满而有锋棱。不过,碑阳腐蚀严重,字口略浅。 “西亭位于湖州府治西,乌程县治南六十步苕溪之上。清人所编《颜鲁公文集》卷五中,此碑残存三百余字见载,即为颜真卿所作《梁吴兴太守柳恽西亭记》。据碑侧末行刻文推测,立碑时间为大历十二年(777)首夏(即四月),时值颜真卿出任湖州太守。碑石所刻字体和笔法风格与颜真卿此际书法风貌一致,属颜真卿书风完全成熟阶段作品。”
大学拥有自己的博物馆,最大的便利是什么?
“从收藏到展览都考虑两大功能,一个是通识教育,一个是专业教育。”参与建馆工作的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教授缪哲说,就是根据教学的要求摆设展品,“公立博物馆要把文物最美的一面展现给观众,而教学博物馆的指挥棒是根据教育的要求,摆什么、怎么摆。”
浙大艺博馆一方面要培养浙大学生对本国文明的认识,深化其民族认同;另一方面,它也须培养其多元文明意识,开阔其国际视野。博物馆计划在二十年内,建立一个包含人类不同文明代表性作品的教学收藏。
汉唐奇迹展品
走进“中国与世界”展厅,一进门就可以看到《乾隆平定西域战图铜版画》。这是乾隆在平定西域叛乱后,命郎世宁与宫廷画家合作,绘制一系列记录战役重要事件的巨大绢画后又改制为版画样稿,送到法国巴黎制成两百套铜版画中的一件。
这套铜版画是国家统一、文化交流的例证,非常珍贵。但是整套品相完好的《乾隆平定西域战图铜版画》,或因为战争失落,或因为保存失当,一直没有出现。2017年缪哲的美国朋友给他写信说,有一套品相一流的作品——十六张铜版画挂满了整整一面墙。
缪哲得到消息后,立即动身,来回请人一道鉴定多次后决定购藏这件文物。“藏品不是我们想要,市场就有的,耐心等待是必要的品质。”他说,等了这么多年,终于等到了一套没被折过没被盐酸洗掉细节的品相一流的宝贝,“这套藏品非常符合艺博馆的理念,即藏品要具有足够的教学潜力、重要的艺术价值。”
汉唐奇迹展品
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在浙大艺博馆,记者看到从日本采购的一部佛教写经《御愿经》下卷。这部经文写就于日本奈良时期,相当于中国的唐代。全长10.5米,结体工整、笔力遒劲,其上卷被日本正仓院收藏,是重要的文物。“我们可以从这部日本写经看到,它与唐代写经极其相似,从艺术上讲传承了中国传统文化,从研究上讲可以分析佛教的东渡。”楼可程说,一件文物背后意义解读非常广泛,一件藏品可以从多个角度开展研究,这就是教学博物馆在收藏实物时的意义。
“我们的收藏原则是以中国为中心、以全球为脉络。”楼可程介绍浙大艺博馆的藏品思路,是基于教学需求。在收藏策略上,中国文物和艺术品一般依靠捐赠和借用,主要购藏外国文明艺术品,近期的购藏重点是东亚和南亚文明。比如,开馆展览《汉唐奇迹》就是从国内12个博物馆,借了130多件文物,核心思想是汉代到唐代中国造型艺术的变化。
除了借藏品之外,浙大也希望更多社会人士能够为艺博馆支持藏品。代表古希腊民主制度陶片放逐法的陶片就是由一位瑞士古董商捐赠。“捐赠者告诉我这四片陶片从价格上来说可能并不起眼,但是对于理解古希腊制度与历史,对于不同学科开展实物研究却具有重要价值。”缪哲说。
编 | 唐永明 蹡蹡
来源:美术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