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 由普通人谱写的创世神话

来源:www.wenyiw.com
时间:2019-02-12 09:57:23

电影《流浪地球》海报《流浪地球》:由普通人谱写的创世神话夏立夫2019年的春节档,从《日不落酒店》等影片的撤档来看,用神仙打架来形容一...

\

电影《流浪地球》海报

《流浪地球》: 

由普通人谱写的创世神话

夏立夫

2019年的春节档,从《日不落酒店》等影片的撤档来看,用“神仙打架”来形容一点不为过。《流浪地球》作为今年春节档的黑马,在大年初四完成票房逆袭,登顶春节档票房榜首。被喻为“中国第一部硬科幻”的《流浪地球》,承载着无数中国人对本土科幻的期望,也代表着中国科幻电影事业,正式扬帆起航。
中国科幻电影一直缺乏一部标杆性的作品,大致归为几个原因。西方科幻文学的萌芽时期,开始于十九世纪初期,在工业革命带动了整体科学发展的前提之下,科幻小说获得了强有力的科学理论支撑。同时人们的生活状态因科技的革新,产生了颠覆性的改变。受众对科学的普及和思考,无疑对科幻的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因此,美国著名科幻作家阿西莫夫与英国著名科幻文学史家、科幻小说家阿尔迪斯,将世界第一部科幻小说定为1818年英国作家玛丽·雪莱创作的《弗兰肯斯坦》。然而我国因工业革命的缺失,以及战争、政治等因素的影响,科幻的发展较西方起步较晚。最早在我国出现的科幻作品,是1891年由英国传教士李提摩太翻译的美国作家爱德华·贝拉米的科幻小说《Looking Backword:2000—1887》,中文译名《回头看纪略》。
\
电影《流浪地球》剧照

科幻电影方面,西方科幻电影真正发展起来,大致在1977年《星球大战》取得重大成功之后,好莱坞电影工业开始转变的时期。六十年代初期至八十年代初期西方科幻文学的“新浪潮”,也为科幻电影的生产提供了大量的优秀文本及启发。我国之前由于科幻文学及电影视效技术的滞后,一直缺乏拍摄世界级科幻电影的先决条件。直至近年,我国不但拥有以刘慈欣为首的大批优秀科幻作家,在电影技术层面,国内视效团队也逐渐接近世界顶尖水平。从1902年法国导演乔治·梅里爱执导的世界第一部科幻电影《月球旅行记》问世至今,以好莱坞为首的西方电影工业,生产了大量科幻电影的经典之作,比如《大都会》(1927)、《2001:太空漫游》(1968)、《星球大战》(1970)、《银翼杀手》(1982),以及近年的《黑客帝国》系列、《阿凡达》(2009)、《盗梦空间》(2010)、《星际穿越》(2014)等,无疑是科幻电影史上一个又一个里程碑,也是无数热爱科幻的中国人的启蒙之作。可以说,我国观众对科幻电影的审美,是完全建立在西方美学体系之上的。在此前提之下,如何打造中国的科幻电影,如何在电影中体现有别于西方文化的中国文化内核,成为了重中之重。

\
电影《流浪地球》剧照

\

电影《流浪地球》剧照

《流浪地球》改编自刘慈欣的同名小说,凭借《三体》荣获雨果奖的刘慈欣,为电影提供了扎实的文本基础。西方科幻以“缸中之脑”思想实验为想象依据,讨论“后人类”的时代,人类的身体亦作为一种“外物”可被随意替换或舍弃。由此,“逃跑也要带着地球”的故事创意本身,即凸显着东西方文化的差异,携带着中华民族溶于血液中的对土地、家园的深厚情感。“地球”不仅仅是物质层面的“家”,亦是情感的寄托,是“念旧”一种体现。代表着未来科技的行星发动机、空间站,亦是一种“喜新”。电影所呈现的,正是在科技不断发展之下,这种“喜新”与“念旧”相互纠缠的中国式情感。

\

电影《流浪地球》剧照

简单来说,“流浪地球”计划是将地球改造成一艘巨大的“宇宙飞船”,逃离即将毁灭的太阳系飞往新家园的故事,是一次“末世”中的“创世”之旅。同样,影片中由木星引力导致地球偏离预设轨道,即将进入木星的“洛希极限”,到最终成功点燃木星气体,地球脱离危险。亦是一场在“末世”中的“创世”之举。与好莱坞传统的英雄主义不同的是,这一场绝望之中不放弃希望的拯救行动,是属于中国式的拯救。虽然最终由吴京饰演的刘培强驾驶着空间站完成了点燃木星的任务,并将影片推向情感的高潮。然而空间站的俄罗斯宇航员,以及地面上由世界各国共计150万人组成的救援队,同样在拯救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严格意义上讲影片并不是讲述了中国人拯救世界的故事,而是无数普通人在中国式集体主义的共同努力之下,通过不同程度上的自我牺牲,完成了“拯救地球”的壮举。另一层面上,从刹车时代到新太阳时代,整体历时约2500年。因此在“流浪地球”计划开启的那一刻,即意味着用100代人的“流浪”,换取人类文明延续的希望。

\
电影《流浪地球》剧照

在建构人物的情感关系方面,导演郭帆选择了中国式不予言表的父子亲情。刘启因为儿时父亲“舍弃”病危的母亲,将仅有的两个进入地下城的名额留给自己及姥爷的决定,内心产生与父亲的隔阂。叙事层面上,影片对于人物成长阶段缺乏父爱、渴望父爱的心理建构稍显不足,缺乏父子隔阂的铺垫,以至于刘培强牺牲时,在消除父子隔阂的内在层面体现不够深入。

\
电影《流浪地球》剧照

值得肯定的是,中国式的父子亲情在一定程度上,唤起了观众的情感共鸣。如同上文提到,中国观众对科幻电影的认知始终处于好莱坞的范式之中。因此《流浪地球》在其中国式情感的内核之外,通过北京上海等地标性建筑、“过年”的“福”字、北京交通委的提醒、刘启和韩朵朵红色的工装式“宇航服”、接地气的麻将和“串”店等中国元素,与观众不时地建立情感上的勾连,彰显着电影“中国制造”的标签。

\

电影《流浪地球》剧照

影片的特效获得了普遍好评,虽然与世界顶级水准仍有差距,然而在特效的运用上尽显巧妙。相比好莱坞炫技般的特效轰炸,《流浪地球》的视效更多为渲染宏大的世界观服务。开场不久对行星发动机的“一镜到底”,镜头的快速移动从宏观视角上彰显出钢铁机械的宏伟,同时规避了特效在微观层面上一些细节的不足。值得自豪的是,影片中75%的特效由本土团队完成,也为本土视效团队提供了制作世界级科幻电影的宝贵经验。

\
电影《流浪地球》剧照

导演郭帆在一次采访中提到,中国科幻面临艰难的第一步,因此主创团队花费了大量时间将影片中涉及的科学概念,“翻译”成浅显易懂的戏剧化表现形式,只留下了无法去除的“洛希极限”。这一切只为降低影片的科学门槛,提高受众对科幻的接受程度,让中国科幻先“活下来”。由此可以得知,影片中一些细节上,导演在客观合理性与戏剧性之间进行取舍的根本逻辑。相对于国内市场其他类型电影的制作速度,《流浪地球》主创团队在没有成功案例可借鉴的前提下,用了4年时间打造本土科幻,非常值得肯定。首映礼之后各行业领军人物对影片的一致好评,也蕴含着对我国科幻事业的支持及鼓励。

\

电影《流浪地球》剧照

科幻电影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其中包含了受众对科学的普及,电影技术的水平,以及科学的尖端水平等等。源于国内电影工业化普及的滞后等因素,中国科幻电影一直缺少一部标志性的作品。《流浪地球》尚存在一些不足,但其所象征的价值意义毋庸置疑。甚至毫不夸张的说,《流浪地球》代表着中国科幻电影已经走上了一个历史性新台阶。《流浪地球》携同预计今年上映的《拓星者》《上海堡垒》等国产科幻电影,确立了中国科幻元年的到来,为中国电影产业的工业化进程,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

电影《流浪地球》海报
来源:中国艺术报

最新热点

更多

聊城民间艺人设计剪纸新春服饰 颇受多国友人喜爱

1月30日,聊城民间艺人梁颖正在为旗袍爱好者穿戴新春...[详细]

论    坛

更多

宜    居

更多

艺坛大师 | 冯骥才讲年俗 过年和辟邪

灶王图 产地不详 1993年腊月廿三,灶王升...[详细]

山东临沂:50多个大型灯组 花灯璀璨贺新年

2019年1月27日,竹林花灯节,点亮中国年主题...[详细]

从“啥是佩奇”看春节“返乡焦虑”

《啥是佩奇》剧照从啥是佩奇看春节返乡焦虑...[详细]

2月4日至10日 高速公路免费通行且直接抬杆放行

2月4日至10日 高速公路免费通行且直接抬杆放行[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