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传统艺术的写意笔法
来源:
时间:2020-01-04 14:22:12
浅谈传统艺术的写意笔法本刊记者 葛祥柠大象无形是形而上的哲学观念,也是古人智慧传递下来的美学观念,崇尚自然而非刻意人为造作的美感。...
浅谈传统艺术的写意笔法
本刊记者 葛祥柠
大象无形是形而上的哲学观念,也是古人智慧传递下来的美学观念,崇尚自然而非刻意人为造作的美感。艺术是精神层面的劳动,是联想与想象的升华,将表达客体升华为富有美学意蕴的表现形式,融精神境界于方寸之间,以表情达意。在中国传统艺术中,艺术的写意之道仍需要通过具体的意象来表达,即“立象以尽意”,以作为传递作者性情和修养的载体。
造型是艺术的基础,需要掌握线条语言的规律和空间几何的比例,需要理性思维规划安排透视关系以及明暗光影的分寸把握,需要对点滴意态进行精微的刻画和渲染,以更好地表现写实性。传统艺术超脱于基础的写实之外,在于创作者钟情于表现丰富的精神状态,以传递深邃的内心世界。前者虽然抽象变化万端,却能令人于毫端尽揽丰沛的性灵之光。后者却常易陷于呆板僵化的窠臼之中。倪云林言:“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聊表胸中逸气。”一幅令人心手畅达的作品,必然倾注了作者令人感动的灵巧用心,使观者于形象外品味作品所传递的性灵之光,于细细观赏间感知自然生动的灵气,引发情感的共鸣。
写意梅花
与西方现代的抽象画追求在造型和色彩上带来的视觉冲击力不同,中国传统的写意之道通过探索人与天地自然深层的关系,在一笔一画间释放真情,亦遵守法度,追求物我两忘、天人合一的境界。如苏东坡所言:“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写生是写天地万物的勃勃生机。写意是写万物变化万千中蕴含的真意。写意需要把握事物本质的特征,亦是写实的表达。
一幅作品演绎的生香活态,是作者于天地自然互通交流的感怀。丰富的觉察成就丰富的艺术生命力。郑板桥曾这样描述他画竹的过程:“晨起看竹,烟光日影雾气,皆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胸中勃勃遂有画意,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总之,意在笔先者,定则也;趣在法外者,化机也。”一笔一画的神采呈现来自于认知与感受的沉淀,在造型细节之上倾注本真的情怀,赋予作品以神韵。如是艺术作品长久的魅力便能唤起更多人的情感共鸣,成为情感沟通的桥梁。
清代恽寿平言:“宋人谓能到古人不用心处,又曰写意画。两语最微,而又最能误人,不知如何用心,方到古人不用心处;不知如何用意,乃为写意。”写意之美虽于形体的准确逼真不求刻画精细,却也绝非信手涂鸦的随性表达或刻意俭省写实表达,而是于意象之中着重提炼神韵,以情运笔,寓意抒情,通过“意”与“境”的巧妙融合,表现富有生命力的意趣,寄托酣畅淋漓的情感,让人在回味中犹能感受艺术内在美的熏陶,以陶冶性情。
写意山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