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沂水县的区划沿革(上)
抗日战争时期,为了适应抗战形势的需要,更好地巩固、发展、壮大沂蒙抗日根据地,上级党组织在沂水县及周边地区进行了多次区划调整,先后...
6月7日,日军出动15架飞机轰炸国民党山东省驻地东里店镇。同时,日军还对鲁苏战区总部驻地上高湖村和坦埠村进行了猛烈轰炸。国民党山东省政府主席沈鸿烈逃匿于钻天崮。国民党沂水县各级政府人员及保安部队亦撤向西部山区,区、乡政府陷入瘫痪。日军轰炸东里店后,中共中央山东分局、山东纵队指挥部机关全体人员由王庄出发,向沂水二区转移。
6月15日,日军重占沂水城。此后,日军陆续在青(州)沂(水)路、沂(水)博(山)路、泰(安)石(臼)路沿线的关顶、马站、沭水、高桥、韩家曲、凤凰头、斜午、苏村、河阳、刘家店子、葛沟、葛庄、东里店、黄山铺、王庄等村镇和要地安设据点,控制主要交通线,分割沂蒙山区,不断对根据地进行“扫荡”。面对敌人的“扫荡”,抗日军民采取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保存自己,袭扰打击敌人。7月15日,坚持在沂水四区开展反“扫荡”斗争的八路军,在龙湾村包围20余名日军,打死打伤6名敌人。几日后,四区游击队又在王庄南山伏击日军,当场击毙日军数名。敌人在王庄安下据点后,游击队又将敌团团围困数日,日伪军前来增援,在王庄北山被游击小组伏击,毙敌10多名。此次大“扫荡”历时月余而结束。
日军这次大“扫荡”之后,国民党沂水县政府人员大多逃亡,政事趋于荒废。在共产党领导下,沂水县先后建立了10个区抗日民主政府,区制沿用旧名(1936年国民党沂水县政府所辖的10个区):一区(驻沂水城)、二区(驻沭水、高桥)、三区(驻东里)、四区(驻王庄、夏蔚)、五区(驻依汶)、六区(驻扈山、苏村)、七区(驻马站)、八区(驻悦庄)、九区(驻垛庄、岸堤)、十区(驻河阳)
1939年10月,根据战争形势发展的需要,山东分局决定将沂水县以灵山为界划分为南沂蒙和北沂蒙两部分。原沂水县五、六、九、十区连同蒙阴县二、四区属于南沂蒙,建立南沂蒙县委;原沂水县一、二、三、四、七、八区属于北沂蒙。原沂水县委领导北沂蒙工作,仍称沂水县委。王翰卿任沂水(北沂蒙)县委书记,郝心昌任组织部长,刘滋泉任宣传部长,邵德孚任统战部长,王同庆任民运部长,郑斌任军事部长,郭宜春任社会部长。袁子扬(沂水县小诸葛村人)任南沂蒙县委书记,李增宝任组织部长,王耕之任宣传部长,赵玉琴任民运部长(兼妇救会长),张圣符任军事动员部长。
12月4日,南沂蒙各界代表70余人,在岸堤南油坊召开大会,选举了南沂蒙联防办事处,办事处共有执行委员13人,何方宏任主任委员。办事处下设办事机构,各办事机构负责人是:民政科长赵致平、财政科长马月如、建设科长黄如冈、文教科长宗明、粮食科长袁印秋、司法科长刘希伊、县大队长刘醒吾、保卫特派员张国峰。
1940年1月12日,北沂蒙各界第一次代表大会开幕。到会代表40余人,议决成立北沂蒙联防办事处,统一领导北沂蒙抗战工作。大会选举执行委员17人,常委委员7人,江海涛任办事处主任。秘书仇复、民政科长董临仪、财粮科长王永周、建设科长田景溪、文教科长李沾吾、公安局长兼司法科长郭宜春。办事处为县抗日民主政府前身。
1940年3月22日,沂水县临时参议会在九区高家庄子(今属蒙阴县)召开成立大会。出席大会的有民主选举的各界议员87人,来宾30余人。山东宪政促进会代表陈明出席会议。大会选举邵德孚为参议长,王翰卿、李贯一为副参议长,焦孟晓、刘准、李道德、赵玉琴、岳洪春、闫娟、刘翔鸥、陈梯山为驻会议员。临时参议会通过决议,罢免贪污腐化、破坏抗战的国民党沂水县长刘瘦岑;与会议员一致选举江海涛、李沾吾、何方宏、赵致平、董临仪、张圣符、王耕之、李贯一、仇复、刘怀文、王卓然为县政委员会委员,推选江海涛为县长,组成沂水县抗日民主政府。
会后,由南、北沂蒙联防办事处主任何方宏、江海涛发表声明,撤销南、北沂蒙两办事处。大会讨论了沂水县的抗战、财政经济及社会问题,通过了一些重要提案和法规性文件,其中之一就是《关于设立沂南行署的决定》。自此,南沂蒙改称沂南县,南沂蒙联防办事处改称沂南县政府行署,中共南沂蒙县委改称中共沂南县委。
鲁中区党委、鲁中区二地委非常重视沂北抗日根据地的恢复。在二区区委书记李德民撤到南墙峪的当天晚上,鲁中区党委书记霍士廉亲自与李德民谈话,要他带一精悍班子潜回二区,从事秘密工作,坚持沂北根据地。李德民带领张纪庆、王兆丰2人潜回二区,以王兆丰的家河奎村为立足点,昼伏夜出,与留在二区坚持工作的分区委委员李树平配合,逐步向二区中心地区发展。
为打击国民党顽固派的进攻,恢复沂北抗日根据地,1942年8月上旬,鲁中军区二军分区司令员吴瑞林指挥鲁中二军分区所属一支一团展开第二次反顽战役。部队自沂水县夏蔚区甄家疃村北进,涉过沂河,打退向葛庄乡进攻的五十一军一部,守住小黄山。次日,吴瑞林率教导队前进到沂北地区。五十一军出动3个团,在吴化文两个团的配合下,向一支一团反扑。一一五师教导一旅一部及鲁中军区所属二团、山纵青年团等支援一支一团作战,一直将顽军赶至南流泉以北。沂水县大队也配合反顽部队进到纪王崮、连崮一线。沂水二区、三区和七区一部的抗日根据地得以收复。此次反顽战役,八路军打垮顽军一个团部,毙、伤顽军300余人,俘200余人。9月,鲁中部队向尹家峪南寨子崖的国民党顽固派再次发起进攻。将顽军赶至东里店以北,收复了沂水县王庄、夏蔚、郭庄等区以及临朐县南部部分根据地。
为更好地坚持和建设这块抗日根据地,上级决定在该地区建立沂北行署,沂水县委组织部长武杰奉命随反顽部队到达沂北,负责中共沂北工委和沂北行署的组建工作,随后大批干部被派到沂北。1942年8月,沂北工委、行署在百鼓村(诸葛镇秀峪村)正式成立。武杰任工委书记、岳洪春任行署主任、李德民任组织部长、李怀德任武装科长。本年冬至次年春又相继派刘亚明任工委宣传部长、崔杰千任行署主任,机构设置进一步健全。沂北行署辖原沂水县二、三、七区及长安区、柴山区。沂北行署的成立,使沂水县抗日根据地进一步扩大。
沂北行署成立后,沂水县更名为沂中县。原沂水县委、县政府领导沂中县。1943年春,沂北工委改为沂北县委。1945年9月,沂北行署改称沂北县政府。
来源:沂水党史史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