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载】“岷江九曲”绕江津(上篇)
岷江九曲绕江津(上篇)长江巴蜀河段,古有岷江之称。江津古县志述:江津鼎岫为屏,岷江为座,华盖列天表之障,马骁壮北固之篱,鹤山太公左
“岷江九曲”绕江津(上篇)
长江巴蜀河段,古有“岷江”之称。江津古县志述:“江津鼎岫为屏,岷江为座,华盖列天表之障,马骁壮北固之篱,鹤山太公左右其翼,龙门珞峡开合其流,际水陆之衢,纽黔播之会,洵川东之雄治也。旧云奇峰秀岭,地轴天关,锁锦江之水,界泸渝之间,会水陆之冲,全蜀要地也。”
(长江归舟)
万里长江浩浩荡荡萦绕江津,造就了江津历史文化名城,天成了“岷江九曲”壮美景色,传扬着江津人文故事,滋养江津成为天下闻名的柑橘之乡、美食之乡、长寿之乡。
江津人、国学大师王利器称道:“四围山色,若隐若现。东望浮图关,其下则彭大雅所筑之重庆城也;南望虎脑山,其下则虞允文题‘刚直御史’杜莘老之墓也;西望黑石山,则白屋吴生葬诗魂之处也;北望圣泉寺,则明工部尚书江渊读书之地也。山川炳灵,往哲挺生,每一登临,令人油然而生向往之心。”
“岷江九曲”美景,是古人登高城外鹤岭揽胜的收获;“岷江九曲”形成,则是沧海桑田地质变迁的结果。
(柑园烟云)
大约7000万年前,江津所处之地经历了地质史上的“扬子海”“巴蜀湖”“蜀湖”的变迁。2000多万年前,喜马拉雅造山运动推山造陆,青藏高原和四川盆地逐渐形成,蜀湖积水退缩为江河溪湖,主流长江由西向东,在山地丘陵间奔流。江津地处四川盆地东部,南连大娄山余脉,北接长江河谷,山地与丘陵交错,形成了弯弯曲曲几段河谷,也成就了人类生存的自然条件。
(巴人先民——江津博物馆塑像)
从原始社会到先秦,江津先民在长江、綦江、笋河、塘河、津璧河等土地肥沃、可耕可渔的河谷地带择水而栖,逐渐融入了“先巴文化”长廊。“江粑岩、王爷庙、羊溪嘴”三处新石器时代遗址,是江津先民耕稼渔猎的佐证。四面山灰千岩崖画,是江津先民进入农耕文明初期的印记。水之润泽,也孕育了江津“海纳百川”“上善若水”的人文风情和丰富多彩的水文化生态体系。
岷江(长江)流经江津,左岸从朱杨华龙寺入境到圣泉几江长江大桥外角出境,全长69公里;右岸从石蟆羊石村扒子山到珞璜石家沟,全长118.5公里。江流从石蟆入江津,吸纳了300多条大小溪河,进石门峡,过龙门滩,绕几江半岛,奔白沙沱东去,形成了弯弯曲曲、浩然壮美的“岷江九曲”奇观。
(烟雨长江)
2006年4月18日,我乘江轮从朱杨溪沿江而下,经石门、白沙、高占、油溪、龙门、兰家沱、五举沱,过长江大桥进几江,泊岸通泰门码头,用数码相机留下了沿江景致。如今,翻开那些近20年的老照片和近期补拍的新照片,依江而建的城镇乡村和与之相连的山形水势历历在目,“岷江九曲”江河老故事也有了新的诠释。
从羊石盘至河口,入石门峡口之前的弯曲江段,为“岷江九曲”第一曲。
石蟆中坝岛是长江入渝第一岛,面积约2.7平方公里,登高俯瞰形如畅游长江的一条鲶鱼。岛上常住村民上千,仍留清代五福庄园和百年龙眼古树若干。
(中坝码头)
大小糯米堆畏垒石蟆史坝沱江中,是江津境内长江航道最著名的险滩,史册留下了根治大小糯米堆的故事。南宋淳熙年间,常平使者广汉杨公与史坝酒税监王敦夫先后受命,主持治理大小糯米堆,创“巨锤击石法”。即枯水季节,在险滩礁石上用三根铁杆搭成脚架,杆顶垂悬状如橘子、重约1500斤的大铁锤,置铁索一头连铁锤,一头由十几名壮士拉紧,口令一下,壮士松手,铁锤猛砸礁石,口令再发,拉起铁锤又松手砸下去,一次次往复,直至礁石被撞击、砸碎。巧用“巨锤击石法”,险滩得以根治。
王敦夫撰《修大小糯米堆记》,《全宋文》将其收录,乾隆本《江津县志》卷十三《艺文》也将其载入。
(江畔礁石)
“江流经岷山,安行千里至巴渝,上流之极,有滩曰大、小糯米堆,中流巨石,实当其冲,高下对峙。江之西来,浩然横流,直指二滩之上,触为涛濑,喧豗震掉,危险可畏。舳舻衔尾而来,一或不戒,则与石相遇,虽有智力不能施舍。淳熙乙巳,常平使者广汉杨公持节峡道,政尚宽静,人民宜之。公又于明刑之余,广求利病,思其复有便于民,则曰:蜀江之险者莫盛于峡江一道,而是滩之险实居峡道之首。于是出金捐粟,戒属邑吏,悉用疏凿。会春水涸,啸工趋事,烝徒奔走,欢呼鼓勇,争效其力,至于砥平。向之为患者自是而息,舟船之下安然顺流以达吴楚,无复龃龉,舟之为利,当施之无穷也……”
船行朱杨溪,左岸朱杨场镇,为周杨溪入江口,右岸二溪场,有两条小溪汇入。周杨溪又名朱杨溪,发源于永川,上游叫临江河,曾是永川城镇和企业排放污水的入江口,经多年治理,临江河水由黑转清已达排放标准。
(朱杨车渡)
朱杨镇是水陆交通枢纽,长江水路上达泸州、宜宾,下通江津、重庆,江畔有成渝铁路。过去,车站连码头,船只装卸货物,老街人来人往,一派繁荣。如今,朱杨保留了江津境内唯一的过江车渡。过渡二溪场,有公路通石蟆场,并与重庆三环高速公路、渝泸高速公路相通。石蟆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石蟆清源宫是重庆市文物保护单位,每到庙会时,川戏登台,观众如云。
朱杨场镇有公路通板桥、石笋山。板桥有重庆市文物保护单位清代利济桥,有文昌宫留下的“好恶同民”碑。石笋山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古寺雄峙山巅,城门述说过往,云雾茶园秀绿,满山瓜果飘香。前不久,渝泸高速公路北线通车,朱杨溪又多了一条快速通道。
(石蟆清源宫——重庆市文物保护单位)
(茨坝利济桥——重庆市文物保护单位)
顺江而下,从石门峡口到白沙东海沱,进入“岷江九曲”第二曲,此一弯,值得关注的话题很多,文化意蕴浓厚。
石门峡北岸是河口,又称小石门,南岸是石门场。石门峡江流湍急,怪石嶙峋,时有船只遇险倾覆。宋代,乡人始建石门大佛寺,以保过往船只平安。石门大佛寺七层宝塔雄踞江岸,依崖凿造的观音菩萨,为长江干流第一大佛,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石门峡口经整治,北岸石滩已排险,南岸乱石也凿除,主航道早已畅通无阻。
(石门大佛寺)
(石门大佛寺摩崖造像——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石门大佛寺一侧的石门水泥厂,原是远近闻名的乡镇企业,曾为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近就业与增加地方财政收入立下过汗马功劳。当年热火朝天的生产场景,让人难以忘怀。如今,节能减排减污染,石门水泥厂已停产,旧厂区留下了江津乡镇企业发展的难忘印记。
(石门码头)
石门场在大佛寺旁,解放后曾设区公所。石门改区设镇后,老街上仍有农业银行、航管站、食品站、粮管站、供销社、邮政所、工商所、税务所等单位用过的办公场所。
新中国成立之初,西南军政委员会主持修建了成渝铁路。大佛寺下,设有成渝铁路平等火车站。成渝铁路现以货运为主,每天保留了来回两趟江津始发至内江的绿皮客运列车。铁路从石门老街穿过,火车来来往往。老街铁路拱桥下有石梯通往江岸。码头停靠着装卸货物的船只,还有来往对岸小石门的摆渡。小石门即河口乡,原属石门区,现称土地村,划归白沙镇管辖了。石门江段少污染,是长江鲟鱼、胭脂鱼等珍稀鱼种产卵地和挂牌保护区。长江禁渔,珍稀鱼种得到了很好保护。
(川江客车)
从石门顺江而下靠近白沙。岸边已不冒烟的高烟囱曾为白沙机砖厂所用。前些年,白沙塑料加工业兴盛,有几十家塑料厂,街头巷尾随处可见,就连黑石山聚奎学校也办过生产宾馆清洁用品的工厂。治理环境污染,这些厂子全关闭。机砖厂与川江厂相邻。川江厂即原来的县办农机厂。川江厂人有气魄,转产生产货车、客车,川江牌豪华大巴还出口阿塞拜疆。川江厂现已停产,真遗憾,如能坚持下来,造出新能源车,说不定川江车还会跑遍五洲四海。
(江津师范)
江轮上可见马项桠老街。老街有家馆子做的鳝鱼面,味道极鲜美。老街连着棉纺厂,抗战时叫新运纺织厂,冯玉祥将军曾到厂里动员捐款抗日,募集到四万多大洋。与老街紧邻的江津师范,现为重庆航天职业学院校区。江津师范办在白沙,被人戏称为“白师大”。津师校培养了不少人才,学生遍布城乡学校和机关单位。中国女排五连冠教练邓若曾是津师校友,重庆市有两任副市长也是津师校友,江津党政机关、学校很多领导干部也是津师校友,江津学校教职工是津师校友的那是数不胜数。我是津师校新77级校友,曾在八间教室教学楼度过了难忘的求学岁月。
驴溪半岛连接白沙老街,原有一座古石桥,洪水时古桥被淹,现有新建“白沙驴江大桥”横跨两岸。“驴江”,就是桥下流淌的驴子溪。长江支流驴子溪发源于中山四合村,溪流上的高洞水电站始建于1944年,是抗战时期重庆最早建成的水电站,现为重庆市文物保护单位。
(驴溪石桥)
白沙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老街上曾有抗战时期的国民政府审计署、中央编译馆、国立图书馆、军政部学兵队、陆军医院、军需仓库等二十余处抗战文化遗址。其时,流寓白沙的外乡人有好几万。1944年3月,冯玉祥将军来白沙,在西河坝亲历了节约献金大会,万人高唱抗日歌曲,学生跪劝商会多捐抗日义款场景,他为之动容,称白沙为最爱国市镇。解放初期,老江津城为地区行署驻地,江津县机关迁驻白沙。
白沙古镇有几条保存完好的明清石板老街巷,如石坝街、凤鸣街、民生街、槽坊街、东华街等等。白沙城是建在江岸巨石上的古城,历经江流千百年冲刷,巍然如故。悬崖上的临江吊脚楼,也许是长江沿岸城镇仅存的建筑奇观。
(临江吊脚楼)
白沙朝天嘴码头曾是白沙最繁忙之地,古时日有千帆泊岸、万人出入的景象。前些年,长江航运兴盛时,过往客货轮船无以计数,尤以来往于重庆至宜宾的红卫号客轮最有名。白沙现为老重庆影视城,朝天嘴码头与重庆朝天门码头相似,很多导演都选其作为影视片外景地。
白沙是人才荟萃之地。聚奎中学、白沙中学、双槐树小学、石坝街小学等学校培育了无数国之栋梁。周光召、丁衡高、夏培肃等“两院”院士曾求学于此。江畔山坡遛马岗,是古代军营的跑马场。遛马岗耸立的楼房是重庆工商学校,三线建设时期,五机部管辖的川南工业管理学校办在这里。工商校是重庆市重点中职学校,来自市内外的学生上万人,培育的学生遍布全国各地。校园有邓氏祠堂,抗战时期国立中央图书馆设在祠堂内。校园还有白屋文学院旧址,是抗战后期文豪吴宓为纪念挚友、白屋诗人吴芳吉所设。邓氏祠堂和白屋文学院都是抗战文化遗址,也是重庆市文物保护单位。
(白屋文学院)
(聚奎鹤年堂)
“知国家大事尚可为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黑石山头众多题刻与聚奎川主庙、鹤年堂、聚奎书院等古今建筑交相辉映。老街增设中师历史博物馆和善堂中医药博物馆,无不彰显着白沙古镇厚重人文历史。
(白沙影视基地)
遛马岗下有一大片旧建筑,那是早已停产的白砂糖厂。现在,厂区改作老重庆影视基地外景场,设有抗战时期的重庆老街、重庆火车站、民国政府大楼和抗战胜利纪功碑等摄制场景,先后有几十部影视片在这里摄制外景。
白沙是老白干烧酒的主产地,红豆树烧酒、槽坊街烧酒早就驰名天下。江记酒庄传承传统工艺生产的江小白、梅见酒,问世即惊人,问世即受酒友追捧。如今,白沙酒香飘四海,走出巴渝,走出了国门。
溜马岗后侧是正在兴起的白沙工业园区和居民住宅新区。园区内的新能源制造、机械制造、食品加工等产业正在蓬勃兴起。新建的白沙长江大桥沟通两岸,连接江南江北渝泸高速公路。
(白沙酒庄)
(畅饮烧酒)
(注:本文分为上、中、下三篇,欢迎关注和续阅,谢谢!)
END
来源:文、摄影/黄淳(江津区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会员,爱好风景摄影与文学写作);市水文化研究传播中心。
编辑:风信子、小草、那些年、千渝/水· Maker 团队
声明:本公众号所载文/图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和供参考、交流,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如其他媒体、网络或个人从本公众号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本微信公众号平台发布原创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和本平台所有,未经本微信公众号平台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其他使用,征得我们授权的,请注明出处及作者,并标明来源为:《巴渝水利与水文化》(微信号:cqbwrc),否则,涉嫌侵权者将自负法律责任。所载文/图等信息除原创内容及特别说明之外,均来源于网络及各媒体,版权均归原作者